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
进入“十一五”以来,云南广南县多措并举化解农业科技基础脆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村科技意识淡薄、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等科技进村难题。一是强化科技基础地位
广南县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一把手挂帅的科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落实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和乡(镇)科委工作量化考核责任制“双轨”管理制度;相继召开了全县科学技术大会和科技奖励大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广南县科技进步的意见》、《广南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广南县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等科技政策和措施。
二是编制科技发展规划
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广南县委、县政府统筹编制了《广南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项目计划》、《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意见》等,经县委、政府行文下发县直各部门和乡(镇)执行。
三是健全科技管理制度
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南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广南县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广南县成果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广南县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广南县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资助办法》等科技管理制度,建立科技管理创新机制,大力实施科技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协调组织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引进一大批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把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千方百计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广南县的科技三项费由2005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8万元;科普经费2005年的10.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7万元,并多渠道筹措科技发展基金195万元。
五是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广南县建立了县级科技人才资源信息库,入库管理的在职自然科学类人才1423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949人。采取课题研究、项目实施、选派学习、岗位培训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培养科技人才。县委、政府在2006年3月召开的全县科技大会上,对黑支果乡人民政府等10个先进集体、黄云才等60个先进个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作中的应用》等12项县级科技成果进行了表彰奖励;县科协组织评定县级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鼓励奖50篇,并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六是健全科普组织网络
在加强县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的同时,广南县政府对6个县级学会和18个乡(镇)科协实行年度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并把发展农技协作为县、乡科普组织年度考核的重点指标,引导、协调、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牵头组织各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组建农技协,带动农村科普组织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县到2008年5月31日止,农技协发展到119个,会员5 439人。
七是实施科技发展项目
科技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充分调动了广南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全县科技自主创新的动力,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投入经费95万元;县级科技科普计划项目立项15项(课题),可启动项目投资408万元,计划投入科学技术经费93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48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30万元,科技成果奖励经费5万元,科普经费37万元。
八是开展科技宣传培训
广南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进村入户、百技进万家等科技活动,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普宣传栏和科普黑板报,开设农函大、科技夜校等,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为解决科技进村难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长期困扰全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进农村难的问题。同时,取得了4个方面的实际成效:
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白花油茶品种选育研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油茶高枝嫁接及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填补了全省油茶技术空白;“高油玉米99-6”制种技术项目,单位产量506.1kg,比对照“兴黄单892”单产405kg增101.1kg;“甜糯888”平均单产938.9kg,具有抗病性强、生育期短、食味品质较好的特点;自主选育优质早熟梨“云岭早香”品种通过省级专家验收;“八角嫁接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处于云南省科技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试验、示范项目辐射和带动,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各级各部门共组织申报2006~2007年县级科技成果8项,申报州科技成果“稻鸭共生技术”、“黑节草高产栽培技术”2项,其中“稻鸭共生技术”获州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其次是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结合全县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稻高产栽培、早熟板栗新植、优质核桃种植、山地生姜规范化栽培、水果甘蔗高产栽培、果树微肥喷施、油桃栽培、早熟梨栽培等“百亩科技示范工程”。创建莲城镇立新新农村建设产业技术应用示范、鑫茂公司基地名贵中药材黑节草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和省林科院广南站科普教育基地、莲城镇沙坝水库设施农业展示园、莲城镇大波妈和奎生“五个一”科普惠民示范村、泰昌水果场经济林果科技示范园、莲城镇南秀星级科普社区等科技示范亮点,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取得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广南县南屏镇组织实施山地生姜规范化栽培示范209亩(1亩=1/15ha),经科技人员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2 920kg,按市场价1元/kg计算,亩产值达2 920元,示范区总产值61万元,带动该镇农民种姜4 620亩,按每亩产姜2 t,1元/kg计算,全镇生姜产业总产值达920余万元。
再次是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围绕全县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南县把农村科技活动与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扶贫工作。两年多来,组织编印《广南县百种实用技术资料手册》1 000套10万册,制作科技光碟100套1 000碟,订阅《农村实用技术》400份,由编辑部直接邮寄赠送给县领导、6个单位、3个学会,18个乡(镇)科委(科协),167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55个奔小康示范村、22个温饱示范村、51个整村推进示范村、16个科技示范村,2个党建示范村党总支、24个党建示范村党支部,广泛开展各类学习、探讨、交流活动;为奎生、大线塘等25个重点小康示范村科技活动室配置电视、VCD共25套、桌椅330套等科技电教设施。
在莲城镇的大波妈、奎生、法棚、坡筐和珠街镇的小黑达、长冲等村小组,广南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成立一个农技协、举办一个农函大培训班、开展一次科普宣传活动、实施一项科技示范项目、培养一户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科技示范亮点工程。在全县共创建科技示范村15个、星级科普示范社区1个、科技示范户1 500余户、科技示范园8个、科普创效示范企业5个、科普示范学校3所,鼓舞了山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辐射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科技的协调发展。
广南县那洒镇为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在通道沿线布局20万亩蔬菜基地”的号召,选择镇辖区内位于国道323线旁的子母嘎、马路、箐脚、法门坎、法多倮、维莫等村民小组,率先实施1 000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要实现蔬菜生产高标准化和无公害化,镇党委、政府首先想到的是蔬菜栽培的科技化,并要求镇科委(科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菜农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杂志2007年第7期刊载的《无公害蔬菜――当前蔬菜生产发展的方向》等文章,从引种到育苗,从移栽到采收,从装运到销售,均严格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无公害化的要求进行,使蔬菜长势良好、品质提升,菜农收入增长。
南屏镇马街村民委员会沙坝村民小组组长、苗族***员李正德,阅读了《农村实用技术》杂志2007年第3期刊载的《昌宁核桃业成为增收支柱》和第11期刊载的《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后深受启发,立即组织村民集中学习和讨论,决定将核桃作为本村的主要产业来抓,在科技部门和镇政府的支持下,自己引进、示范种植种漾濞核桃13.7亩,带动全村群众种植400多亩,成活率达99%。
黑支果乡牡宜村民委员会牡宜村民小组刘厚安,通过学习“百种实用技术资料手册”中的《蔬菜种植技术》、《瓜类蔬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后,自种西瓜8亩,年纯收入达1.2万余元;黑支果村民委员会鱼秋井村民小组李先刚,靠《农村实用技术》“养殖园”栏目里的实用技术发展养猪业,年纯收入2.5万余元,走上了致富路;天生桥村民委员会踩山坪村民小组是该乡一个居住着30多户苗族的贫困村寨,该村牛产业协会将《肉牛育肥技术》、《牛病防治新技术》等文章作为培训教材,组织高峰黄牛养殖户培训5期160人(次),使协会会员和养牛户掌握了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家家户户不断扩大高峰黄牛养殖规模,提高饲养管理质量,现户均养牛达4头,户创牛产业纯收入
3 000元,促进了该村民小组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
九是科技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好“一月科技下乡”、“三月法治宣传月”、“4.26知识产权宣传日”、“五月科技活动周”、“百种实用技术进农村”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展出科普展览106块(幅);悬挂科普挂图50套500幅,印发各种科普资料110种5.22万份;赠送《百种实用技术资料手册》2.32万册、科技光碟150碟、科技报刊杂志2 500份,散发科普知识小册子3 000册;表演科普文艺节目1场10个;培训实用技术10期980人(次);开展科技咨询2 0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5.4万余人(次),带动了全县科技进村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科学素养,提高了群众科技素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绿色食品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绿色食品蔬菜是指在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受到严格的规范,对外界因素进行严格管理,依据相关标准使用肥料及农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的安全蔬菜。和普通蔬菜相比,绿色食品蔬菜较为安全可靠,重金属含量较低,不会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不会对民众的健康造成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1.1土壤的选择
绿色食品蔬菜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土壤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土壤的选择,开展工作时应注重对土壤的选择,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种植地点和民众生活区和工业区的距离较远,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种植绿色食品蔬菜前应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研究,确保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满足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需求,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避免有害物质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除此之外,应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区域和普通蔬菜种植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避免普通蔬菜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
1.2种子的处理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十分关键的,对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关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工作时应注重选择高品质的蔬菜种子,确保蔬菜种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进而降低后续种植过程中对农药的依赖,避免蔬菜中农药的大量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食用人员健康的影响。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提高种植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工作人员应注重育苗工作的开展,选择合理的育苗场地,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而降低病虫害对育苗工作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彻底地杀毒处理,确保土壤符合种子的生长需求,进而保障种子的正常生长。
1.3肥料的使用
绿色食品蔬菜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仅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满足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需求,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因此,应注重对肥料的使用,为绿色食品蔬菜提供必要的养分,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正常生长,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使用肥料前应对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选择适当的肥料,确保肥料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应注重肥料的搭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合理的结合,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
相比单一肥料,复合肥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复合肥的使用。青海地区土壤普遍缺失氮元素和磷元素,钾元素含量相对较多,使用肥料时应注重对氮肥和磷肥的使用,来弥补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不足。另外,使用肥料的过程中应对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定期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肥料的使用,确保肥料使用的合理性。应对肥料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确保绿色食品蔬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肥料的使用,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1.4农药的使用
农药在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合理使用农药能够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绿色食品蔬菜上农药的大量残留,进而威胁食用人员的健康安全,进而导致民众对绿色食品蔬菜产生怀疑,不利于绿色食品蔬菜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确保农药使用量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应注重对农药种类的选择,尽可能使用低残留的农药,在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的残留,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安全。应注重农药使用时间的选择,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早进行病虫害的药物防治,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以乐都区为例,2019年该区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为目标,以“养分替代、肥效提升”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序推进农业由稳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寿乐、高庙、洪水等13个乡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直至零使用行动试点,积极推广“精、调、转、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控、替、精、统”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重点对马铃薯和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等实施有机肥全替代化肥试点,提高绿色防控普及率,有效降低了化学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用量,化肥农药双减增效效果显著。
2 绿色食品蔬菜管理技术要点
2.1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是绿色食品蔬菜管理工作的关键,对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开展灌溉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为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应注重对水质的管理,确保水的清洁,避免污水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应定期对水资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资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安全性和质量,为民众提供优质可靠的蔬菜,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根据蔬菜的特性开展灌溉工作,并根据土壤、气候等外在因素对灌溉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灌溉工作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蔬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2.2病虫害防治管理
病虫害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研究,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绿色食品蔬菜的抵抗力,将病虫害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可以采用物理、生物手段对虫害进行防治,在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化学手段对虫害进行处理,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产量,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