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的广。小麦作为主要粮食,种植要注意管理,下面给大家介绍小麦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1、查苗补缺
由于秋播时遇到阴雨或者干旱,土壤粘重板结或者土块过大,或者盖土不均匀等原因,造成小麦缺苗,小麦常常出现断垄、缺窝或者细密不均匀的现象,缺苗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为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并且分布均匀,因此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及时补苗。在小麦出苗后及时补种,或者移密补稀,补苗要在阴雨天气或者傍晚进行。
2、早施苗肥
在小麦三叶期前后追施苗肥,小麦苗长到三叶期前后,胚乳中的养分已经消耗完,由异养转为自养,从第四叶期进入分蘖阶段,次生根大量发生,幼穗也同时开始分化。这时是吸肥高效时期,特别对氮肥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早施苗肥,可以促进壮苗,增加低位分蘖,延缓幼穗分化,对迟播小麦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苗肥要用速效肥,一般每亩追施人粪尿500-1000公斤,或者10-15公斤硫铵,或者4-5公斤尿素。如果追肥时土壤干燥,以对水施用比较好。
3、重施分蘖肥
重施分蘖肥也就是腊肥。在气温偏低的冬季施用的追肥叫腊肥。追施腊肥对巩固年前有效分蘖,促进早春幼穗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腊肥要以半速效有机肥为主,如油饼、腐熟细碎的厩肥等,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埋入小麦根际,避免撒施在表面。分蘖肥的用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20—30%,一般农田占总追肥量的40—50%,低肥力农田要重施,占总追肥量的60—80%。
4、中耕培土
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小麦田杂草容易生长,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1-2次,结合追施苗肥和培土。对旺长小麦田,中耕时宜深一些,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过大群体。低湿泥土种小麦要防止积水。
5、化学除草
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的麦田,注意在春季做好除草工作。可在3月中旬小麦返青初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注意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应在6℃以上,日最低温需高于0℃,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双子叶杂草中,以播娘蒿、荠菜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钠、2,4-滴异辛酯等药剂;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双氟·唑嘧胺等;对于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混生麦田,建议选用复配制剂,如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或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
6、病虫害防控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用,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