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枇杷在我国种植史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原产中国长江中、上游,是中国的特产果树,在中国驯化栽培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修上林苑,从全国各地征集名果异树,其中就有枇杷。

枇杷在我国种植史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枇杷主要产于四川、湖北两省的长江沿岸一带。唐代,枇杷的重点产区除上述两省外,增加了陕西省南部。当时向王室进贡的枇杷都来自这三省。唐朝以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变迁,枇杷的重点产区也逐渐转移。北宋后期,太湖洞庭东山所产的枇杷崭露头角,成为进贡王室的贡品。宋代以后,太湖地区的洞庭东山和浙江省塘栖不仅盛产枇杷,而且产品的品质优异。到清代后期,人们认为,“枇杷推三吴为佳,更以洞庭白沙种为上”。

早在晋代,就已有无核枇杷,并已按果肉的色泽将枇杷的品种分为白色与黄色两类。同时还注意到枇杷的品质“白者为上,黄者次之”。其后,枇杷的分类一直沿用这一方法。清初,太湖洞庭东山白沙、纪革一带产的白枇杷,实大而色白,独核,品质优异。

古代主要采用实生与嫁接法繁殖枇杷。对这两种繁殖的优劣,古人曾有过一些比较,结论是,嫁接繁殖可增进果实的品质,又说“不接者寿,接者结实核少”。枇杷的嫁接繁殖法至迟在北宋时已有应用,所用砧木为本砧,嫁接时间为春季。

枇杷果实在古代主要供鲜食,间或蜜渍供食。叶可入药,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