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ade效应是什么?

ADE的全称是: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抗体依赖增强,简单的解释就是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相关抗体增强其感染能力的现象。

ade效应是什么?

在解释什么上面这段话到底在说什么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点背景知识(真的只有很少的背景知识 )。

ADE效应最初的阐释——Fc介导的ADE效应

Fc我们在背景知识里已经了解到了,它就是抗体的主干,我们也知道这块结构是不参与病毒结合的。这里Fc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机理是这样的:抗体和病毒结合上,但是抗体并没有将病毒完全中和。

这样导致病毒还是处于具有感染侵入宿主细胞能力的状态,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这里结合病原体的抗体其实不是特异性的,如登革病毒中4种血清型都对应着各自特异性的抗体,都是对各自的血清型能进行有效完全中和,对于其他血清型就无法完全中和。

这时候能识别Fc的免疫细胞(表面有Fc受体,可以与Fc结合)来主动去结合这些他们认为没有毒力的抗体——病毒复合物,准备对病毒进行最后一步的清理。这时候一直在“装死”的病毒发动了它的攻击。

在借助了Fc结合在免疫细胞上后,病毒离这些原来要消灭病毒的杀手们更近了,于是通过各自的手段侵入这些免疫细胞,在它们体内进行大量同类病毒的繁殖,从而加速了感染的进程。然而一般拥有Fc受体的细胞都是来源于骨髓细胞系的免疫细胞 。代表病毒:登革病毒。

张改平的主要成就

 众所周知,女性朋友们在怀孕的时候需要补充大量营养元素,以此满足自己的身体和胎儿的营养需求。人体内的维生素含量其实是很少的,但对我们的身体却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去看看孕妇维生素ade检查的作用吧。

孕妇维生素ade检查的作用

 ade检查就是测量维生素,在这时候要查看胎儿和孕妇是否缺乏维生素,可以通过ade检查出孕妇和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这时候应该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做检查都会对胎儿和孕妇有好处的,如果身体缺微量元素可以进行补充,那样对胎儿生下后也是有好处的。

 孕妇在怀孕期间,为了确保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健康的成长,准妈妈们一般会到医院做相关的体检,称为孕期产检。但是并不是说孕期检查随时去都可以,需要遵循胎儿发育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所以如果做产检,首先必须了解孕期检查的时间。但是随着胎儿每个时期发育的情况不同,每次产检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常规项目,也有特殊项目。

 孕期检查总共分为13次,并不是说每次检查的项目都相同,主要的检查项目主要有: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乳房检查、腹围、贫血、妇科内诊等,这些检查属于常规检查,基本上每次产检都会涉及到,还有一些特殊检查,是根据特殊人群和特殊时期制定的体检项目,例如:在怀孕3个月,如果是宠物的爱好者,一般需要做一个弓形虫检查,防止新生儿畸形或者其他疾病。从怀孕37周开始,需要做一次胎心监护,主要是推算看看宫内的胎儿是否缺氧。每次检查都会有一些项目不一样,这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去医院怎么查缺维生素

 去医院就诊想检查是否缺乏维生素,通常通过抽血化验的方法来检查,抽血化验可以检测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等维生素是否缺乏。另外还能够检测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包括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锌离子等都是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进行检测的。如果化验结果提示缺乏维生素的话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充,以避免由于维生素的缺乏而导致一些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而出现的夜盲症或者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佝偻病等。通常来说,一般只要是饮食正常的人,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话,通常不需要额外的补充维生素。

张改平是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率领团队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主要成就和贡献是:

一 建立了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

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系统开展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新城疫、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配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新方法,解决了试纸研制中动物病毒抗原变异大、抗体亲和力低、识别谱窄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抗原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动物疫病抗原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开辟了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新领域,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2003年“畜禽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获国家发明专利(ZL99101537.1),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是国内外第一个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试纸产品,2003年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003)新兽药证字第39号],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系统开展了小分子药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建立了小分子药物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方法,解决了小分子药物免疫原性差、交叉反应强、抗体亲和力低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半抗原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5大类15种违禁药物的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实现了药物残留的简便、低成本快速检测,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该研究领域申请专利16项,已获授权9项,“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系统开展了抗体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建立了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旋毛虫等多种病原的检测抗原制备方法,解决了免疫检测抗原活性低、非特异性反应高、提取制备难等突出问题;建立了抗体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实现了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的实时监测,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动物疫病监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猪旋毛虫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2007年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007)新兽药证字36号],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述研究建立了抗原、半抗原和抗体3类靶标物的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包含六种技术模式,研制出的大多数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快速检测试纸产品和动物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产品为国际首创,检测时间仅需要数分钟,无需任何附加试剂和设备,人人均可操作,实现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检测技术领域所追求的“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目标,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费时(数小时至数天)、成本高(需贵重仪器或试剂)、操作复杂等问题,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水平,促进了免疫检测技术进步。

二 系统开展了动物免疫球蛋白Fc受体研究

1 系统研究了动物免疫球蛋白

(IgG) Fc受体的分子特征和免疫学功能,创建了基于玫瑰花环指示系统的亲和分子克隆技术方法。国际上共发现11个猪、牛、羊IgG Fc受体分子,其中10个是张改平的研究团队发现的。发现牛树突状细胞上存在IgG Fc受体并定性为FcγRII,从而使人类和小鼠树突状细胞的IgG Fc受体得以发现;发现反刍动物存在一类全新的Fc受体(boFcγ2R),解释了Waltson (1976)发现的反刍动物IgG2超级免疫作用,否定了Symons等(1989)关于牛IgG2不可能有Fc受体的推断。揭示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的分子机制,建立了蓝耳病病毒ADE感染检测的新方法,对该重大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研究了动物IgG Fc受体

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牛IgG2 Fc受体上存在与配体结合的线性表位,表位多肽能够有效调节IgG与Fc受体的相互作用。由于Fc受体可介导自身免疫病,张改平的研究团队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人类Fc受体的线性配体结合表位,用系统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实验证明人Fc受体表位多肽可以减缓SLE小鼠的病理进程并有效减少其死亡,为研制治疗人类自身免疫病这类疑难疾病的新药提供了新途径。在该研究领域申请发明专利2项。

三 开展了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

建立了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

发现了猪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系列B细胞识别位点,在GenBank注册B细胞抗原表位序列12个,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揭示了主要动物病毒病的体液免疫机制,丰富了动物病毒免疫学理论。在该研究领域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3项。

多年来,张改平及其团队在动物疫病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研究论文147篇,其中SCI论文22篇,被Science等著名期刊引用121次;申请专利36项,已获授权14项。

美国Humana出版集团特邀张改平为“Biosensors and Biodetection”(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检测)(2009年,ISBN: 978-1-60327-568-2)一书撰写了“Immunochromatographic Lateral Flow Strip Tests”(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这是该技术首次被正式列入科研和教学工具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