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1、茭白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春季栽种多在谷雨前后,秋季栽种则要等到立秋。采收的时候挑选品质优良的单株进行保留,等到12月中旬的时候再将其连根挖出,切掉最上面和最下面,保留中间的部分进行扦插假植。
2、茭白假植要保持50厘米的行距和15厘米的株距,同时隔上几行要留出80厘米的过道。假植的深度要控制好,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为了避免受冻,同时促进它生根发芽,可以在秧田上覆盖地膜。另外在假植成活后,需要适当施肥。挑选土地平整且土层深厚的田地,同时还要保证光线充足,还要有水源。
3、将田地翻耕一下,每亩施入3000千克的腐熟农家肥,如果之前种过水稻,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之后将其耙平,并且往田里灌水,水深2-3厘米。
4、定植茭白一般在4-5月,此时的幼苗已经长到20厘米高了,水田的温度也在10℃以上。将幼苗连根挖出,用刀将其分割开,通常3-5个健全分蘖为一组,每组上面要带老茎,同时不要伤到分蘖和根,将其栽种到田里即可。
茭白种植技术,喜肥、阳光充足的环境
1、品种选配。宜选品质好、有效分蘖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栽培。茭白喜温暖湿润气候,遇霜后茭叶即枯死。夏秋两熟茭可分为春栽和秋栽两种,春栽在大约谷雨,秋栽在大约立秋。南方的话应以栽培两熟茭品种为主,栽培季节应以一个年周期为好。
2、栽植。春栽在谷雨前后,当分蘖苗长至30~50厘米,具有3~4片叶时,距茭墩3~5厘米处,将苗连泥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趋势,分为7~12小墩,每小墩要求带有老茎及匍匐茎,并有健全分蘖3~5个,随挖、随分、随栽,最好是在傍晚或阴雨天栽植。如从外地引种,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温度,栽前割去叶尖,留株高30厘米,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栽后遇风动摇,影响成活率。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中等肥力的田块,采用株距40~50厘米,行距85~95厘米,每公顷2.2~2.5万穴。瘦瘠肥力低的田块,应适当增加密度,每公顷3~3.7万穴。移栽如前茬为早藕、席草、早稻等,应采用早熟茭品种进行秋栽。茭秧在清明至谷雨期间于藕田或池塘四周寄栽,立秋前后栽插(最迟不宜过8月15日),此时苗高已有1米以上,并有较多的分蘖苗。栽前将苗墩的分蘖用手顺势一一扒开,逐墩起苗,每株带1~2苗,剪去叶梢50厘米左右。夏秋气温较高,应选阴天或下午栽植。栽植密度行距4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公顷栽6万穴左右。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栽入土深10~15厘米,移栽没薹管为度。
3、水肥管理。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偏爱有机肥,需施足基肥才能获得高产,一般基肥应占整个施肥量的一半。茭田施肥量的多少,主要与土壤肥力、栽植密度和栽植期有关。土壤肥力高、栽植早、密度大应少施;土壤瘠薄、栽植较晚、茭苗较稀应加大施肥量。一般当年春栽的两熟茭或一熟茭,中等肥力的地块,整地时每公顷施基肥3~3.7万千克腐熟猪厩粪或其他相应肥力的农家肥。追肥采取重、轻、重的施肥原则,栽后12~15天追施5~2.5万千克人粪尿或尿素220~300千克(称为提苗肥),以促进有效分蘖;分蘖盛期看苗情追肥防止早衰,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0~1500千克;8月中旬前后孕茭前追肥量宜大,以促进肉质嫩茎膨大,增加茭白单产。盛夏高温超过35℃时,应适当深灌降温,并定期换水,以防土壤缺氧引起烂根。水位过高,会使薹管伸长,易倒伏。进入采收期和越冬期,茭田应保持浅水层3~5厘米或湿润状态。秋栽茭白栽植时和还苗期,保持浅水层3~5厘米。分蘖期加深水层到8~10厘米;孕茭期保持水层15~18厘米;采收期和越冬期水肥管理如上。一熟茭老茭田水层管理与上述春栽新茭田类同。两熟茭老茭田春季萌芽期至分蘖期,保持水层3~5厘米,分蘖后期至孕茭期保持水层8~10厘米,同时应拔掉多余的小分蘖苗。
4、茭田管理。茭白生长前期,气温低,生长较慢,水生杂草丛生,应分蘖封行之前,耘田、除草2~4次。茭田出苗后或新茭田栽后,如果出现死苗、缺苗应该及时补栽。如分蘖中期田间分蘖苗过多过旺,应拔去过密的小分蘖苗,使整墩分蘖苗控制在25株以内。分蘖后期,应及时打去黄叶,拔去小分蘖苗,踩入泥中,以增强茭田通风透光,打老叶时不应拉伤植株。
茭白,又名菰笋、茭笋,高笋。茭白以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誉为“水中参”,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同时富含纤维素的茭白也被称为肠癌“免死金牌”。那么茭白是如何种植的呢?种植茭白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的呢?请您带着疑问和我一起往下阅读吧!
茭白的养殖方法(基本知识):最佳繁殖时间:
茭白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
最佳生长土壤:
茭白对土质要求不高,但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量大,需要肥沃的土壤,多施基肥,分次追肥。要求有充足的氮肥和适当的磷、钾肥。
生长湿度要求:
茭白是水生作物,一般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但茭白又是出水作物,所以水层又不能太深。水位要根据茭白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水对茭白的生长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它生长需要;二是通过水的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茭肉品质。
最佳生长温度:
茭白喜温、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在5℃以上开始萌芽,适宜温度为10℃~20℃,分蘖期适宜温度为20℃~30℃。孕茭期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0℃或超过30℃就不能孕茭,15℃以下分蘖停止,地上部生长也逐步停滞,5℃以下时地上部枯死,进入休眠阶段。
最佳生长光照:
茭白要求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因茭白植株高大,田间容易郁蔽,所以茭白要进行合理的密植,光照条件好,生长后期要勤除黄叶、老叶,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分蘖产生。
养殖茭白的注意事项:施撒肥料:
茭白是喜肥作物,春季移栽7~10天后,追施提苗肥,每亩地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铵15千克。在分蘖前期,双季茭白在移栽后20~25天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20~25千克或碳铵50千克,以促进分蘖和生长。大部分分蘖茭白进入孕茭期,追施1次孕茭肥,每亩施45{bf}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钾7.5千克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30~40千克。
老茭田追肥要早,一般分腊肥、返青肥和孕茭肥。腊肥于1月中下旬追施,亩施腐熟有机肥如猪粪、鸡粪、鸭粪等1500~1000千克或人粪尿2000千克。返青肥在2月中下旬追施,亩施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尿素5~6千克,氯化钾3~4千克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25~30千克。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施返青肥。
浇水要点:
灌水移栽成活后保持3~5厘米的浅水,促进分蘖。分蘖前期加水至水深6~7厘米,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到15~20厘米,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夏季高温采取日灌夜排,降温防病,促进肉质茎生长。孕茭期间保持水位20厘米左右,不让茭白见光,保持茭肉色白细嫩。秋茭收后3~7厘米水深,温度高水位深,温度低水位浅,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1厘米的浅水。
修剪要领:
枯叶、拉黄叶剥枯叶、拉黄叶是清除枯老的叶片。孕茭期植株茂盛,正值高温季节,茭田通风透光不良,往往影响茭白的形成。7月下旬~8月上旬,应将植株外围的枯黄老叶剥去拉下,拉剥下的老叶踏入田中,可作为肥料。剥黄叶的次数,一般进行2~3次,每隔10天一次,可以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害虫的滋生。
割枯叶残株秋茭收完后,南方于12月份或2月上旬,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田中的残株老叶要用刀齐泥割去,除去苔管上面一部分生长较差的分蘖芽和枯叶,保留土中生长健壮的分蘖芽。割枯叶有“三深三浅”的原则,分蘖力强的晚熟种要深割,分蘖力弱的早熟种要浅割,排灌良好的土壤要深割,常年积水的土壤要浅割,长势好、苔管多、芽多的要深割,反之要浅割。
繁殖要点:
茭白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厘米,大行距80~90厘米,株距50~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现在一般栽一次收获2~3年,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每年重新移栽。
病虫防治:
茭白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螟虫、长绿飞虱、叶蝉等。
1、病害防治
1) 锈病锈病 为茭白的重要病害。发病时先在叶片上出现**小斑点,然后发展到叶鞘上,严重时整叶枯黄干死。一般在7~8月高温干燥时发生。
防治方法: ①减少菌源。采茭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及田间杂草,减少田间菌源。②加强管理。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温季节适当深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③发病初期适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5{bf}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40{bf}福星乳油5000~8000倍液,或40{bf}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孕茭期用粉锈宁(三唑酮)对其有影响,应避免使用。
2) 胡麻叶斑病 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开始是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芝麻状病斑,长期连作,田间缺钾缺锌,植株生长不良,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减少菌源。结合冬前割茬,彻底清理病残老叶,集中粉碎沤肥,减少田间菌源。②加强水肥管理。冬施腊肥,春施返青肥。病害常发区注意增施磷、钾肥和锌肥,适时适度排水晒田,增加土壤透气性。③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bf}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bf}福星乳油5000倍液,或70{bf}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5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2~4次。
3) 纹枯病 发病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椭圆形、灰绿色、水渍状的斑点,以后扩大成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蔓延至叶片、叶尖使整叶枯死。高温多雨,氮肥过多,积水烂田,下部小分蘖受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根据茭株有效分蘖和正常孕茭需要,保持前期浅灌水,中期晒田,后期保持浅水湿润的水位管理,避免长期深灌。②通风透光。结合中耕管理,及时除去下部病叶黄叶,增加田间通透性。③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65{bf}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bf}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bf}井冈霉素3000~4000倍液喷雾,重点防治叶鞘。
2、虫害防治
1) 螟虫有大螟和二化螟两种 。幼虫蛀食茭苗钻入茭肉,形成抽心死苗和虫蛀茭。大螟2龄后蛀入茎秆或转株为害。二化螟初孵蚁螟集中在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龄开始分散侵入茎秆,3龄转移为害。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除净茭白残株和田埂杂草,减少越冬虫量和产孵场所。②阻断繁殖链。拉清黄叶,消灭2代蛹。③药剂防治。可用15{bf}锐劲特悬浮剂1000~1500液或25{bf}杀虫双水剂300~500倍液或90{bf}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二化螟在蚁螟盛期,大螟在蚁螟盛孵期至2龄转移前施药。
2) 长绿飞虱成虫和若虫刺 吸汁液,使茭白叶片卷曲发黄,从叶尖向下逐渐枯焦,严重时全株枯黄,植株矮小。成虫有趋光性,迁飞力强,成虫和若虫有群集性,大多栖息在叶片中脉附近。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消除杂草和残茬。②药剂防治。用40{bf}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bf}高效菊酯2000倍液,或25{bf}扑虱灵1500倍液喷雾。
3) 叶蝉又称叶跳虫 ,成虫和若虫以口针插入叶片或叶鞘组织内吸取汁液,成虫早晚取食为害,若虫初孵时有群集性。
防治方法: 用1.8{bf}爱福丁或10{bf}大功臣3000液或25{bf}扑虱灵1500倍夜喷雾即可。
拓展知道-茭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茭白食用部分的肉质茎洁白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鲜嫩茭白含蛋白质1.5克,脂肪0.1克,糖4克,粗纤维1.1克,钙4毫克,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等物质。但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茭白味甘、性微寒,具有祛热、生津、止渴、利尿、除湿、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烦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
茭白非常适宜于高血压、黄胆肝炎患者、产后乳汁缺少的妇女、饮酒过量、酒精中毒的患者。但患有心脏病、阳痿、遗精、脾虚、胃寒、肾病、腹泻、尿路结石或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者不宜多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