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种植成本和利润
在栽培技术方面,北方产区主要以室内搭棚代料栽培为主,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但灵芝及孢子粉品质较差。闽浙等南方产区主要以野外段木栽培为主,质量好、产量高,是最接近野生灵芝的栽培方法,但成本高且耗用森林资源,闽浙野外段木栽培技术正逐步被具有丰富林业资源的西南产区应用。
灵芝产地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胜地,水质和空气质量好,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段木质地坚硬,微量元素高,出产的灵芝质量远胜与国内其他地域的灵芝。相对于安徽出产的小枝条捆绑种植灵芝,武夷山灵芝和孢子粉灵芝多糖含量分别要高出59%和9.9%,相对于山东用棉子壳种植的灵芝,两项数据更是高达71.5%和204%。 灵芝种植和香菇等菇类种植不同,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及专业技能,并且受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影响,产能差异很大。本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人工栽培灵芝子实体成功,随后又发展了深层发酵培养灵芝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灵芝种植技术最早从7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福建最先开始运用并在全国推广,因此栽培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闽浙。灵芝种植的投入较大,野外段木栽培的每亩投入3万左右,室内代料栽培一般每亩投入1万左右。具各大产区初步统计,我国年产灵芝超过10万吨,灵芝孢子粉近5000吨。
常规栽培条件下,灵芝的亩产量约为500kg左右,具体产量与灵芝的品种,种植管理技术等因素有关。发菌阶段:菌丝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26-28℃;子实体期间,温度控制在24-28℃。出芝阶段:出芝时,培养棚内温度控制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
一、灵芝亩产
1、亩产量
常规栽培条件下,灵芝的亩产量约为500kg左右,具体产量与灵芝的品种,种植管理技术等因素有关。
2、管理技术
(1)发菌阶段
①在菌丝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26-28℃左右为宜。子实体期间,温度控制在24-28℃为宜,不能低于18℃,否则子实体无法正常发育。
②在发菌期间,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同时每天保证通风30分钟左右,每隔5-7天上下翻动菌袋1次。
③当菌丝体发满至培养料袋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的时候,将其转移至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提一下。
④大棚内避免阳光直射,仅仅保留适量的散射光,25-32天过后,菌丝即可长满料袋。
(2)出芝阶段
①当菌丝长满后,使用刀具将料袋两端切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
②出芝的时候,培养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6-3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左右。
③棚内提供散射光以及充足的氧气,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同时地面保留浅水层。
④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8点之前以及下午4点之后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若气温过低,在每天的中午12点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
⑤逐渐形成菌盖时,或者是气温过高时,及时喷水保湿。
(3)采收阶段
①采收前7天左右停止喷水,并关闭通风口。
②当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从淡**变为红褐色,并且不再生长增厚的时候,进行采收。
二、野生灵芝与人工培育灵芝如何区分
1、色泽形状
人工培育灵芝的生长环境大致相同,因此色泽与形态大致相同,而野生灵芝大多生长在深山树林之中,生长环境差异明显,因次色泽与形态各异。
2、大小
人工培育灵芝的大小整齐度大多一致,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而野生灵芝的大小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
3、虫眼
人工培育灵芝是在大棚内进行培育,并且严格加以管理,一般不会有虫眼,而野生灵芝长于野外,难免会被害虫侵害,因此菌体上往往会留有虫眼。
4、草梗
野生灵芝上往往会混杂有草梗,而人工培育灵芝则没有。
5、硬度
野生灵芝比较厚实,坚硬,色泽光亮,而人工培育的灵芝薄而软,色泽较为黯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