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得了白粉病用啥药治
药剂防治冬季用波美4°~5°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也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 1 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 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 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白粉病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形成菌丝,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
扩展资料:
白粉病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自色霉斑中出现**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白粉病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
参考资料:
黄瓜得了白粉病怎么治?
症状及诊断
受害株苗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以后,病株开始表现出危害症状。叶片色泽变淡,呈萎蔫状。叶片萎蔫先从上部叶片开始,随后是下部叶片,最后是中部叶片。发病初始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早上恢复正常,反复多次,萎蔫加剧,最后枯死,但植株仍为青色。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黑褐色,但病株根部正常。横切病茎后在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挤压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病菌菌脓)。
发病特点
此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anas solanacearum Smith 侵染引起。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生姜等多种作物。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 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37℃,最适PH值为6.6。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 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番茄青枯病防治方法
1、预防:
A、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奥力克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严格进行土壤或其他栽培基质消毒;发病初期,可喷施200毫克/升的硫酸链霉素,或喷施3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4000倍液的硫酸链霉素灌根(每株用药液300克,10天灌根一次,连灌2-3次)。
希望能帮到你。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一般情况下,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温、湿度,使植株生长健 壮,增强抗病能力。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棚内湿度,防止温度过高。
2.设施消毒。在棚室内栽培时,定植前,用45%百菌清烟剂,分放室内4~5处,于傍晚密闭条件下点燃,熏蒸一夜,杀灭棚内的病菌。
3.药剂防治。可以使用25%吡唑醚菌酯农施乐来进行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