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关于农药药效不佳,需要知道的10个原因是什么?

关于农药药效不佳,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是施药器械落后。目前,国内的喷药器械还是以背负式、担架式为主,加上供药系统简单落后,“跑冒漏滴堵”等现象随处可见,并且常常造成雾化效果不均匀,喷雾质量较差。通常使用的高容量法施药,容易造成雾滴偏大且不均匀、大雾滴易流失、小雾滴易飘移和挥发、粘附性较差等现象,从而导致农药利用率低下。

关于农药药效不佳,需要知道的10个原因是什么?

其次就是喷雾技术不到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在作物上都会有一个主要的危害部位或靶标。对于触杀型农药,如果不能准确喷雾击中靶标,就很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内吸型农药,如果雾滴不能在靶标上均匀分布,也不会有良好的内吸效果,防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防治红蜘蛛最好使药液能够均匀地喷布到叶片背面(触杀)或叶片正面(内吸);防治玉米螟应该心叶施药;防治飞虱和纹枯病需要对准植株下部施药;防治纵卷叶螟、叶稻瘟、白叶枯病需要注重上部叶片喷雾。

再就是施药液量选用不当。施药液量,指每单位面积农田上所喷施的药液量。我国目前的常规喷雾以高容量法、中容量法为主,用水量大,能均匀湿润,但真正在靶标部位或作物表面持留的药液较少,药液浪费、流失严重。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植保理念,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用水量,必要时还需添加合适的喷雾助剂(如有机硅类、矿物油类、植物油类),与喷雾器械(喷头)、农药制剂匹配使用,增加药液在靶标部位或作物表面的持留量,促进药效稳定发挥。

有些农民,不按当地植保网点,农技人员指导意见进行防治,盲目打药,不仅防治效果不好,而且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当然,市场上确实存在假冒伪劣农药,农民在购买农药时,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要看看是否合国家标准,有没有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经销商是否有经营许可证等。选择知名品牌和信誉好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产品购买,要索要发票,保留证据,懂得维权。谨防质量欺诈、价格欺诈。

一般来说,幼小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会越来越强。因此,很多农民在发现病虫时,开始喷药的时间过晚,造成了危害,使药效难以发挥;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不按比例,没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当浓度超过规定时,不仅容易发生农药危害,还会提高病虫的抗性。有的农民甚至认为农药浓度越大,对病虫的防治作用就越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但充足的用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细菌和虫卵大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喷洒农药时单纯提高药液浓度而忽视了用水量是错误的。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药效快的农药,过于追求时效性,希望喷药后能立即杀死害虫。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他们的作物农药残留量过高,不符合标准;因此,农民要注意,不能忽视农药的缓慢药效,往往在农药的后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农药常用的有喷洒、灌根、撒播、拌种等方法。以喷洒法为例,按说明书要求将水混入药液,将农药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洒。

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用量,不能过高或过低,要采取保护措施,并根据药剂的种类决定施药时间。例如,有些农药应在温度较高时使用,而有些药剂在温度高时不能使用。农药混合使用并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在防治害虫时可以与化学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否则会杀死有效真菌;当与碱性农药混用时,有机磷和除虫菊酯以及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破坏其有效成分。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