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种玉米,用什么方式种出来的玉米最好?
玉米在我国被大量使用。 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谷类作物。 它可以用作食物,但更多地用作饲料谷物。 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大量的用途。 农民朋友种的玉米不必担心市场。 玉米适合机械化收割和播种,因此相对省力。 那么玉米种植的方法有哪些呢? 如何种植才能达到高质量和高产??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种植方法:1.春季茬覆盖种植。 这种种植方法适合一年一次的种植区。 例如,我国东北的冬季相对寒冷,通常很少种植越冬作物。 第二年温度上升后,播种了玉米。 为了提高玉米的生长适应性,尝试为玉米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这是用塑料薄膜覆盖早春玉米的好方法。 种植玉米时,请选择无风天气并同时使用机械覆盖播种。 地膜覆盖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度约70%,这有利于玉米出苗,地膜光滑,两侧均压实以提高抗风性。 能力。 使用机械覆盖进行播种,节省人工和时间。 一些朋友还选择先种植玉米,然后覆盖覆盖。 玉米出苗后,应及时释放幼苗。 缺点是如果不及时释放幼苗,它们很容易被阳光灼伤。 先播后覆盖的优点是易于播种,保暖且具有较高的保温能力。?
2.行距的差异影响玉米的高产。 玉米的产量由每亩植物的数量加上每亩的产量组成。 通常,使用机械播种。 它们大多数分为两种类型。 一个是相等的行间距,另一个是宽行和窄行。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 一般而言,如果以机械方式种植玉米,而在玉米田中不间作其他农作物,则可以等排行距种植。 通常,行间距为约55cm,植物间距为约33cm。 每亩苗木的保存量约为3500。夏季种植的玉米通常会适当增加密度,将植株间距调整为30 cm,每亩苗木约为4300。 最好选择具有良好的早熟性,紧凑型植物,相对耐密种植,高产并且适合机械收割的玉米品种。 可以适当种植穗大,植株疏松的玉米品种。?
玉米还有另一种播种方法。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朋友可以在大行和小行之间进行选择。 大行间距为75厘米,小行间距为40厘米。 这种播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行之间。 行距太窄,彼此之间被阳光遮挡,通风不良,难以管理,因此易于在农作物间作种。 我认为,使用大行和小行玉米种植,除非您间作和间作,否则大行距会扩大,在正常情况下,纯玉米种植时,最好选择等距行距种植。?
玉米种植在大蒜田中。通常在收获大蒜后,可以进行地面准备和施肥,然后将种子机械种植。 在玉米生长期间,最好多次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常,在幼苗期喷洒麦索托菌素,在拔节期喷洒矮缩唑。 约有1%的流苏将被喷洒,而乙烯利可被喷洒以控制整体。植株的高度和抗倒伏的能力实际上增加了玉米的产量。 好,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欢迎喜欢的朋友,喜欢的朋友们,走吧。
粟米很多人都有吃过,那么你们知道粟米是如何 种植 的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粟米种植 方法 ,一起来看看。
粟米种植方法
轮作倒茬
小米不宜重茬,连作一片病害严重,杂草多,土壤中的营养要素消耗量大,易造成?歇地?。因此,选择合理轮作倒茬易于小米丰产丰收。小米较为适宜的前茬依次是豆、马铃薯、甘薯、麦、玉米等茬。为配合?小米鲊?生产,拟以荞麦、糯玉米与小米轮作倒茬。
精细整地
秋季深耕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加深耕层,利于小米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秋深耕一般20厘米以上,结合秋耕最好一次施入基肥。所以,在秋季整地中要作好深翻、保墒工作,才能保证
施肥
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整地一次施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高产田以7.5~11.2万公斤/hm2为宜,中产田为2.2~6.0万公斤/hm2。如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沤制作基肥效果最好。基肥以秋施或早春施入较好。
种肥在小米生产中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增产 措施 而广泛使用。氮肥做种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但用量不宜过多。以硫酸铵作种肥时,用量以37.5公斤/ hm2为宜,尿素11.3~15公斤/hm2为宜。
追肥增产作用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阶段,一般以纯氮75公斤/ hm2左右为宜。氮肥较多时,分别在拔节始期施?座胎肥?, 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在小米生育后期,叶面喷洒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促进开花结实和子粒灌浆。
播种
1、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选用的良种主要为?黄平糯小米?、?施秉红小米?、?本地糯小米?。此外可选择省外的?吨谷1号?、?豫谷5号?、?豫谷7号?、?豫谷9号?、?沁州黄小米?、?吉林绿小米?等品种。小米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处理的方法有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等。药剂拌种可以防治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
2、播种期与播种方式:适期播种是保证小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 谷雨 前后)播种为宜。播种方式有沟播、平作、垄作。沟播,也称垄沟或平沟种植,在旱坡地上采用较多,优点是保水、保肥、保土。
3、播量与密度:小米播量一般为0.8~1.0公斤/亩左右,深度3~5厘米。旱地每亩留苗一般4~5万株左右。
田间管理
1、保全苗:小米子粒较小,种子所含能量物质不多,如果出现干旱,容易造成田缺苗而断垄,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一般在出苗后2~3片叶时进行查苗补种,5~6片时进行间定苗。
2、蹬苗促壮:在水肥条件好、幼苗生长旺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蹬苗。蹬苗方式主要在2~3叶时及时控制肥水、深中耕等。
3、中耕除草:小米的中耕管理大多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一般2~3次。第一次中耕结粟米种植方法合间定苗进行,中耕掌握浅锄、细碎土块、清除杂草的技术。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间,并结合灌水追肥进行。中耕要深,同时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封行前进行,中耕深度一般一4~5厘米为宜。中耕松土除草之外,同时要进行高培土,以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
4、病虫害防治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或无病良种:目前抗小米锈病的品种有?黄平糯小米?、?施秉红小米?、?本地糯小米?等,还有省外的?吨谷1号?、?豫谷9号?、 ?沁州黄小米?和 ?吉林绿小米?等品种。同时兼抗小米纹枯病的有?豫谷14号? 和?豫特5号?。发生黑穗病时,无病或病害较轻的田块,收获前选择无病穗作种子,对黑穗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②苗期防治:小米定苗后,如遇气候干旱,为防止红蜘蛛快速生长繁殖,采取三氯杀螨醇喷雾防治。如遇连雨天,田间湿度大,为防止粟芒蝇的繁殖,应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③成株期防治:小米抽穗后,8月上中旬正值三代黏虫繁殖生长期,此时注意检查,如发现有黏虫,要及时用DDV乳剂进行防治。小米成株期如遇连雨天,气候潮湿,小米不抗锈病,病叶率在1%~5%时,及时采取如粉锈宁兑水喷雾等化学保护方法进行防治。7月下旬,如云阴雨天较多,小米径基部容易出现云状病班,应采用纹枯灵或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
粟米栽培技术
繁殖:繁殖用播种法
1.整地施肥,轮作倒茬,深耕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加深耕层,利于小米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并施足基肥,一般以磷肥加农家肥为主。
2.种子处理,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选择晴天及时晒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3.补苗间苗,一般在小米出苗后2?3片叶时进行查苗补种,5?6片时进行间定苗,并适时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使幼苗健康成长。
4.田间管理,蹬苗促壮、中耕除草、适时浇水,合理追肥,并及时喷施促花王3号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粉受精质量;在开花前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小米生理机能,提高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增加坐果率,使籽实饱满,达到产量提高。
5.防治病虫害,小米生长阶段易发生黑穗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应根据植保要求及时喷施针对性药剂进行灭杀防治,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
习性:粟以耐干旱和瘠薄著称,这与其叶片表皮细胞壁厚,内含大量硅素,叶脉密集,气孔多,根系致密,吸收力强等有关。蒸腾系数平均为257左右,低于玉米和高粱。发育前期需水最少,中期需水最多,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对水分最敏感,灌浆期也需一定水分,以后则需水较少。喜温,但生育期短,故对积温要求并不太高,完成生长发育要求的积温在1600?3000℃之间。发芽适宜温度为15?25℃,最高30℃,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22?25℃,子粒形成期适宜温度为20?22℃,低于20℃则延缓灌浆。粟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很敏感,尤以生长点分化前后反应最为强烈。富于短光波的日间光和适当缩短日照可促进发育。
栽培:
粟在春季或夏季播种,生育期60?150天。忌连作,否则易滋生谷莠子(野生种)和蔓延病害。种子细小,出苗后需及时间苗,以培育壮苗并保证适宜密度。在不同地区可分别采取精量播种、机械化簇生栽培及大粒化种子等办法解决间苗问题。中国重视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子粒饱满度。粟既耐瘠,又能较好地利用肥料。从拔节到穗分化,以及从抽穗到灌浆,是粟整个生育期间吸收肥料的两个高峰时期。主要病害有白发病、粒黑粉病、粟瘟病、粟锈病、粟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粟芒蝇、粟灰螟、粟小缘蝽象和杂食性的粘虫、地下害虫等。与粟相似的谷莠子也是一种粟田有害杂草。
粟米的价值
粟米能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它的粟粒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粟米胚中脂肪含量约占52%,在粮食作物中,其含量仅次于大豆。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亦高于大米。不过,粟米缺少一些必需氨基酸,所以若与豆类、大米、面条等混合吃,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粟米脂肪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有益于促进人体内分泌活动;粟米中含有的谷氨酸都有健脑作用;玉米须有很好的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和健胃等功效,对治疗肾炎、浮肿、胆囊炎、胆结石、黄胆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血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都有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粟米油,长期食用粟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软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和老人理想的食用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