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的经济
2013年,浚县生产总值完成136.3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0.1亿元、76.3亿元、29.9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2.2:55.9: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1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4亿元,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31.7%;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1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13.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枣,苹果、蔬菜、畜禽等, 自古就有 黎阳收,顾九州之称。浚县是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整县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冬小麦原种生产基地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畜牧强县,连续18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
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面积34.3万亩,在粮食高产创建的带动下,实现夏粮生产的十一连增,浚县小麦平均亩产523.2公斤,总产54万吨;玉米平均亩产597.3公斤,总产49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103万吨。12万亩示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33.7公斤、768公斤,继续保持全国同面积单产纪录,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2013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达到105家,工业用电量3.74亿度、增长7.2%。
浚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6家,总投资13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66亿元,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表彰的3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浚县的社火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清朝中期已很盛行,起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 浚县社火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特别是元宵社火,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 舞狮是传统形式之一。浚县舞狮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时狮子在前,后跟武术队。主要形式有狮子滚绣球、滚翻、扑食、抖鬃、梳毛、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十余种,舞狮后进行武术表演。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表现了浚县由来已久的习武传统和尚武的习俗。
截至2004年,浚县有各种民间社火组织60多家,每逢节日获重大活动期间,大家齐聚一起,竞相献艺,场面热烈,蔚为壮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不是机械地‘克隆’城市,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日前,浚县小河镇党委书记吕有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农民收入增加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才会足,主人翁意识才会越来越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才会越来越快。”
浚县小河镇辖62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0.8万亩。去年,小河镇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今年,小河镇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完成330万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170万元。
“十五”期间,小河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小河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粮食百强乡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省工艺制镜特色经济基地等,镇党委也被评为全市“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年。吕有信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小河镇将突出特色抓养殖,围绕结构调整抓种植,举全镇之力抓招商引资,强力发展民营企业。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小河镇不断改良畜禽品种,以科技为先导,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现已形成生猪、蛋鸡、羊、肉牛和肉鸭养殖五条产业链。为了实现规模化养殖,小河镇把存栏生猪超过10000头的石羊村、郝村等村规划为生猪养殖小区,建立了生猪养殖协会,由协会负责统一防疫、消毒、发布供求信息;在蛋鸡养殖上,小河镇已形成了以梨园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十几个村的养殖小区,目前该镇蛋鸡存栏超过130万只。“小河镇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据统计,镇里生猪养殖每年能为农民人均增加600元的收入,养鸡则能每年为农民人均增加200元的收入。”说到这儿,吕有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种植业上,除抓好粮食生产外,小河镇把重点放在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上,围绕品牌扩大规模,着力引导村民搞反季节蔬菜种植。小河镇以崔堡村为中心建起了大白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0亩,蔬菜总面积达到20000亩,收入也由原来的亩均五六百元发展到现今的4000至7000元。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吕有信说,为了发展民营经济,近年来,小河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兴镇步伐的战略工程来抓,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村村都有适合本村发展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工艺制镜、建材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
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自然是蒸蒸日上。目前,小河镇第二批23个村15公里里程的村村通工程已完成17个;镇客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全镇16个招呼站已全部建成;后同山村、小河村等7个村的文化大院建设作为试点先期推进,已搞好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了85%以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在的小河镇,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全镇上下正朝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谈起新农村建设,吕有信话语不多,却思路清晰,信心百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