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农产品的“曝光率”和销量?
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事,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经济来源,也是农村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扩大农产品的“曝光率”与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呢?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种方法可以实现。
1、通过活动宣传推荐销售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产农产品直接关系着老百姓,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所以对本地的农产品也是会不定时的进行一些推荐活动,比如,安徽黄山市为了推荐黄山诸多农产品,特别是黄山的茶叶,每年多会通过本地及上海等知名的城市进行农产品的推荐活动,有效提高了本地农产品的曝光率,同时也会收获很多销售订单。
2、利用媒体曝光引导销售各媒体历来是对外传播的最有效工具,我们的农产品如果能有效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对产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的媒体分传统媒体与新(自)媒体二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二类媒体同时运用,在这里我还是提倡用新媒体,因为现在的新媒体比较热门,形式也多样,成本费用也不高,就近日,新媒体人“巧妇九妹”以网络直播在网上卖橘子,一星期订单9万多斤,成了网络红人,有效为农产品的销量作出了贡献。
3、依靠企事业工会团购销售要提高农产品的销量,批量发售与团购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么怎么才能确定团体与批量发售的对象呢?笔者认为,现在的企事业工会是最好的开发对象,正常农产品的数量比较多,亩产多是几千斤计算的,储存的时间短,如果不是通过批量发售及团队订购很难快速对农产品进行销售,特别对已经采摘好的农产品会因储存时间影响品质。有一朋友种的50多亩桃树,在盛产期通过熟人与某企业工会进行了推荐,该企业以员工福利订购了800多箱,不仅增加了销量,还避开了后来市场的滞销。
4、借力电商平台全域销售在当前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各类电商平台不断涌现,农产品也已经悄悄进入了电商平台销售,“京东”、“某宝“、”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也对农产品投入了主力。电商是面向全球区域销售服务的平台,宣传力大,涉及面广,参与力强,就某宝一个平台,注册用户就达几个亿。我们出产的农产品如果借力于各大电商平台,在零售领域应该可以打开一片市场。
当然,农产品的曝光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同时,笔者在这里也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提醒一下,你们的产品质量是销售的关键,也是保障后期消费市场的命脉。
继小麦换房后,有房企以5倍价格收西瓜!收的这些农产品卖给谁?
地产的解释
(1) [land]∶私有或公有的土地 (2) [tenantry]∶租出的财产,租给租佃者的财产 把他自己拔出的一片小地产建成一座 整洁 砖房的小庄,以每年一个畿尼(旧英金币)的租金租出 (3) [landed property (estate)]∶不动产 房屋 四周 全是地产 详细解释 (1).土地所产的物品,农产品。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地产作阳德。” 郑玄 注:“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 《吕氏春秋·上农》 :“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於国,以教民尊地产也。” 高诱 注:“地产,嘉谷也。” 宋 陆游 《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 诗:“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瓌。” (2).指 国家 、团体或个人保持所有权的土地。 曹禺 《日出》 第二幕:“地产、股票、公债哪一样不数他第一?” 欧阳 山 《柳暗花明》 九九:“我可什么也不怕。我又没有地产,我又没有 生意 。”
词语分解
地的解释 地 ì 人类生长活动的 所在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 之一 )。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 江河 、 湖泊 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 土壤 :土地。田地。地政。 地主 。 地球上的 产的解释 产 (产) ǎ 人或 动物 生子:产子。产卵。产妇。助产士。 制造,养种植或 自然 生长:工业生产。产值。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 东西 :土产。特产。 生出,出现:产生。出产。产地。 财物:财产。遗产。产权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魔幻的事情层出不穷。
常有人说,一斤粮食还买不了一瓶水,粮价的涨幅永远赶不上房价然而今年房地产和农产品却开始“挂钩”了。
怎么回事呢?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河南一些地区就推出了“小麦换房”“大蒜换房”的活动,并且给出的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以小麦为例,小麦的市场价格约在1.5~1.6元/斤之间,而“小麦换房”给出的价格直接开到了2元/斤,并且最高可抵16万房款。
而大蒜更是价格不菲。
因受疫情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大蒜出口下降,因此市场大蒜价格仅为1块多,而“大蒜换房”给出的价格却高达5元一斤。
这样的价格确实让人有些心动。
而继大蒜、小麦换房后,“水果换房”也开始相继登场。
例如,近期江苏有地方推出了“水蜜桃换房”的活动。
据说水蜜桃可抵188888元房款。
而南京随后也推出了“西瓜换房”的活动,当地西瓜市场价格多在2-3元/斤,而房企给出的收购价格达到了10元/斤,也就是说,相比市场价换房价格高出近5倍,并且最高收购1万斤,即最高可充抵10万元房款。
对于此类消息,市场普遍有两个反应:
一是难道这是房企与农产品销售合作的一种促销手段吗?
例如河南是小麦大省,“小麦换房”能否变相帮助小麦的销售?再例如杞县是全国大蒜的四大集散地之一,每年大蒜的产量超过10万吨。
用大蒜抵扣房款对当地蒜农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办法。
但另一方面,虽然这种抵扣看似是好事,但是这么大的量,收购的这些粮食及水果真的能卖出去吗?要卖给谁呢?
以“西瓜换房”为例,1万斤西瓜如何交付?恐怕运输就成为一个问题。
而且当前油价高企,光油费恐怕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于是对于这些活动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噱头呢?
事实上,有媒体进行了相关了解,这类换房活动并没有真正实际地进行实物交换,更多的是一种噱头。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之后陷入了至暗时刻,销售数据一直低迷。
而当前又是年中,于是就开始了各种花式促销。
尤其县城周边农户较多,“农产品换房”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看房。
而实际上只要来看房的,不管有没有这些农产品都可以同样享受折扣和优惠。
再退一步说,农产品和一般的商品并不太一样,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尤其与季节关联十分紧密,这就涉及到一个运输和储存的问题。
我们以小麦为例,即便是从事多年粮食贸易的贸易商们,在收购小麦建库时对于价格成本问题都要思虑再三,更别说房企如此高价收购,如果没有下游出口就只能赔钱。
另一方面,除了销售问题以外还涉及到储存问题。
例如在多雨天气,小麦易发生霉变,储存难度增加,而相比小麦,西瓜、水蜜桃这类时令性水果保存的难度就要更高。
因此这么来看,用农产品来抵扣房款大概率是难以成立的。
而事实上这样的活动也大多在刚刚推出之后不久便被紧急撤回。
毕竟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和逻辑,“农产品换房”却根本不需要用农产品进行交付,也就变成了一种噱头。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