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芪,黄芪有什么生长习性?
黄芪是一种广泛的旱生植物,分布于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至荒漠草原。它们常作为伴生种出现在宁夏中部的针茅荒漠草原、黄土高原丘陵低坡的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群落中。在蒙古高原东部的草甸草原带,黄芪散生在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的割草地,也可在砾石、砾质轻砂或砂壤土坡、山麓、丘陵坡和河谷冲击平原的盐渍化沙土上,或在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之间的低地上找到。
在内蒙古东部沙地,可与榆树、沙柳、卤虫或串叶蓼(蓼)、黑蒿混生,形成草原带的沙质草原,在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陕北、甘肃河西沙漠、伊克昭盟西南。耐旱和轻度耐盐碱生境。它的生长状态往往随环境而变化。在干旱的栖息地,它处于典型的干燥状态。在叶子少、雨量充沛的年份,植物长得高,叶子也多。
凉爽、耐寒、耐旱,适宜在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透水性强的沙壤土中种植。强盐碱地不宜种植。根系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俗称“鞭干气”。土壤粘根生长缓慢带变形;土层较薄,根、枝多,呈“鸡爪状”,质量较差。避免连作,不宜与马铃薯、亚麻轮作。种子硬实率可达30%。直播的那一年,只长茎叶不开花,第二年开花结果。
黄芪的生长习性: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深根植物,根长可达1m以上。因此,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透水性强、中性、弱碱性的沙壤土上。黄芪喜凉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种子发芽要避免高温,15最好。5月开花,6月结果。苗期植株较薄,怕强光,应稍作遮荫;成年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蒙古黄芪靠种子繁殖,但种子硬多,吸水性差,出苗率低,要及时收集种子,避免太老。
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黄芪的根。甘,微温。归脾、肺经。
1.固表止汗:用于平素体弱,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常配浮小麦 麻黄根 五味子 煅龙骨 煅牡蛎等;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感冒可用,(<丹溪心法>玉屏风散)加桂枝,白芍等;用治阴虚盗汗证,如(当归六黄汤);用于气虚阳衰之畏寒多汗等证,如(芪附汤)。
2.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举元煎;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子宫下垂,如归脾汤;用治病后气虚体弱,如(参芪膏)。
3.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如(<外科正宗>透脓散、当归六黄汤)。
4.利尿消肿: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滞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如(十全大补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药效鉴别
无论是阳虚引起,或由阴虚而致,皆由表卫气虚不固,营阴外泄所致。故无论阳虚、阴虚,均可用。同时又是“疮家要药”。倍量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临证应用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或截瘫,下半身痿废等症。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芪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如参芪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芪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芪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请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苑、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红花、地龙等同用;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地黄、山药等同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的作用:30%黄芪煎剂,可加强小鼠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记忆作用。
2.对心血管作用:煎剂、黄芪皂甙甲动物试验有降压作用。
3.利尿作用:煎剂对实验动物或人体均可使尿量增加,显示较强的利尿作用。
4.抗炎作用:黄芪皂甙甲可对抗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
5.抗病毒作用: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NDK)、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及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糖类、粘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用量用法
9——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易于助火,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