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死苗的原因和防治
俗话说“好苗八成粮”,培育壮苗是水稻高产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不少种植户,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常常会遇到死苗的问题。那么水稻死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1、肥害死苗
主要是因为施入的人畜粪等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或者施肥不深,肥料与土壤没有混匀所致。
防治措施:在整理秧田时必须施足基肥,其中农家肥一定要选用腐熟的农家肥。而追肥应看秧苗长势而定,主要用尿素或复合肥,根据情况兑水浇施。
2、干枯死苗
主要是在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叶片自下而上逐步干枯而死。其主要诱因有苗床板结、播种过密等等。
防治措施:如果苗床出现土壤板结,应用喷壶洒水润土。同时还应掌握好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来说,每亩种植8000-10000株是比较合适的。然而,对于某些特定品种,如杂交水稻,每亩的种植密度可能会更高,达到1.2-1.5万穴,每穴插2-3株苗。
3、青枯死苗
一般播种后5-7天现青后揭膜,过迟时嫩弱苗一遇异常天气易造成死苗。晴天中午揭膜,苗宜枯死。
防治措施:重点在于要加强播前的种子处理工作,如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工作等,同时创造一个有肥、有气、有水的土壤环境来保持根系的活力。此外,还应注意遇旱适当补水、加强防寒,以防止青枯死苗。
4、高温烧苗
盖膜期内,当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达50-60℃,从而导致高温烧苗。
防治措施:防治的要点在于通风、喷水降温,同时增加湿度。 一来秧田覆盖的塑料膜要揭开,防止膜内高温烧苗,最好用遮阳网盖,同时浇水保湿;二来旱育秧育秧畦面要淋水湿透,一般湿透5-10cm,播种后用细泥覆盖,盖上遮阳网,防止种子爆晒。
总的来说,水稻死苗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在防治时,先弄清楚死苗的原因,再做好针对性的防治,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