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效益论文
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是周口市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1关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周口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村面貌变化较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但是,就周口市农业收入现状来看,农民收入趋缓,收入渠道狭窄,农业经济增长乏力等一些现实问题。
一、周口市农业经济效益现状
1.农民收入现状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199.4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752元,增长13.8%。
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808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57元,增长6%。
其中来自第一产业收入2290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89元,增长4%。
第一产业中:农业收入人均1953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05元,增长5.7%。
批零贸易业、饮食业纯收入增长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012年,农民批零贸易餐饮业纯收入人均316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11元,增长53.9%,远远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4.7%。
全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向好的趋势和态势,是近年来发展质量最优、效益提升最快的一年。
周口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5亿千克大关,达到77.3亿千克,连续九年丰产增收,周口市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8个县市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影响农业经济增加的因素
(1)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下滑。
其一,因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丰年有余,致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副产品出口受阻。
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
其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使农民增收大打折扣。
(2)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业产业链条短。
农副产品品种落后,科技含量低,且一直处于低价位销售状况。
(3)种植结构调整缓慢,农民收入构成不合理。
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比重高,经济作物比重低。
二是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占85.0%、5.3%和9.7%。
在一产收入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分别占65.29%、4.15%和30.54%。
(4)农业投入不足,科技棚架严重。
(5)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小城镇带动力弱化。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问题。
二是具有龙头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基地少,不能带动大量的农户进行规模生产。
三是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6)?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负担仍然较重。
另外,许多群众反映,由于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时有出现。
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从周口经济发展现状看,还存在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对国家和省财政依赖程度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因素。
要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最根本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的契机,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和条件,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
所以,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1.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大,2011 年底,我市农业比重仍然超过20%高位。
因此,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就必需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通过兑现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科技兴农、保证政府服务等措施来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的稳定。
其次,积极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让他们为农民提供便利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不断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第三,利用招商引资来改造、提升农业,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因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规模效应、增加土地产出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规模生产、龙头企业引进,实现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分离出来,转移出来。
2.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
2011年,我市工业化率为41.1%,低于全省11.8个百分点,因此,我市工业化进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十二五?期间,我市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发展的推进期。
这就需要:一方面要改造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我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多,201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大类中大部分行业是传统行业。
因此,从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入手,强化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现实选择。
通过对主导行业、龙头企业载体,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3.突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比重。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
服务业是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发展速度不快,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长11.5%,占GDP比重为25.8%,低于全省3.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加大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我市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但目前产业规模还不大。
在旅游业方面,我市存在点多、分散,单个景点内容含量不足等现象。
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丰富各景点内容,加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合作、沟通和联系,打造周口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充分发挥各旅行社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快速做大旅游产业。
4.加快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注重创新能力培育。
2011年以来,周口市把产业转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依托资源和承接思路,加强承接能力建设,使承接转移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链,带动了就业,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如: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和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省政府评为?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和?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在招商引资中,要紧紧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按照经济转型要求,充分发挥我市资源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等优势条件,促进高端人才和科技资源等高端要素向周口集聚;引资要侧重于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和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项目,努力做到在发展中转型。
注重要素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水平,提高引资竞争力,政府应研究出台更多政策,鼓励、支持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有能力的?能人?和企业创业、做大、做强。
5.探索金融业制度创新,促进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
我市民间资金比较充裕,截止2011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26.04亿元,增长21.0%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06.71亿元,增长19.3%。
金融机构应积极推进地方金融制度创新,努力促进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向产业资本转化,为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提供合法渠道。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政府存量资金运用渠道,借助金融保险工具创新,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要结合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设立产业资本平台(如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兼并、新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发展。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
6.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
我市2011年城镇化率仅为31.5%,低于全省9.1个百分点,我市城市化率明显偏低。
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障碍。
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潮流日渐浩荡,既有田园气息,又具城市文明,中原大地风生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缩影,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河南的先行实践。
程国强的主要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业政策具有调节农村生产关系、自觉运用农业经济规律、维护农民整体的长远利益、促进科技发展等多重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业政策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业政策浅析论文篇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更应该注重促进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补贴政策正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明确了农业补贴的相关概念后,结合WTO《农业协定》,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在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补贴;WTO《农业协议》;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来说,农村是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消费市场,而农业又是向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重要市场,因此更应该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正是我国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一、农业补贴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某种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者某些居民提供的转移支付。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转移支付,以实现农业部门的收入目标,弥补自由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
WTO《农业协定》是目前规范和约束各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准则。《农业协定》里所涉及的农业补贴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对出口进行补贴及国内支持。目前,我国政府所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指国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农业科研的发展及人员的培训等政策方面的支出。
二、通过WTO国内政策支持体系来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
WTO《农业协定》将农业补贴措施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要求各国政府承诺削减的措施;另一种是不要求各国做削减承诺的措施。同时,考虑到各国之间实力的差别还专门规定了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国内支持与补贴的差别待遇,以促进其农业发展。具体地,按照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的扭曲程度不同,可将国内支持政策分为?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
(一)关于?绿箱?政策。所谓?绿箱?政策就是指很少或没有引起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一般政府农业服务计划、粮食安全储备补贴和粮食援助补贴、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自然灾害救济、休耕补贴、环境保护补贴及地区援助补贴等。?绿箱?政策属于免除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在我国已实行的?绿箱?政策中,涉及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有20项,包括一般政府农业服务计划涉及9项:粮食安全储备补贴涉及4项;国内粮食援助补贴涉及1项;自然灾害救济3项;环境计划下的支付2项;地区援助计划下的支付1项。而生产者收入稳定计划、收入保险、资源休闲补贴、价格调整投资补贴等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体系中还未涉及。
(二)关于?黄箱?政策。所谓?黄箱?政策指对生产和贸易有直接扭曲作用,需要限制和逐步削减的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等补贴。一般用综合支持量来衡量。协议规定,自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在未来六年内(1995~2000),在1986~1988年为基期的基础上,削减20%,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十年(1995~2004)削减13%。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补贴绝大部分是?黄箱?补贴,这些补贴约占整个农业补贴的70%。
(三)关于?蓝箱?政策。所谓?蓝箱?政策是指那些虽然对生产和贸易有扭曲作用,但是以限制生产面积和产量为条件的国内支持政策,是?黄箱?政策中的特例,可以免除削减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蓝箱?政策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要比?黄箱?政策轻。目前只有欧盟、冰岛、挪威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我国未实行蓝箱政策补贴。
三、我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起步低,总体补贴水平低。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尽管政府提供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平均得到的补贴就很低了,因此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二)未充分利用WTO政策体系
1、?绿箱?政策中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在?绿箱?政策中,我国缺少6项与收入支持有关的政策。生产者收入稳定计划、收入保险、资源休闲补贴、价格调整投资补贴等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体系中尚属空白。
2、?黄箱?政策中支持利用不充分,特定产品支持力度更低。按我国承诺的微量允许标准8.5%,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总的综合支持量低于此水平,特定产品支持力度更为薄弱。
3、?蓝箱?政策闲置未用。我国对农业补贴的约束主要来自资金不足,而非WTO规则的限制导致的?蓝箱?政策的闲置。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力不断提高,应尝试逐渐采用?蓝箱?政策以扩大补贴空间。
(三)补贴手段单一且不均衡,缺乏管理效率。在补贴手段上,我国的农业补贴资金大都来自于财政资金,对金融及税收资金方面的应用少,这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金的使用规模,使得补贴力度不够大,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除此以外,我国的农业补贴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科研的发展以及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这样虽然有效地限制了一些部门乱用滥用补贴资金,但也限制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导致效率低下。
四、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法律法规。对农业部门的政府干预是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政策,尽管《农业协定》中对削减各国对农业的补贴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各国仍通过各种方式对农业进行补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应该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工作之重,应当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农业补贴的支持力度,并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使各个部门、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地有效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稳步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充分利用?黄箱?支持体系。?绿箱?政策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里属于免除削减以外的国内支持政策,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弥补尚未利用的空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科研的发展和人员的培训等重点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充分利用不超过8.5%微量许可的?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支持目标和结构,由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间接补贴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转变,充分且高效地利用?黄箱?空间。
(三)加强金融支持,提高管理效率。金融支持是促进我国农业补贴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服务主体少,能力弱,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和农村的需求,这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服务主体的数量,增强已存金融机构的能力,满足农民的信贷要求,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补贴管理体制也是制约补贴政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长期效果不佳的局面,因此应对我国现存的补贴体制进行改革,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统一管理的管理政策,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率,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WTO框架下的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少敏.中国农业补贴政策:不足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6.6.
[2]郭俊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7.
[3]穆月英.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农业政策浅析论文?
程国强:“我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1月21日。
Cheng Guoqiang, Agricultural Policy Measurement: What Relevant for Policy Advice? paper prepared for OECD Global Forum on Agroculture, Paris, 16 December 2013.
程国强:“对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思考”,《经济日报》,2013年10月04日。
程国强:“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总体思路”,《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17日。
程国强:“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政策与保障措施”,《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13日。
程国强:“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成因与影响”,《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09日。
程国强:“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现实状态与政策框架”,《改革》,2013年第1期。
程国强:“投资农业要深刻把握农业的本质特征”,《农民日报》,2013年01月12日。
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3期。
程国强:“对近期几个粮食热点问题的回应”,《中国文摘》,2013年1月4日。
程国强:“粮价补贴支持政策已到调整重要关口”,《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月8日。
程国强:“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4期。
程国强:“全球粮价上涨对我国的影响与应对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0月17日。
程国强:“粮食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中国报道》,2012年第10期。
程国强:“全球粮情与中国应对”,《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9期。
孙绪华、程国强:“我国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管理评论》,2012年第9期。
程国强,“入世”深刻改变中国农业,《人民日报》,2012年09月14日。
程国强,“全球粮价上涨之忧”,《财经》,2012年09月03日。
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03期。
程国强、朱满德,“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
程国强,“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济日报》,2012年4月11日。
程国强,粮价“两难”困局有正解,《 农民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02 版。
Cheng Guoqiang, China’s Oils and Oilsee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tlook, Paper prepared for MPOB International Palm Oil Congress (PIPOC) 2011, 15th - 17th November 2011, Kuala Lumpur, Malaysia
程国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农业开放战略”,《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12期。
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农业发展”,《农民日报》,2011年11月19日。
程国强:“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日报》,2011年09月19日。
朱满德、程国强:“中国农业补贴:制度变迁与政策转型”,《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朱满德、程国强:“中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补贴效应与结构特征”,《管理世界》,2011年第7期。
朱满德,程国强:“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进展与关键问题”,《国际贸易》,2011年第7期。
程国强:“当前中国粮食市场形势与调控政策取向”,《中国粮食市场20年高峰论坛》报告,2010年10月12日。
Cheng, Guoqiang, FTA and China’s Agriculture, Paper prepared for Asia Pacific Region Agro-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Symposium, September 29 to October 1, 2010, Jeju, Korea.
程国强:“中国农村市场改革:经验、挑战与思路”,《改革》,2010年第9期。
程国强:“消除粮价异动之源”,2010年09月28日《财经》杂志。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问题的现状和未来”,2010年08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
程国强:“粮价的困惑”,2010年08月28日,新浪财经。
程国强:“当前粮价异常波动的原因与调控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择要》,2010年5月。
程国强、朱满德:“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近期进展与关键问题”,技术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部调研报告,2010年4月。
程国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专访)》,《人民日报》,2010年1月11日第5版
程国强:《粮食生产不能松懈》,《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月25日第8版
程国强:《农业补贴受益范围扩大》,《粮油市场报》,2010年2月11日第A01版
程国强:《大豆产业政策调整要把握四个基本点》,《粮油市场报》,2010年4月14日第1版
程国强:《支持大豆产业出发点必须是保护农民利益》,《粮油市场报》,2010年5月11日第1版
程国强:《粮价异常波动亟须综合调控》,《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6月
程国强:《强化调控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与启示》,《人民日报》,2010年6月2日第7版
程国强:《完善托市收购政策,防止过度调控效应》,《粮油市场报》,2010年6月19日第A01版
程国强:《理性看待农产品的投资属性》,《东方城乡报》,2010年6月24日第B01版
程国强:《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粮油市场报》,2010年7月2日第2版
程国强:《粮食市场进入调控敏感期》,《改革内参》,2010年第37期
程国强:《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玉米深加工值得商榷》,《粮油市场报》,2010年8月31日第1版
程国强:《汽车吃“粮”不符合中国国情(专访)》,《人民日报》,2010年9月3日第5版
程国强:《理性应对粮食价格波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11期
程国强:《消除粮价异动之源》,《财经》,2010年9月27日总第273期
程国强:“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红旗文稿》,2009年第15期。
Cheng, Guoqiang and Zhu Mande, The Agriculture Negotiations in the Doha Round: Progress and Problem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8th Asia Pacific Agriculture Policy Forum, September 1 to 2, 2009, organized by APAP Forum Organizing Committee, Special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Rural Policies of Korea, Jeju-si, Korea.
程国强:“信访新体制的取向”,《瞭望》,2009年第12期。
程国强:“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6期。
程国强:“扩大农村消费:难点与建议”,《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程国强:“全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公共支出与采购》,2009年第4期。
程国强:“稳住农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3期。
程国强:“中国农村市场改革:历程、经验与新思路”,《中国市场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程国强、胡冰川:“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程国强:“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回顾”,《中国发展评论》,2008年第4期。
程国强:“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4期。
Cheng Guoqiang, China’s Agriculture within the World Trade System, Invited paper for 2007 Year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Research Consortium, Beijing, China, July 8-9th, 2007.
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
崔卫杰、程国强:“多哈回合农业国内支持谈判评估”,《管理世界》2007年第5期。
程国强、刘合光:“多哈农业谈判:取消出口补贴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刘李峰、程国强:“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
程国强:“建设新农村要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人民日报《市场报》2006年4月。
苗水清、程国强:“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8期。
程国强、崔卫杰,“多哈回合农产品关税谈判影响评估”,《管理世界》.2005/12.35-45页
程国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管理世界》.2005/5.84-90页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与关键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5/05.18-22页
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环境及其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5/01.4-10页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管理世界》.2004/11.85-96页
程国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中国经贸导刊》.2005/15.22-23页
程国强,关注大豆行业“拉美化”,《瞭望》.2005/52
程国强,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本国,《瞭望》.2005/40
程国强,粮食进口如何趋利避害,《瞭望》.2005/16.43页
程国强,农业:后过渡期形势严峻,《瞭望》.2005/16.41-42页
程国强,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设计,《瞭望》.2005/15.63页
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国际贸易》.2004/12.18-19页
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问题与前景,《红旗文稿》.2004/6.34-37页
程国强,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建议,《国际贸易》.2004/02.17-21页。
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程国强:《寻求相对宽松与公平: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关税壁垒》,《国际贸易》,2003年第1期
程国强:《突破“技术壁垒”是地方政府当务之急》,《县域经济》,2003年1月第3期
程国强:《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壁垒”》,《经济参考报》,2003年1月8日
程国强:《压力还在后头——加入WTO以来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经济要参》,2003年2月12日第10期,总第1340期
程国强:《1996—1998年中国国内农业支持》,《经济导刊》,2003年第4月总第3期
陈锡文,程国强:《美国新农业法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建议》,《经济导刊》,2003年4月总第3期
程国强:《僵局未终结——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与问题》,《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
程国强:《“订单农业”的关键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县域经济》,2003年4月第12期
程国强:《农业谈判,还得几个来回(专访)》,《环球时报》,2003年4月9日第19版
程国强:《如何让技术壁垒变桥梁(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5月17日第5版
程国强:《技术性壁垒纷纷高抬,农产品出口不容乐观(专访)》,《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7月7日第27期
陈锡文,程国强:《WTO农业谈判的动向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经济要参》,2003年7月9日第42期,总第1372期
程国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新框架及其影响》,《经济要参》,2003年10月22日第65期,总第1395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联合调研组:《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与建议》,《经济要参》,2003年10月31日第67期,总第1397期,执笔人:程国强、江帆、徐森
程国强:《农产品贸易:出现大出打进格局(专访)》,《国际商报》,2003年12月19日第3版
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9期(总第1701期)
程国强:《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国际化》,《华夏星火》,2002年第1期
程国强:《农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日报》,2002年1月10日第13版
程国强:《风雨已至,湖北农业如何破浪前行(专访)》,《湖北日报》,2002年1月15日
程国强:《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结构与政策调整——对主要WTO成员国履行农业补贴承诺的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第4卷第1期
程国强:《国际化:WTO背景下海南农业面对的挑战(专访)》,《海南日报》,2002年2月24日第3版
程国强:《农业:着力解决六大问题》,《经济参考报》,2002年3月27日第6版
程国强:《加入WTO后改变中国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民中国》,2002年第2期
程国强:《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专访)》,《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5月20日
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5月7日第8版
程国强:《WTO与中国农业人才走势》,《中华儿女海外版》,第181期
程国强:《亟需建立反补贴应急机制(专访)》,《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7月1日第27期
程国强:《痛陈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0805)
程国强:《中美农产品贸易有来有往(专访)》,《环球时报》,2002年8月5日第18版
程国强:《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经济日报》,2002年9月3日
程国强:《着力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日报》,2002年9月10日
程国强:《难有突破的补贴议题——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分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11期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壁垒》,《国际商报》,2002年12月4日第2版
程国强:《我国农产品贸易不能盲目乐观(专访)》,《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2月10日
程国强:《中国农业:考验还在后面(专访)》,《中国财经报》,2002年12月13日
程国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提高(专访)》,《国际商报》,2002年12月10日第2版
程国强:《努力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经济日报》,2002年12月31日
程国强:《国际化对中国乳业影响多大(专访)》,《经济日报》,2001年1月16日第1版
程国强:《提高乳品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中国食品报》,2001年1月31日
程国强:《面对WTO中国乳业何去何从(专访)》,《中国食品报》,2001年2月2日第2版
程国强等,《中国乳业:生产、消费、贸易与国际化的影响》,《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程国强,徐云,彭延军:《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与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一)》,《国际商报》,2001年2月11日第8版
刘合光,彭延军,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和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二)》,《国际商报》,2001年2月18日第8版
徐云,刘合光,彭延军,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和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二)》,《国际商报》,2001年2月25日第8版
彭延军,程国强:《调节农业支持度——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执行情况评介》,《国际贸易》,2001年第3期
程国强:《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1年第3期
程国强:《加入WTO农业如何应对挑战》,《时事资料手册》,2001年第4期
程国强:《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改革》,《开放导报》,2001年第5期
陈俊红,程国强:《辨别身份的恐惧——日本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及其影响》,《国际贸易》,2001年第6期
程国强:《迎接乳业国际化的挑战》,《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第6期
程国强:《在“绿箱”与“黄箱”中做文章——透视中国农业补贴》,《中国改革》,2001年第9期
程国强:《加入WTO不是农产品市场的简单开放》,《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9月第36期
程国强:《进入世界市场中国农业面临考验》,《中国信息报》,2001年9月10日第2版
程国强:《执行WTO承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中国信息报》,2001年12月3日第4版
程国强:《双赢竞争迎“夹击”》,《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12月7日第2版
程国强:《涉农新规则陌生可能导致市场失控》,《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12月第46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8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