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有哪些严重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成为影响其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增加玉米的密度成为我们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手段。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增加玉米种植的密度,可以充分的利用光照和温度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但是这样并不是说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的间距越小越好。密度过高玉米之间的通透性不太好,光照条件也不太好,玉米不能很好的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是玉米株矮小、萎黄,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而玉米种植距离太过稀疏,会使光照资源大量的浪费,同样不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一、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玉米的品质高低的标准主要是针对于玉米粒中的营养物质而言的,而玉米种植密度对于品质的影响也没有充分的研究说明。玉米种植密度对于不同生长期的玉米影响是有差异的。玉米粒中的蛋白质在玉米灌浆期是随着玉米的密度增加而减少,在其他生长时期影响不大。而玉米中的脂肪含量在灌浆的中后期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成熟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玉米密度在灌浆的不同时期的淀粉含量不同,在合适的密度范围内,玉米粒中的淀粉含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二、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1、合理选择品种
玉米的品种繁多,而品种的选择对于玉米种植来说非常的重要,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玉米种植之前,需要根据当地种植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对玉米种植地的光照、水分、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分析,选择一些耐寒、耐旱、抗倒伏、适应性比较高的品种,除此之外,还要选择一些在当地生长成熟的品种,否则玉米粒中所含的水分过高,容量低,降低玉米的品质,最后可以选择经过试验示范对优质的品种进行确定和推广,这样基本上了解了这些品种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从而降低了玉米生长后期所存在的风险和损失,为后期大面积的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的制定种植密度
就玉米而言,不同的玉米品种有不同的种植密度,比如有一些杂交的、耐密性比较强的品种,可以选择种植密度比较高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而平展型的玉米品种就不适合种植的太过的密集,要给玉米的枝叶提供一定的舒展空间,否则就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那对于其他紧凑型的玉米品种,而应该适量的减少玉米种植密度,如果是高杆大穗的品种,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它的光照和通风条件,避免太过紧凑,如果是低杆小穗的品种,应该进行密植,增加种植的数量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玉米种植与管理
适合甘肃种植的高产玉米种子包括甘肃优玉20号、甘肃高玉31号、甘肃黄玉13号、甘肃优玉68号、甘肃玉蜀12号、甘肃优玉91号、甘肃优玉6号、甘肃优玉17号、甘肃优玉23号和甘肃玉蜀3号。
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抗倒伏能力强,叶片粗壮,抗病虫能力也很强,并且淀粉含量高,适合做淀粉和饲料等。部分品种如甘肃优玉20号、甘肃高玉31号还是早熟、耐旱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适宜在甘肃地区种植。
具体来说,甘肃优玉20号的生长周期为130天左右,适应性强,抗倒伏能力极强,叶片粗壮,抗病虫能力也很强。该品种的籽粒大而饱满,颜色黄亮,淀粉含量高,适合做淀粉、饲料和食品加工等用途。甘肃高玉31号的生长周期为130-135天,植株高,穗粒粗壮,单株产量可达1000克以上,淀粉含量高,适合做淀粉和饲料。
此外,甘肃黄玉13号的生长期为125-130天,适应性强,抗倒伏能力强,单产高,籽粒饱满,颗粒较大,淀粉含量高,适合做淀粉和饲料。甘肃优玉68号的生长周期为135-145天,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强,单产高,籽粒饱满,颗粒较大,淀粉含量高,适合做淀粉和饲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选择还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种植条件来决定。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
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 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 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 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 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 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
(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 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 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四)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是喜温的对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目前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总积温在1800— 2800℃。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水、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玉米种子在10℃能正常发芽,以24℃发芽最快。拔节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25℃。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最适温度为25—28℃。温度高于32—35℃,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花粉粒因失水失去活力,花柱易枯萎,难于授粉、受精。所以,只有调节播期和适时浇水降温,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保证授粉、受精、子粒的形成。花粒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 20—24℃,如遇低于16℃或高于25℃,影响淀粉酶活性,养分合成、转移减慢,积累减少,成熟延迟,粒重降低减产。
(五)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强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一12小时的日照下,发育快、开花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玉米在强光照下,净光合生产率高,有机物质在体内移动得快,反之则低、慢。玉米的 光补偿点较低,故不耐阴。玉米的光饱和点较高,既使在盛夏中午强烈的光照下(10万米烛光),也不表现光饱和状态。因此,要求适宜的密度,一播全苗、要匀留苗、留匀苗,否则,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造成严重减产。
(六)玉米对二氧化碳的要求
前边讲过玉米具有C4作物的特殊构造,从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极强,远远大于麦类和豆类作物。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为 l一5ppm,说明玉米能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摄取二氧化碳, 合成有机物质。玉米是低光呼吸高光效作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