大葱的种植技巧
1、培育壮苗。每90g种子,需苗床地50~60m2,育成的幼苗可移栽667m2大田。 苗床地整碎整平、浇水,待无积水时,均匀撒播,播后覆盖干净的河沙、过筛细土或基质。 出苗前覆盖地膜,有利于增温、保湿,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同时防高温为害。
早春育苗最好使用小拱棚,可提高成苗率、预防幼苗损耗,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 育苗面积不可过小或盖土过厚,以免影响出苗和成苗率。
大葱种子发芽最适温度18℃左右, 一般播后6~8天可出苗。60%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 揭膜过晚,幼苗细弱。待幼苗伸腰后可浇1次水,使子叶伸展,扎根稳苗,以后根据地墒情况,再浇1~2 次水。水分不能过多,以免幼苗徒长。
整个苗期追肥 1~2次,以速效复合肥为主,促使秧苗健壮生长。
2、深耕土壤。深耕土壤,保证所栽区域的土壤为活土。 许多地方的大田耕地深度不够,导致大葱被栽到了耕作层下面,大葱生长不旺、病害严重、产量低。 因此,种植大葱的地块一定要深耕 30 cm 以上,并保证土壤疏松。
3、合理施肥。大葱喜氮、钾肥,每 1 000 kg 大葱产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 3 kg、磷 0.55 kg、钾 3.33 kg,一般每 667 m2需高氮、高钾复合肥 100 kg。 施肥时期要以茬口来定,一般要求底肥施复合肥 40 kg 左右。 以后结合封土浇水,每次施 20 kg 左右。
高温、多雨季节大葱生长缓慢,不宜过多追肥。
4、合理密植。进口大葱栽培多采取宽行密植法。 露地栽培一般行距 90~100 cm,沟深 15~20 cm,株距 2.5~3.0 cm,每 667 m2 定植 2.5 万~2.7 万株。 定植前,剔除病弱苗、畸形苗和杂株,按苗株大小分成大、中、小 3 级分别栽植。
定植时在沟底使用“管到底”农药,防虫防病。 插葱时应垂直,不能弯曲,否则会影响商品性。 部分地区 60~80 cm 的行距太窄,后期培土不方便,造成葱白短、葱白上部发绿,影响商品性。
5、机械培土。培土能够软化葱白、改善品质、促进生长。 整个生育期一般培土 3~5 次,工作量很大,因此应用机器培土。 机器培土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特别适于大规模种植。
大葱是葱类蔬菜之一,产量高,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既耐贮藏又耐运输。它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蔬菜和重要的调味品,不仅畅销全国,并可大量出口换回外汇。 一、播种 大葱种子细小,种皮坚厚,子叶出土,幼苗生长较缓慢,苗期长。为缩短占地时间,便于管理均进行育苗移栽。苗床地不可重茬。前作收获后,深翻施肥,一般做成宽(连沟)1.4米的高畦。苗床应精细整理,播前床面渗透水,用新籽撒播,每亩大田用种量为75—100克。播种后覆土2厘米,然后覆盖稻草或薄膜,以增温保湿,加快出苗。 二、苗期管理 一般播后6—8天苗出齐时揭去覆盖物。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少,叶片蒸腾小。出苗后到三叶期,要控制肥水,使根系发育健壮。幼苗期要间苗1—2次,除去过密的弱苗,苗距7—10厘米,并拔除杂草。 三、定植 大葱定植一般在(6月上旬)到小暑(7月上旬)期间。当葱秧长到高30—40厘米,横径粗1—1.5厘米时正适于移植。移栽前1—2次苗床渗透水,起苗时要对种苗进行选择及分级。摘去枯叶,剔除病虫伤苗,选粗壮、不分叉的苗,并按苗大小分别栽植,定植密度,一般行距100—120厘米,株距2.5—3厘米。苗株数2.2万株。载植的深度以露心为宜 。 四、田间管理 定植后进入炎夏季节,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理机能减弱,生长缓慢。此时,如不过于干旱不宜多浇水。雨后排水防涝,以免引起烂根、黄叶和死苗。应多次中耕、松土、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秋季是葱叶和葱白生长盛期,须及时浇水、追肥、培土,促进葱白迅速生长。浇水应勤,要经常保持葱田土壤湿润,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为了葱白的生长和软化,8—9月份要追肥和培土3—4次。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过磷酸钙和草木灰,一般每隔15天左右施1次。每次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培土须在上午露水干后,但土壤尚凉爽时进行,每隔半个月培土1次。最后培成高垄,每次培土以不埋没葱的心叶为度。 大葱主要病害有紫班病和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葱蓟马和葱蝇等,发生后要及时用药防治。 五、收获 大葱收获时,可用四齿或铁锨将葱垄一侧挖深,露出葱白,用手轻拔即可拔出葱株。收获时忌猛拔猛拉,避免损伤假茎,拉断茎盘或断根,而降低商品葱的质量。收获后的大葱应抖净泥土,摊放在地里,每两沟葱并成1排,在地里晾晒2—3天。待叶片柔软,须根和葱白表层半干时,除去枯叶,分级棒捆,每捆7—10千克。不可随便堆放,以防发热腐烂。大葱收获时还应避开早晨霜冻,应待日间气温上升,葱叶解冻时再收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