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机械化无土育苗的主要管理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要培育出好的壮苗,必须有比较严格、规范的技术管理措施。除应选用优良品种外,严防病虫害危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

机械化无土育苗的主要管理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育苗设施进行无土育苗前,要注意进行比较彻底的消毒,以清除病菌和害虫。育苗管理期间,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隔离消毒,防止病虫害滋生及人为造成病虫害进入育苗设施。平时也要注意多观察,一旦有病虫害发生的迹象,应及时进行控制和防治。

至于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管理,由于作物种类和育苗时间不同,环境控制的重点也不一样。

(1)温度管理 幼苗生长的特点是绝对增长量很小,而生长速度很快。在影响幼苗生长的诸多因素中,温度的高低对幼苗的生长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过高,生长过快,造成徒长;温度过低,生长缓慢或停滞,造成僵苗。苗期的温度管理与商品苗销售标准可参看表7。

" role="table

表7 育苗温室温度管理及商品苗标准

育苗期室温一般较高,随着苗的生长逐渐下降。同时,夜温管理最好比日温低5~10℃。还需要注意的是,育苗时基质温度一般应比气温低5~7℃。

另外,育苗温度的控制还应与光照强度有机结合起来。温度高,光照强,则幼苗生长粗壮,叶色浓绿。但若在高温而光照弱的条件下,由于弱光照降低了光合作用的强度,高温增加了呼吸作用,因而消耗了幼苗体内的营养物质,反而难以培育壮苗。因此,在无土育苗的管理上,当太阳光强时,所控制的温度可以适当升高些;而在太阳光弱及阴雨雪天时,则温度应相应降低。

(2)光照管理 光照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也影响幼苗夜温。冬春季光照弱,要尽可能采取措施增加光照,必要时应人工补光。夏季育苗为了降低叶温,要进行遮光处理和喷灌降温,在温室和大棚可加盖寒冷纱遮光。

(3)苗期水分管理 浇水主要是根据每天早晨9~10时的天气来决定,根系未充分发育的幼苗,不要浇水太多,以免降低根系温度,冬春育苗,前期温度是主要限制因素。机械化育苗主张适当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要,定植前的锻炼主要是控制水分、加强光照、降温,使苗的质量变好,但在温室栽培时,一般不要求进行锻炼。

(4)养分管理 无土育苗的施肥方法是与灌溉相结合的,主要是浇灌营养液,机械化育苗可采用专用双臂行走式喷水车,一般每个喷水管道臂长5米,安排在育苗温室中间,用轨道移动喷灌车,可以自动来回喷水和喷营养液。

而采用富含养分的基质进行育苗,播种后20~30天并不需要另外追肥,但由于穴盘营养基质量少,随着幼苗的逐渐长大,营养供应可能会逐渐缺乏,这时可以适当追肥,主要是大量元素的补充。追肥可以采用0.1%~0.2%的三元复合肥(15-15-15)喷施。夏季如果采用小苗定植,苗龄较短,则可以在此期间不再另外追肥,而只浇清水即可。

简介几种常用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与排水是调节药用植物对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各部都含有一定的水分,缺水则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植株发生萎蔫,轻则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重则会造成植株死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由土壤供给根系吸收的,所以土壤水分状况将直接影响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土壤土粒之间,通常为水分与空气所占据,如空气过多而水分少时,则植物体将受到干旱为害;反之,土壤水分过多而空气过少时,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引起根系生长衰弱以至死亡。因此,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要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和土壤中水分状况,采取及时而适量的灌水和排水工作。

一、灌溉

久晴未雨,出现干旱,土壤水分亏缺时,需要人工灌溉补充。

(一)灌溉原则

灌溉应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及当时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1.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水分的需求各异。耐旱植物如甘草等一般不需灌水,若遇久旱时,可适当少灌;喜湿植物如薄荷等遇干旱即应灌水,以保持土壤经常湿润;水生植物常年不能缺水,如泽泻、莲等。

2.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也有变化。一般一年生或越年生植物随着植株生长,耗水量不断增大。苗期宜少灌,植株生长旺盛期则不能缺水宜灌透水,花期后需水量减少。

3.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不同,土壤吸水和保水性能也有差异。砂土吸水快,但保水力差,粘重土壤吸水慢而保水力强。团粒结构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好,无团粒结构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差。故灌水量的多少,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应根据土壤质地和结构情况考虑。

4.药用植物在炎热和少雨干旱季节所消耗的水分多,应多灌水;多雨而湿润季节则少灌。

(二)灌溉方法

欲达到灌水的目的,灌水时间、用量和方法是3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如只注意灌水时间和灌水量,而方法不当,常不能获得灌水的良好效果,甚至带来危害。因此,灌水方法是灌水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灌水方法也不断改进,特别是向机械化方面发展,使灌水效率和效果大幅度提高。

1.沟灌法

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法,即开灌溉沟,使水直接流入行间、畦间或垄间。灌溉水经沟底和沟壁渗入土中,浸湿土壤。灌溉沟的距离、深度和数量可因地制宜。沟灌法土壤浸湿均匀,水分蒸发量和流失量较少,用水经济;防止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通气,良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便于机械操作。因此,沟灌是地面灌溉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沟灌法适用于条播而行距较宽的药用植物。我国南方雨水较多,通常进行高畦栽种,干旱时即利用畦沟作灌溉沟,不必另外开沟。

2.畦灌法(或称分区灌溉法)

北方因雨水少,常作平畦(或凹畦),灌水时把畦埂一端扒开缺口,使水流入畦内渗入土中。灌水量依畦之大小、长短而定,但灌水量一定要掌握好,避免水多淹没药苗。此法灌后水分蒸发量大;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面板结,土壤空气不通畅。因此,灌水后必须及时中耕松土。

3.穴灌法(或称浇灌法)

灌溉时将水灌入植株穴中,灌水数量以浸湿其根系范围的土壤即可。此法不会引起土壤板结。在水源缺乏地区及不能引水灌溉时,以采用此法为宜。

4.喷灌法

喷灌是把灌溉水喷到空中成为细小水滴再落到地面,像降雨一样的灌水方法。此法是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业生产上已愈来愈多地采用喷灌的方法。我国在药用植物栽培中,也逐步扩大应用,如人参栽培。喷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有许多优点:

(1)喷灌基本上不产生土壤深层渗透和地表径流。因此,可节约用水,一般可节约用水20%以上,对渗漏性强保水性差的砂土,可节约用水60—70%。

(2)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可保持原有土壤的疏松状态。

(3)可调节灌区的小气候,减免低温、高温、干旱风的危害。

(4)节省劳力,工作效率高。

(5)对土地平整的要求不高,地形复杂的山地亦可采用。

采用喷灌法要有一定的设备,投资较大。

此外,尚有滴灌法。滴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先进灌溉技术。是以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地施于植物根部的灌水方法。此法在一些国家已开始广泛采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灌溉方法。

滴灌法在我国人参栽培中已开始应用,如杨友仁等在黑龙江进行的人参滴水灌溉试验,滴水灌溉提高了人参的产量(较不进行滴灌的增产50%)和质量,同时节约用水4—8倍。此外,滴灌法应用于引种西洋参栽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排水

排水的作用是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一般平地排水系统分明沟排水与暗沟排水两种。

(一)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由总排水沟、主干沟和支沟组成,即在田间挖沟排水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是通常采用的方法。但排水沟占地多,且沟壁易倒塌造成淤塞和滋生杂草,致使排水不畅,须经常维护。由于排水沟纵横田间,影响机械化耕作。

(二)暗沟排水

挖暗沟或土中埋装暗管,将土壤中多余水分由暗沟或管道中排除的方法。此法不占耕地,不影响机耕;但暗沟、暗管的装置须要较多的劳力和器材。

中国现有常用节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均为人为控制灌溉时机和灌水量,属于“被动式”灌溉模式。

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

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喷灌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 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1)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主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头可拆装搬移、周转使用,因而降低了投资。北京市顺义县全县数万亩粮田均采用这种灌溉形式。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减轻农民负担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优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亩投资为200元一250元。

(2)固定管道式喷灌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管道、喷头安装在田间固定不动, 其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适用于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灌溉。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3)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只能在预定范围内行走,行走区域内不能有高大障碍物,土地要求较平整。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使用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为300元-400元。

(4)卷盘式喷灌机 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 与中心支轴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 目前进口设备每亩投资为;50元左右, 设备国产化后可进一步降低投资, 这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喷灌形式, 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卷盘式喷灌机有喷枪式和析架式两种, 后者具有雾化好、耗能低的优点。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元-200元。

微喷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这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可增产30%以上, 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国产设备亩投资一般在500元-800元。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

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接管道的固定程度, 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灌水效果好。国产设备亩投资约为700元(果树)-1400元(大棚蔬菜)。半固定式滴灌, 其干、支管固定, 毛管由人工移动。亩投资为500元-700元。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亩投资为2m元一500元。

覆膜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痕灌

2013年2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对外发布消息,学校痕量灌溉研究中心历时10多年研发出“痕量灌溉”技术,一举打破农作物“被动式补水”传统灌溉模式,改由农作物自主吸水、按需吸水。

“痕灌”是受化学上微量元素与痕量元素概念启发而取名,主要指能在超微流量向作物长久供水,痕灌单位时间的出水量可达到滴灌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痕灌技术的核心节水部件是痕灌控水头,由具有良好导水性能的毛细管束和具有过滤功能的痕灌膜组成,控水头埋在作物根系附近,毛细管束一端与充满水的管道相连,另一端与土壤的毛细管相连,感知土壤水势的变化。作物吸水导致根系周围的水势降低,即发出需水信号,控水头内的水不断以毛细管水的形式流向根系周围,直至作物停止吸水;控水头内的痕灌膜可防止毛细管束因杂质而堵塞,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工作。[2] 多年田间试验表明,痕灌比滴灌节水50%左右,即使在滴灌无法使用的地区也可推广应用。

痕量灌溉应用前景广阔。痕灌节水技术能耗更少,节水更多。尤其是能够突破在常规节水灌溉很少涉及的荒漠化治理、矿山修复、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发展,能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危机作出贡献。水利部等有关部委已表示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项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大田试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技术,使之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