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沙棘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化学成分 13 性味归经 14 功效与主治 15 沙棘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杂质 15.5.2 水分 15.5.3 总灰分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测定 15.7.1 总黄酮 15.7.2 异鼠李素 15.8 性味与归经 15.9 功能与主治 15.10 用法与用量 15.11 贮藏 15.12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沙棘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沙棘的中成药 * 沙棘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ā jí
buckt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ppophae rhamnoide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ppophae,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a buckt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Hippoph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eabuckthorn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沙棘
沙棘为中药名,是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Fructus Hippoph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seabuckthorn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沙棘的别名沙枣、醋柳果。
7 来源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的果实。
8 原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
9 产地沙棘产于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
10 采收与初加工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11 生药性状果实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或棕红色,皱缩,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顶端有残存花柱。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12 化学成分含异鼠李素(isorhamin)、异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13 性味归经沙棘性温,味酸、涩。
14 功效与主治沙棘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
15 沙棘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沙棘
Shaji
HIPPOPHAE FRUCTUS
15.2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t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15.3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15.4 鉴别(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盾状毛较多,由100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颗粒状物。鲜**油滴甚多。
(2)取[含量测定]异鼠李素项下的供试品溶液30ml,浓缩至约5ml,加水25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含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晶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杂质不得过4%(附录ⅨA)。
15.5.2 水分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15.5.3 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Ⅸ K)。
15.5.4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15.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D)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15.7 含量测定 15.7.1 总黄酮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芦丁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6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30%乙醇至6.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混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再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0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粗粉约2g,精密称定,加60%乙醇3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残渣再分别加60%乙醇25ml,加热回流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置100ml量瓶中,残渣用60%乙醇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ml,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6m1,照标准雎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亚硝酸钠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同时取供试品溶液3ml,除不加氢氧化钠试液外,其余同上操作,作为空白,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芦丁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不得少于1.5%。
15.7.2 异鼠李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理论板数按异鼠李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盐酸3.5ml,在75℃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适量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Cl6H12O7)不得少于0.10%。
15.8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归脾、胃、肺、心经。
15.9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胂。
15.10 用法与用量3~10g。
15.11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5.12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一、沙棘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方法 (1)、硬枝扦插法 大果沙棘硬枝扦插育苗,具有繁育方法简单、费用消耗少、繁殖系数高、可露地扦插等优点。但硬枝扦插育苗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2年生枝条。
硬枝扦插法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枝条的选择 供硬枝扦插的枝条要在休眠期采集,即每年的2~3月份进行,选择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剪取2~3年生木质化的枝条。根据试验结果,插穗年龄对成活率有很大影响,3年生插穗成活率最高,2年生次之,1年生最低。枝条要采自树冠结果区,插穗长度以20~22cm为最佳。采下的成捆插条,基部应埋在粗沙中贮存,沙子温度保持1℃~3℃,插条上面不需要任何覆盖物。为提高成活率,在扦插前,插穗要进行处理,在1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此外,插穗在冷水中浸泡24~120小时,生根及成活效果也很好。
扦插 硬枝扦插需要肥沃的沙壤土。插前整地作床,苗床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1.2m。每亩施入有机肥3~5立方米及磷、钾肥10~15公斤,粘重土壤要掺沙改造。做好床后,灌足底水,覆好地膜待插,扦插深度3~3.5cm,株行距5cm×10cm,即每平方米200株,每亩213万株左右。
插后管理 当插穗上部叶芽开始生长,就说明插穗开始生根,当插条生长量达5~8cm时,即可揭去地膜。到秋末冬初将苗起出,打捆埋好越冬。(2)、嫩枝扦插法 枝条选择 选择生长旺盛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这种枝条为棕绿色,柔软弹性好。 扦插 插穗长度一般为15cm左右,茎粗0.4~0.5cm,用嫁接刀或单面刀片削出斜切口,切口要平滑,在距切口上缘0.3~0.5 cm处留一个芽,并将插条顶部生长点及3~5个叶片留下,其余叶片剪掉。修剪后的插条及时将切口部位浸放在盛水容器中。扦插前用每公斤含500毫克吲哚丁酸的溶液中,将插条浸泡15小时,扦插株行距为4cm×4cm,每平方米扦插500条。扦插深度以3cm左右为宜。 (3)、根蘖分株法:每年2~3月间,把沙棘的嫩根刨出,截成10~20厘米的短节,按5~7cm深度平埋,踩实即可。但应注意,要随刨随埋,不要久放。
2、栽培方法
(1)、园址选择: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含盐量<0.5%、PH值7~8的微碱性的风沙土、沙壤土、轻壤土,同时要保证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整地时,5度以下的园地,用全面平整或带状整地的方式,耕翻深度大于20cm;坡度大于5度的采用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如梯田、撩壕、鱼鳞坑等。
(2)、品种选择及栽植密度:挑选无刺或少刺,百粒重在50g以上的大果高产品种,要求无性系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龄1~2年生,苗高30~50cm,地径大于0.7cm,主根长20cm以上,须根发达。栽植前画好配置图,一般株行距采用2m×4m,以采条为目的的采穗圃,株行距采用1m×3m。沙棘为雌雄异株,雌雄比例及配置方式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如果雄株花粉量大,则雄株比例可小些,反之比例应大些,一般雄株和雌株比例以1∶8为好。
(3)、栽培管理 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沙棘园结果以前,可充分利用行间空地间作牧草、豆科植物等矮秆作物,以增加效益,培肥土壤。每年根据雨水条件需中耕多次,深度4~5cm,以不损伤沙棘的水平根系为原则。在定植苗木时,应灌足底水,生长季节根据墒情确定浇水次数。一般每年浇水4次,分别在萌芽期、生长前期、生长后期及入冬前进行。施肥要注意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要早施少施,后期则需磷、钾肥比较多,要适时适量。据试验,沙棘对肥料种类需求比例为N∶P∶K=1∶2∶1,一般每亩需磷酸二铵5~7公斤,穴施50g左右;钾肥每亩2.5~3公斤,穴施25g左右,追肥在7~8月施用,幼树喷施2次叶面肥,每次喷0.5%的尿素液100~120公斤,在无风天的下午喷施效果最佳。丰产园结果的大树每年要施3次肥,5月上旬每亩施尿素、磷酸二铵各40公斤;7月中旬每亩施尿素、磷酸二铵各50公斤。收获沙棘后的每亩施鸡、羊粪3000公斤、草木灰600公斤,以开沟深施为好。此外,为保持树势平衡,在沙棘幼树期可作适当修剪,保留萌发的三大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进入结果期,每年休眠期进行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然后清除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等。当树龄达15年生以上、枝条老化、生长明显衰退时,进行复壮修剪,方法是保留一个轴生枝,其余枝条全部剪掉,促进重新萌发枝条,以恢复树势。
(4 )、 平茬复壮 在比较干旱的荒山荒坡或比较粘重的土壤上,沙棘林较易发生干枯等衰老现象。群众实践中总结出“黑棘不砍不长”和“及时平茬复壮,合理皆伐利用”的经验。平茬的开始年限和间隔年限依不同条件和林种而不同。一般在树木休眠期都可进行,但以早春土壤未解冻前最好。平茬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