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金针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培养基配方、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病虫害防治。
一、培养基配方
新菌种的营养吸收能力强,一般的配方均能保障生产的正常,但每个菌种都有最佳的营养配方,而科学的配方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配方的核心C/N比,新菌种的灭菌后的培养料含氮量控制在1.1%-1.5%,均为最佳状态,培养基配置可以减少部分氮源的比例,降低成本。其主要配方:玉米芯40%,米糠32%,麸皮7%,棉籽壳5%,大豆皮5%,啤酒糟5%,甜菜渣4%,碳酸钙1%,贝化石1%。
二、装瓶灭菌
配方完成后,加水搅拌,然后装瓶灭菌,干拌时间一般为27min,湿拌时间33min,加水过程持续20-25min,搅拌均匀后装瓶,装瓶要求误差+-20g,高度为瓶肩上1.5cm,料面松紧适中,打五孔。
灭菌首先抽真空,然后在100℃保温40min,110℃保温30min,121℃保温60min,焖制20min。栽培关键技术:均一的培养基和完全的杀菌都在这个环节,因此装瓶灭菌是出菇稳定的基础。
三、冷却接种
接种环节是整个栽培无菌要求最为严格的工序。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16-20℃即可接种,接种量和接种均匀度都要定时定量进行检测,接种环节重点就是环境卫生,重点需要注意的为冷却回流空气引起灭菌后培养再次污染,以及接种彻底贯彻无菌意识和操作。
四、培养搔菌
培养分为前置和后置培养,前置区的卫生环境要求较高,金针菇接种后菌丝萌发较快,48小时能够封面,封面后污染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培养的温度19℃左右,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3000ppm,湿度80-90%,新菌种培养基孔隙度较高,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当增加湿度可以保湿。健全的培养是栽培高产稳产的关键。培养22天发满即可搔菌,相比于其他菌种可提前1-2天搔菌。
五、病虫害防治
金针菇栽培病害主要为锈斑斑,绵腐病,根腐病三大病害,新菌种的优点之一就是对病害的抗性较强,锈斑病主要原因为:库房的清洗不干净,空调等设备的结霜水,脏污的包菇片,以及菇帽上附有水珠和杂质,绵腐病主要在于库房卫生的清洗和培育菌株的健壮。
根腐病主要为培养异常出芽孱弱,库房环境卫生差,房间湿度大等原因导致。另外,细菌污染和霉菌污染做到培养基灭菌彻底,无菌接种即可得到有效解决。
1、菌料配制:菌料配制是金针菇的种植方法中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选取棉籽壳、玉米面、麦麸、玉米芯、石膏粉、黄豆面、过磷酸钙和适量的白糖一起混合,并且要保证无霉变且新鲜干净,再浇入水分后放在封闭环境中静置2~4个小时。
2、装袋灭菌:将选取的菌料放在专用的菌种袋中,将袋子的一端用剪刀剪开,以保证正常的出菇,再将另一边用手压实,两边装好后用细小的绳子绑紧,放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灭菌,主要喷洒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即可。
3、接种培育:将灭菌好的塑料袋放在温室中进行接种,主要先用适量的甲醛处理一次,再将菌袋放在培养室中,最好控制温度在20~25℃左右,在上面覆盖一层透明的薄膜,当菌丝发透后要每天揭开薄膜通风,以保证菌丝的生长。
4、环境管理:当菌床上留有少量的白色液体时候,就要将薄膜撑高20公分左右,上面覆盖一层报纸,每天在上面喷洒水雾,保持湿润状态最佳,不可直接喷水在菌菇上,以免造成菌丝腐烂,加强空气的流通性就好了。
5、培育管理:当菌柄的长度有2公分的时候,就要保持里面的湿度在90%左右,当长达10公分的时候,就要及时控制喷水,控制空气的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在出菇前2~3周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流畅,当菇长有12公分的时候就立即采收,清理菌料后干燥一天,再浇水盖上薄膜即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