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黎塘在哪

广西宾阳县黎塘

黎塘在哪

广西最大的莲藕集散地之一

有相思潭风景区

黎塘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西距首府南宁八十八公里,西距贵港市五十公里的交汇处,有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黎塘。

黎塘是一个有13.2万人口,久负盛名的工业重镇。凭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历来为商贾必争之地。这里聚集着一百五十多个中央、区、地县企事业单位,为黎塘的工业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改革开放以来,精明的黎塘人以勤劳和诚信,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各项事业发展迅猛,千行百业方兴未艾。黎塘,正如同一轮冲破新世纪地平线的朝阳,冉冉升起在宾阳的东方。

说起黎塘,人们自然会想到它秀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想到它便利的交通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想到它驰名区内外的建材产品和畅销南北的农副产品。

黎塘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是令人羡慕的:

南宁至桂林与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在此交汇,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即312国道线穿境而过。每天过往黎塘车超过万辆次,平均每分种就有一至二辆客车开往区内外。湘桂铁路和黎湛铁路、黎钦铁路也在此交汇。黎塘火车站,每天通过客列43趟,每天客流量1万人次。货运站是广西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年货运量250多万吨,是桂中南、桂西北各地区各种物资在黎塘集散的运载大动脉。庞大的人流与物流,给黎塘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沛的水力电力资源为黎塘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低廉的电价和丰富的水源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黎塘有22万伏的南宁供电公司,11万伏变电站2个,3万伏变电站2个,这些公司和电站,使黎塘地区进入了“大电网、高电压、新科技”的全新时代,提高了供电质量和数量,由于网区供电正常,电价低廉,平均每度电价仅0.3元。目前,黎塘现用电只占能供电的30%,供电潜力巨大。

黎塘已建有三级抽水站的“中七”饮水工程和两个水厂,黎塘现在的人畜饮水及工业用水量每日为7万吨,仅黎塘供水公司日可供水达60万吨,丰富的水资源可供现在10个黎塘的用水。

黎塘两面的群山中,蕴藏着锑、银、铅土、粘土、石灰石等10种矿产资源,石灰石的开采早已形成规模,年开发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而锑、银、铅等金属矿产开发情景充满着透人的魅力,期待着各方智士能人的投资开采。

如何把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优势,黎塘党委、政府高屋建瓴作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英明决策,近几年来黎塘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城建管理得到巩固,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稳定才能发展,安居方可乐业。黎塘镇党委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过程中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放在首位,加大基层综合整治工作的网络建设,组建治安巡逻队和“110”警务队,创建安全文明小区,这些组织成为维护黎塘稳定的力量。同时,近年来,黎塘公安机关也从实际出发,通过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与日常破案相结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及时部署开展打击车匪路霸、走私、盗抢机动车、入室盗窃专项斗争和爆炸、杀人等暴力犯罪,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打掉了一批违法犯罪的团伙,一批作恶多端的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严惩,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政治稳定,为实现增长目标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黎塘社会政治稳定,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

作为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关心的工业重镇,黎塘必须树起它应有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黎塘加大城区环卫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8万元购买3辆垃圾清运车,投入6万元购买100只钢铁垃圾桶,为城区的整洁提供了硬件设施。黎塘镇全面推行环卫目标管理责任制,城区街道实行每天“一扫二保”制度,并与相应地段有关单位或居民区签订责任状,每天管理员对清扫区进行保洁、上门收垃圾和垃圾清运……。一切从点滴做起,一切从每个黎塘人自身做起。如今黎塘摊位乱摆乱占的少了,文明经营的多了;垃圾乱倒乱扔的没有了,讲究高质量环境的人多了。如今的黎塘是绿色在城中,城在绿色中,昔日“晴天风尘滚,雨遍地坭泞”的黎塘已经变成历史。而今一个清新亮丽的黎塘如同出浴的少女,惊现在世人的面前。

谁能把握信息时代,谁就把握生活的未来。当电子商务,网络办公和数字信息横空出世的时候,站在新世纪新浪潮这中的黎塘人,乘风逐浪,消化新科技,尽享新时尚,在信息时代来临之时,挥出了造就千 秋大业的大手笔!黎塘,1993年便拥有程控电话3000部,发展到今已是上万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有3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无线寻呼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等现代化通讯工具设施。移动电话更是普通百姓的寻常物,每6个人便有一人配备,移动电话总数约2万部,比1993年增长了近10倍以上,电信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一缆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今天,黎塘全部对外办理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本地网电话、公众电报、用户电报、传真通信、数据通信等业务,使全镇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四通八达的电信网络,程控电话直国内外,移动电话漫游全球。电信业务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改善全镇的投资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到黎塘的商贾无不感慨地说:信息一到手,钱财满衣兜!黎塘近年来,大力推进了邮政技术,使邮政生产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信函过戳机、自动取款机、触摸邮政编码查询系统等科技产品在邮政生产中投入使用,改变了以住邮政作业人力操作而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的落后面貌。全镇各个营业点实现了邮政电子化,开通了邮政“绿卡工程,实现全国、全区通存通取,电子显示屏、电子秤、条码生成器等小型电子设备在全镇各邮政营业厅(点)得到普及。在发展函、包、汇、发等传统邮政业务的同时,开发了特快专递业务为基础,以特快专递、商业信函、点对点运输等新业务为增长点的新型业务结构,促进了各项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黎塘人,终于品尝到足不出户生意做遍全国的这种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和甜头!

凤栖梧桐树,花香蝶自来。近年来,黎塘镇党政一班人积极主动为外商创造优良投资环境,政策上给予优惠,行动上及时到位。2002年8月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在风凰山征地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黎塘镇党政领导急投资者所急,想投资者所想,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理顺各种关系,从而使得矿产、土地、水电、邮电、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一路开绿灯,近年来,全镇共投入50万元修建矿区公路,为矿区解决用水用电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对矿区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外商和外地经济能人及县外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到目前止,仅湖南就有80多个经济能人到黎塘六方山投资。

黎塘,广西的工业重镇,2001年,黎塘工业总产值达7亿元,黎塘尤以建材产品著称,水泥、水泥制品、建筑机械等各种工业产品已成为黎塘拳头产品,远销广东、海南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黎塘工业产品已形成了以水泥为龙头、瓷器、耐火材料、钢铁、机械、制糖、面粉、食品、化工、塑料、包箱等多行业并举的格局。

在省级企业中,比较突出的有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50万吨,有日产水泥2000吨的生产线。近年来连年实现产值、利税、销售收入均超亿元的业绩,被誉为“桂南水泥一巨龙”的主导产品“红水河”牌525#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评比金奖;1995年荣获“中国大西南优质名牌产品”称号;1997年通过国家水泥产品的ISO9002质量认证,产品远销广东、海南、香港、澳门等区内外等各大中城市。同时,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是建材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电力线路器材总产值8181万元,利税 近亿远,其产品荣获广西建材优质产品奖,饮誉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作为水泥支柱产业还有黎塘铁路采石水泥厂、廖平农场水泥厂、广西农垦黎塘水泥厂、广西暨阳万星水泥厂、宾阳县龙升水泥有限公司、宾阳黎塘第二水泥厂、宾阳黎塘第三水泥厂、水泥总产值超过3.6亿元,其他建材如广西耐火材料厂、广西工业瓷器厂、广西瓷业有限公司等其工业产值6262万元,其他支柱产业的有黎塘面粉厂、黎塘水电第五工程处、食品保鲜厂、拖内厂、钢铁厂、化肥厂、造纸厂、糖厂等行业企业,产值税收超过1000万元,国有企业为黎塘人安排就业人员达3万多人,为拉动内需、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国企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象航空母舰般起到稳定作用的中坚力量,那么个体私营经济便是航空母舰上一个更具活力的强劲推进器。怎样使“老乡”这个推进器永动不息?黎塘人在发展个体私 营经济中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扎扎实实推进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对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在企业改制中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制、集团化经营、联合兼并、拍卖出售、嫁接转让、破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租赁等改制形式,既盘活存量,又搞活了企业。

尽览满 园春色,更喜一枝红杏。私营经济作为黎塘一枝红杏,芳香四溢。到目前为止,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到7516家,其中集体企业10家,私营企业30家,个体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7000多户,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5亿元。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小五金、瓷器、农业副产品加工、电器电瓶、塑料制品、药材加工、服装针织、包箱保险柜、真空砖等。黎塘镇党政领导把发挥地或优势、广引资金项目摆上议事日程,以地生财,借鸡下蛋,出台一系列吸引外商来黎塘办厂及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为外地客商投资办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台湾、福建、浙江、湖南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黎塘办厂置业。比较突出的有:与台湾合资的黎塘金唐电器有限公司,年产值已经超过200万元,其注册商标“飞乐”牌的电器行业享有盛誉,获得1988年“广西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黎塘共有15家生产电器电瓶的企业。同时,其他行业年产值近100万元的企业有:黎塘台湾真空砖厂、黎塘浙江包箱厂等20多家。他们既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带来了资金,为黎塘镇乡镇企业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当黎塘人站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制高点,审视黎塘经济发展的轨迹时,会惊奇发现:支撑黎塘经济“半边天”的是曾经不起眼的非公有制经济!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黎塘经济有今天的发展形势,是因为有镇党委、政府这支“源头”给市场充满了“活水”。大市场大流通和近10多年来,黎塘先后投资累计8000万元,大幅度地建设黎塘市场。特别是1992年投资126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汽车可直达顶层的封闭式综合性的“龙腾市场”,主要从事零食和成衣的批发,年成交额达100多万元,年利税60多万元。1995年投资90万元兴建的1.4万平方米的全区最大的“莲藕市场”即“黎塘朝阳蔬菜批发市场”, 主要收购产品有莲藕、夏阳菜、青刀豆、萝卜等,其中年内莲藕上市2500多万公斤,全年成交额3000多万元,年创利税150多万元,夏阳菜年上市630多万公斤,年创利税80多万元。目前黎塘有楼层式的农贸市场、黎塘海鲜市场、黎塘黎宝市场、黎塘牛场、黎塘东区农贸市场、南区农贸市场、黎塘农业结合批发市场等大小市场20多个,市场面积约26万平方米。开辟永安街、仁爱街、建设街、民主街、金龙大道两旁的楼房为商贸区,商贸活跃,年成交额达5.8亿元,上交财税、工商税913万元。至2001年止,从事商业的个体、工商企业户7495户,国营百货,服装、五金、糖类等六店就有102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亿元。今天黎塘流通业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少环节的市场体系,真正唱起了大市场、大流通、大 商业的主旋律。

搞活了市场和流通,从根本上也改变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黎塘镇发挥本镇的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并引进良种甘蔗、香芋、果蔗、双季莲藕新品种、反季节蔬菜等优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副产品流通,逐步把农村经济从传统种植模式引上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黎塘是莲藕之乡,目前全镇莲藕种植面积6000亩,辐射周边乡镇1万亩,成立黎塘莲藕专业协会,最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示范专业协会”,朝阳蔬菜批发市场成为批发莲藕的基地。目前全镇糖蔗种植面积5000亩。畜牧水产养殖业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养殖业实现了农民人均增收30元的目标。2001年年末,全镇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财政总收入6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城镇居民平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全镇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存款6亿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给黎塘第三产业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条件。黎塘在1993年便兴建了黎都大酒店、蜜园大酒店等,1994年黎塘11层高的龙珠大酒拔地而起,7层楼房的五丰宾馆相继建成。2001年又兴建了8层楼房“星级”的九龙宾馆,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各种旅馆40多家,宾馆5家,可提供床位3000多个,其中九龙宾馆、龙珠大酒店为涉外二星级宾馆,堪称南宁地区县级之最。

占地130多亩的龙岩公园,目前已成为黎塘标志性的旅游圣地,公园第一洞——菩萨洞,洞长600余米,高30米,洞内气温冬暖夏凉,共20多个景点,各景点别致新颖,异彩纷呈。先后有美国、英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

站在龙岩山顶,腑视黎塘全貌,又有一番景致尽收眼底,黎塘城区95%的学校是地区级以上的“花园式”单位,它们似锦上之花点缀着大地,它们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宽大的体育馆,崭新的庭院,连成一条街的卡拉OK场所,设备先进的保龄球馆,更是黎塘人崇尚健康、文明时尚生活最淋漓尽致的展示,众多的图书馆,巨大的藏书量,彰显黎塘人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具有悠久经贸传统的黎塘这片热土,充满着无限的商机和活力,是商家发家致富的乐土,更是各路英豪见证人生价值的宝地!随着黎塘镇城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黎塘镇闲置的1500亩的热土,40000多平方的闲置厂房,将为有识之士赋予广阔的创业之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广西农业发展,尤其是岩溶地区农业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需要。针对岩溶区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特点,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市场配置资源优势,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和壮大区域特色经济,从而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据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的首要问题是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常规农产品处于结构性供过于求、优势产品发展缓慢。为此本项目开展岩溶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保障的指导思想,主要在优势、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开发示范。

根据示范区的客观实际,建设种植—养殖—沼气—种植良性生态链,建立一个集农业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牧业生态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型复合系统。以引进、筛选、培育有效的生物物种,特别是抗旱品种为先行,以经济效能和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复合型农业产业,培育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林、果、药及牧草资源,营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和整体效益。

(一)规模化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产基地

根据岩溶平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大、浅层岩溶水易于开采,交通便利等生产和物流条件,在黎塘示范区开展以发展蔬菜种植结合水资源有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示范区耕地总面积的1/3,形成该区的优势产业。

(二)优化农业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针对桂中岩溶旱片的自然环境特点,引进推广适应该地区生长条件的优质高产作物品种。为了避免受到旱情的影响,选用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玉米、花生等常规作物,进行单季种植。以生长期短,供水期分散、经济效益高的蔬菜、瓜果与常规作物轮作,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资源,逐步形成以蔬菜、瓜果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基地。在黎塘桥美示范片建成2 000亩优质萝卜种植基地,并注册“桥美萝卜”商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

(三)优化生产模式,促进专业化发展

在发展优良、特色产品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组建特色产品的农业协会,通过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服务引导农民,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转化成区域性的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示范区内建立的莲藕协会,以黎塘朝阳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带领或指导1 170 个会员发展生产,示范核心区种植面积3 000亩,辐射带动周边6 000多农户,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莲藕6 000×104kg。协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承包,开发引进、推广新品种,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四)优化养殖模式

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资源充足,开展食草性畜牧养殖示范,发展种草养殖。通过技术指导,引资建设养殖示范场,引进良种奶水牛和肉牛品种和优质牧草,采用圈养技术,提高了效益。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畜牧生产,逐步形成“公司+农户”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黎塘示范区于2004年3月成立宾阳县金明乳牛饲养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宾阳县黎塘镇南梧二级公路收费站附近,距桂海高速公路3km,距南梧二级公路1km,黎塘至双桥公路插边而过,交通运输非常便利。由政府扶持,本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予以技术支持,民营企业家韦献明投资注册成立,系宾阳县首家民营乳业公司,构建种植、养殖、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经营于一体的企业。公司占地600亩,其中耕地320亩,水塘120亩,牛栏三幢共1 450m2,牛运动场500m2,鸡栏600m2。公司现有员工24人,其中农艺师2人、会计师2 人、其他专业技术人才20 人,以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为目标,以牧种、牧养为主,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向周边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让种养户得到更多实惠,切实增加收入,为本地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公司以广西科技厅、广西水牛研究所、广西大学和宾阳县科技局、畜牧水产局为技术依托单位,共同承担开发奶牛胚胎移植等高科技项目。在上级各有关方面的大力帮助下,该公司所有成年母牛均已采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进行杂交繁殖,公司被列为为广西岩溶区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广西旱片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基地,2005年4 月钻探完成示范井1 口,日出水量480m3,可灌溉面积420亩,并解决了公司的人畜饮水问题,为该公司发展牧种养殖和牧草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公司基地现每年养牛68头,养鸡6万只,养鸭2万只,鱼10万尾,种植牧草68亩,高效作物382亩,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该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将牛场建设成为高效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集奶牛饲养、繁育、乳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基地。

通过2年运行,公司经济效益显著(表3-14)。2004年公司引进种牛总数达102头,其中尼里拉菲种牛2头、摩拉种牛1头、其他改良种牛35头,种植牧草100亩、花生30亩、玉米65亩、木茹65亩。投放5万鱼苗养殖,采用先进的养牛技术,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水资源没有保障,效益不显著。2004年利用牧草玉米作饲料,养牛收入为45.9万元,养鱼收入20万元,鸡鸭60.0万元。此外种植花生产值1.8万元,木茹产值14.4万元,该公司2004年总效益为142.1万元。

表3-14 宾阳县金明乳牛饲养有限公司效益情况表 Tab.3-14 Benefit of Jinming Dairy Cattle Raising Co.in Binyang County

2005年解决了生产用水问题以后,公司不断调整结构,扩大养殖和种植规模,引进良种鸡鸭和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并得到了本地技术部门和上级有关科研院所对公司进行技术服务,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调研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公司引进种植甜玉米新品种——美国水果甜玉米,种植面积300亩(含复种),平均亩产900kg,总产值21.6万元,木薯150亩,亩产1 500kg,总产值9万元,在宾阳县农业局帮助下,引进了高产马铃薯新品种中薯1号示范种植50亩,现长势良好,预计平均亩产达2 000kg,种植高效蔬菜12亩,平均亩产值达3 000元,总产值3.6万元;利用牧草和玉米及秸秆养殖良种牛68头,年产值达34万元;年养鸡6万羽,产值120万元;鸭2万羽,产值达40万元;利用鸡鸭粪和饲料养鱼6万尾,年产值24万元。2005年总收入达252.2万元,收入增长77.5%,该公司日益壮大,在示范区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1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