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卖菜净利润是多少

卖菜的毛利润在30%左右,净利润要看工资及其他花费情况而定,一般在10%左右比较正常。这个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有的亏本有的赚钱。

卖菜净利润是多少

要是想卖菜的话,只要自己坚持,找个好点的摊位,吃苦一点,肯定也可以做的很不错的,而且卖菜生意成本也低,没什么风险,适合第一次做生意。

1.卖菜的技巧:

(1)选好黄金摊位:由于菜市场的菜价格优惠,种类又多,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去菜市场买菜,而不是超市,虽然菜的利润低,但卖得多的话,也有高收入,要想卖得多,人流量多的摊位,生意才会红火;

(2)诚信经营:做生意要讲究诚信,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该卖什么价格就卖什么价格,不要在小本生意上耍伎俩,虽然你当时能赚一些小钱,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

(3)菜要新鲜:一般买蔬菜,首先看重菜的新鲜度,所以刚拿出来又新鲜的菜,更受消费者欢迎,因为新鲜的菜煮出来更美味可口,有些剩下或者不新鲜的菜,不要跟新鲜的混在一起,放一边便宜卖了,就算是卖菜,口碑也非常重要;

(4)价格要合理:如果是同品种的菜,隔壁摊位卖3元/斤,你却买5元/斤,消费者肯定选择买3元/斤的菜,蔬菜的价钱消费者心里都有底的,因此卖菜的不能乱标高价格,要不然真卖不出去了;

2.卖菜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起大早很辛苦,要早上在家把饭吃好,再去卖菜,不然,容易得胃病早点去,去的晚,摆菜的好地方就不好找了,卖菜的位置很重要;

头天晚上把要卖的菜收拾好,第二天早上不耽误时间,装上就能出发。在称量重量时要看准,别有缺斤少两的事情发生,产生争执,不好;

收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免收到有残缺的钱,或者是坑人的假钱。和买菜的人沟通时注意态度,说话生硬,人家就不愿意买你的菜;

看好自己的菜,和挨着的卖菜的同行,照应着点,如遇人多时可以互相帮衬一下。价格别比别人家的高出许多,买菜的人会货比三家,不然菜就不好卖。

蔬菜从田间到超市每个环节的利润是多少?损耗是多少?(超市蔬菜利润怎么算)

水果蔬菜的毛利润有多少?是怎么定价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说。

早几年,我开快餐店,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门道,每天都是去菜市一个固定的菜摊拿菜,可以比别人优惠5毛到一块/斤。那个时候,我感觉还是比较划算的。随着生意越做越熟,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后来有人告诉我说,可以自己早上去早市批发蔬菜,像我们这些拿货拿的多的更划算。于是我天天都去批发市场拿货,终于知道了做蔬菜生意的利润。

我记得那个时候,店里卖的最火的就是荷兰豆这个菜,不论是炒肉或者清炒,都非常受人欢迎,我每天最少得准备二十斤右的量,我如果是去普通菜市拿货的话,那个时候零售多在5块一斤,我们开店的去,一般是可以优惠一点,4块一斤可以拿到。而如果自己去批发早市拿,直接在大车上批发的那种,有时候2块5,有时候3块可以拿到,但是你要的量必须符合要求,因为三五斤一般是不会卖的,最少十斤或一件起批。

是怎么定价的?这个蔬菜定价,菜贩要将租金、人工、损耗统统算在里面。你想一下,做蔬菜生意的,每天要想拿到好一点的货,每天早上3~4点就必须去菜市拿货,拿货回来,还要对菜进行部分摘选,这些损耗都是自己承担的。因为去拿批发都是整件的拿货,基本上不会给你挑三拣四的机会。把这些所有成本算上,加上菜贩起早摸黑的人工费,一斤菜,一天不赚个一二块一斤,那还不如去打工。

总之,蔬菜之所以卖到市民手中贵,主要还是需要流通的环节太多了。小菜贩们,所有的收入来源都在菜上面,不涨价,他们吃什么,他们赚的也不是很多,只是一份应得的辛苦钱而已。如果你想通过市场做蔬菜生意赚大钱,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够养家而已。

蔬菜和水果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人们对于水果和蔬菜的关注和接触是很多的,并且在经常的关注和接触中,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经营水果和蔬菜的人和店这么多,可是在不同的人经营的不同的店里,蔬菜、水果的售价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呢?曾听到有许多人猜测说,这是那些小商小贩们互相商量串通好了的,所以,才会导致卖出的价格都是差不多一样!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生意场中,同行就是冤家,就是互相竞争、相互拆台的对象,怎么会有互相商量串通好的可能呢?

所以,生活中所见到的这种在不同的店子里,所经营的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却是大致相同的现象,只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零售的蔬菜和水果都属于它们销售的最终端,所以,它们的零售价都是以批发商的批发价作为统一参照后制订的。

二,零售商因为有门面租金,运输费用,人工工资,销售过程中的损耗等,肯定会考虑到底要在批发价和零售价中加上多少的差价才能实现盈利。

三,目前,在做蔬果生意人的共识中:蔬菜类必需要保持50%以上的毛利进行销售,水果最低要保持40%以上的毛利进行售卖,才能有利可图;因为,水果和蔬菜都属于保鲜期很短的生鲜,它们在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也是很大的;所以,它们最后的实际盈利是不会有这么高的。如果毛利不定高一点,很有可能就根本无利可图。

四,在生意场中,“一分钱一分货”就是一种市场规律,所以,在批发市场上,肯定会因为蔬菜水果品质的不同而出现批发价格的高低;但是,做为零售商在为蔬果定价时,都是在批发价上再加40%或50%以上毛利的差价销售的,因些而出现相差几毛或者一块的差价的不同,实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

五,在同一个地方的众多零售商中,大都是以生意比较好的、敢于明码标价的、稍大点的、超市中的蔬果售卖价为参照物的;因为,许多人气不怎么旺、生意不怎么好的小店零售商,肯定会经常先到生意比较好的超市去查看价格,通过对比再制定出自己比超市里略低的价格,这样,才能以低价多拉到一部分人气,提升一部分销量。

所以,我认为,人们在市场中见到的蔬果零售价都是大致相同的现象,只是众多做零售生意人的一种共识的市场规律而己;因为,在批发价大致相同,加上的差价又大致相近,还经常因为相互竞争而相互参照售价的情况下,它们最终的零售价肯定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和一致的现象,生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呢并不是这样,二是薄利多销走量,毛利大概是一半。

我妈妈以前买过水果,这里面的门道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小商户从果蔬市场批发水果蔬菜,然后加价卖出,赚差价!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二娘在常州卖西瓜,批发价价是8毛到1元,卖价1.8元到2元,一天能卖两千斤左右,这样下来一天也能赚个2000块钱左右,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那么是怎么定价的呢?

1、以批发商的批发价作为参照制定。

2、根据自己的批发、运输、门面租金、人工工资等制定,保证盈利。

3、根据品质来定价,一般都是批发价再加上百分之40~50来定价的,当然时间长会有消耗,比如不新鲜了就可以适当调低卖价,一般情况要比超市里的便宜一点。

总结:至于水果蔬菜的毛利大概在百分之40~50左右,定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周围环境,保证盈利的情况下制定均可!

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如果有疑问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水果蔬菜如何定价,要看你是这个链条上的哪一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供货商价格也自然不同,定价标准也不一样。

如果是农户,卖出去的话,要考虑种子的价格、肥料和药水的成本、播种和收割采摘的人工费用,所以从种植到成熟摘果的成本和费用,还要考虑其他农户的价格,市场同期的价格等等。

如果是采购商,就需要考虑收购的价格,人工采摘和运输的费用,拉到市场后需要考虑货物的储存和损耗,市场租位的价格,市场上同层次的价格。

如果是水果店或超市,那需要考虑采购的价格,运输的费用,人工搬运的费用,保存和损耗的费用,店铺水电费以及员工的费用,还有参考其他超市或店铺的价格

水果蔬菜的正常毛利是一半丶高档水果应该不同丶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我是三农达人阿旭。

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蔬菜夏天的时候很多叶菜放一会就干巴了,然后没人要了,甚至很多的菜干巴之后你折价卖都没人要,加上很多人挑挑拣拣,最后都是损耗。所以我去买菜我从来不挑,每个人都不容易。一般来说蔬菜的利润在50%左右,有的可能会高一点,损耗特别大,加上运费人工房租等你也能算出来的。

相对于蔬菜,水果的利润更小,甚至很多水果是不赚钱的,比如香蕉,因为一般的水果不指望赚钱只是为了吸引客户而已。其他水果利润一般在50-100左右,进口水果的利润更高,一句话总结就是,损耗太大了,如果量起不来很多水果蔬菜都是损耗。

怎么定价,平常好放的,便宜的自然定价要低一点。进口的不好放容易坏掉的占用资金搞的。需要冷藏的,自然定价要高。卖一半需要把成本收回来。

毛利百分之四十!至于定价怎么合适怎么来

不管是水果或者蔬菜的毛利还是相当可以的,要根据每个地方的行情价格而定的。

当然销售当中很多人都想用最便宜的价格能批发最好的农产品回来卖最好的价格,不过这种是很少的没有便宜的农产品没质量的便宜出售跟你的!批发商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要到农贸市场或者水果批发市场进货了也是不容易的,当然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不同蔬菜和水果的批发价当然是不一样的哦,你想卖多少钱一斤,那也要随时了解你周围的情况哦!不过你想知道利润怎么样,这也不难,自己到批发市场和零售的地方问一下就知道了,每一天的价格在不断的变着

生鲜类利润在30%左右

水果的利润是非常高的,也是最容易腐烂的产品!就说柑橘吧,基地批发3到5毛,批发商拿去市场7到9毛,

二手贩子零售1.5到2元一斤

市场是个神奇的地方,包括西瓜、苹果、香蕉等蔬果都是赚对半!做生意是很累的,要精力去做。赚多赚少,全平一张嘴

希望能帮助你

从田间到超市,要经过大倒二倒,大倒就是从田间到市场,以菜花为例,地大一块,市场上缺卖一块八,多时卖五毛,超市一块八拿货,卖二块八,五毛拿货可能卖六毛,市场,城里大街小巷都是菜花,不敢卖贵,你们想想钱让谁赚去。谁赚的,贵的时菜农赚的多,多的谁也不赚钱,不信你试试,像今年春天,从市场买菜花,五毛,来到市场顶多卖一块,或者卖八毛,都不赚钱对不。从市场买的时候一块五六时,以田间地头最少一块钱,来到市民餐桌二块五不,知道这个理吧,贵时都赚钱,多时都不赚钱,

利润有多少?说不好,农产品的销售跟工业用品不一样,因为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保存时间极短,跟工业用品大不一样,果蔬批发靠的是行情挣钱,零售靠的是今天有多少人买,面对未知销售又不易储存,有时候光看挣钱也不行,背后亏钱的时候也很多,这中间之间的利润是有很多道理的,但是作为生意人,挣钱是天性,又不是做慈善,菜卖不出去的时候也没看见谁可怜

每一轮蔬菜价格异常波动,不论是涨是降,流通环节都被千夫所指。

在“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当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批发商、零售商赚得多,种菜的肯定比不上卖菜的。”博罗菜场老板凌桂的说法在菜农中颇具代表性——流通暴利。

近两年,为消除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积弊,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等多个项目相继上马。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在农民种植高度分散的现实下,流通改革将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不为人知的隐性流通成本

有关蔬菜流通成本及各个环节的利润分配,从官方到民间,有过无数次调查。

早在2008年的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农业部就派人专程到广东、海南等省市对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个品种进行全程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蔬菜价格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种植→加工与营销→零售。在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批发和零售环节利润偏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介绍,中国蔬菜流通成本约占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4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过去调研发现,蔬菜从山东寿光运到北京,从农户到批发市场的费用最高,占46%;北京零售环节的费用次之,占31.6%;运输费用和在北京批发费用分别占14.7%和7.7%。正常情况下,北京消费者每购买1公斤寿光蔬菜,需要支付0.68元流通费用。

“距离远,流通成本更高。”徐闻县天健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庆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徐闻北运菜运到寿光批发,会产生产地代收、冷库、包装、车油、人工、摊位等费用,每斤蔬菜的流通成本达到1.5元/斤,“以0.8元/斤的收购辣椒为例,到寿光的批发价低于2.3元/斤,就会亏本。”

从表面看,菜价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上涨2-3倍,在这轮菜价暴跌时甚至上涨10-20倍,流通商的利润的确很高。对此,杨国庆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流通环节太多,想从中赚钱的人也太多。”

他举例,在海南省定安县收购辣椒,产地代收费就需0.2元/斤,琼海要0.09-0.11元/斤,在云南收购蒜薹需0.1元/斤;冷库费,本来承包两个冷库一个月正合适,但合同必须承包两个,这就多投入6.5万元,而有的冷库储存搬运时,只能用指定的工人;在徐闻的批发市场,批发商不仅要交服务费,代收小贩还要交摊位租金,而小贩在收菜时会收100斤扣除6斤抵摊位租金。“流通过程中有很多隐性开支,不为外界所知。”

当然,杨国庆也承认,批发蔬菜的利润确实比农民种菜高,但受蔬菜质量把控难、市场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会承担高昂的风险性成本。杨说,3月与4月相比,叶菜量多降幅大,而辣椒降得莫名其妙,至今不知道原因,“前后一天相差2.5元/斤,本来前面10多车辣椒赚了20万元,结果最后三车全赔进去不说,还亏了不少。”

流通改革成效还未显现

蔬菜从采购、运输到批发、农贸市场零售,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的流通模式。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数据显示,通过这一模式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其中城市消费的蔬菜比重达90%。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马晓春分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促使我国蔬菜种植区域由城市近郊向远郊、向农区转移。与此同时,蔬菜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加强,加剧了蔬菜产销区的分离。这就意味着,生产格局的变化对流通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流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似乎是个简单易行的方式,而按上述数据分析,缩减产地代收小贩这一环节,成本降幅会最大。

“现阶段,代收环节还少不了。”杨国庆介绍,发1000万元的货,批发商的利润不如代收小贩,他们可以稳赚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还不用承担风险。“我们也想撇开代收,但目前蔬菜种植极为分散,只有通过代收才能保证总量。”海南省乐东县九所镇小贩罗丕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批发商不可能下到田间地头收菜,代收方便了菜农,小贩多了又有利于提高田间价,“减少我们这个环节,目前难以实现。”

眼下,各地为减少流通成本,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海南也在试点“农批零对接、农批批零对接”。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都值得尝试,但毕竟量少或是局部的成效还未显现。

杨国庆认为,农超对接只有少量合作社可以参与,而通过超市销售的蔬菜占比也不大,“目前自己也在推行‘公司+农户’,省去代收环节”。

申请到“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的琼海李昌市场开发公司经理李经明介绍,今年1月开始,公司与销地天津一公司建立商流链条,公司在海南负责收购,运输到天津由其负责销售,这比之前自己在天津租档口批发,效率高很多。“对接后,天津的公司不用来海南收菜,流通环节减少了,公司只收0.1元/斤代收费,去年一年销售3.2万吨,预计今年可增加至5万吨。”

农贸市场公益化?

在蔬菜流通涉及到的人工费、摊位费、损耗费、包装费、运输费等成本,基本都由农户和消费者埋单。

哪些费用可以压缩?在杨国庆看来,规范流通市场可以减少一些无谓增加的成本,比如有的批发市场收几重费用,人工、包装、货源等被垄断。李经明认为,能减少一些硬性收费最好,比如海口的过桥费。

马晓春认为,农业与工业相比,确实是弱势产业,而且蔬菜等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应该更多体现其公益性。一是财政扶持保险公司,扩大农作物保险覆盖面;二是国家可以给予一定补贴,让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功能向公益性倾斜。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批发市场都属于集体所有,而我国的批发市场都是私人或企业承包,入场费、摊位费都较高。

整合农产品流通行业被看成资本投资的热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说:“现在大型批发市场成了上市公司,要追求利润率,要给股民回报,这样的批发市场只有靠收费。”马晓春也认为,上市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档口收费就像房价,可能还会提高。

据了解,海南试点农产品流通改革,政府也只是提供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一位参与试点的企业负责人说,政府补助还不到10%。也就是流通仍会以企业为主导,盈利依旧是目的,除了设备升级、要求提高,流通成本能否降低还有待观察。

目前,北京已提出要从公益性角度,统筹安排蔬菜零售网络建设,计划每区参股收购15家菜市场。李经明、杨国庆等人都赞成零售农贸公益化,但担心批发市场公益化,会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3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