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

a.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6.3%,

78-84, 7.7%; 85-2001, 6.0%; 95-02, 5.75

b.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2.4:1;85-1.7:1; 99-2.5:1, 2002-3.1:1

c. 农民负担重

d.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e.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f.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1. 基础设施

2. 科技、教育

3. 产业结构

g.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h.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i.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i. 美国,1870-51%;

ii. 日本-1870,70%, 1950-48%,1980-10.5; 2000- 3.9%

iii. 韩国,1950--74.3; 1980--33.9; 2000- 8.8%

iv.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v.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j.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k.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a.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3.0%; 00, -1.5%; 01, -0.9%; 02, -0.8%

b.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c.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d.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i.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ii.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iii.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e.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f.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g.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i. 外资

ii. 民间投资

iii. 城市消费信贷

iv.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126.4 60.5(48%) 68 (89%)

冰箱 87.4 14.8(17%) 49 (30%)

洗衣机 92.9 31.8(34%) 81 (39%)

收入 7702, 2475.6(32%) 2025 (122%)

h.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i.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0.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ii.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iii. 3。增加农民收入。

i.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j.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a.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b.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c.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d.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e.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i.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ii.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iii.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f.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a.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i. 需求增加

1. 人口增长,2002年12.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0.8%=》粮食需求增长

2.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3.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b. 粮食增产潜力?

i.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1.5~3.0倍

ii.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c.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i. 周期长

ii. 不容易市场化

iii.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d.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e.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f.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a.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b.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c.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a.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b.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c.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d.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e.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中国***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了全会内容,对党关于三农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对面临中国改革开放的问题和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会议公报强调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并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特殊的条件下,对拉动我国内需起了积极作用。

我仔细学习了报告,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预示着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三农”是国家的基石,“三农”问题一直牵挂着党和国家***的心,“三农”不稳,国将不稳,只有将“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这次会议特别分析了全球经济形势,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成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和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弱;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带动中国新一轮增长中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限制日趋严峻。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必须以内需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立足于内需,中国经济抗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就会增强。中国这一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保持平稳和健康运转,本身就是对稳定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中国改革大业是从农村发轫的,30年来中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改革的首要问题在于土地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会打破中国农村过于分散化的小农经济模式,刺激农村土地集中,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既是应对金融海啸冲击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对全球克服金融危机的最大支持。

以上是我对此次全会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从心灵深处认识到:十七大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要在上级的领导下,在自己的平凡工作中去诠释十七大的精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