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法律主观:
安全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用农产品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因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生物毒素、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目前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兽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环境因素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人为的掺杂使假等几个方面。
法律客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政府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职能的基础,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控的准绳,是判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依据,是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依据,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例行监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的依据。因此,没有标准,就无所谓质量安全;没有标准,就无所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共4条,规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性质、制定(修订)的要求以及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该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是以科学、技术、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所批准,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技术性文件。在我国按照适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类。按法律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其中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可自愿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订和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技术规范。一般是指规定农产品质量要求和卫生条件,以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如农产品中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的残留限量,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允许量,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的规定,对农药、兽药、添加剂、保鲜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规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体系中涉及农产品安全和质量中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有机系统。我国现行的农产品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等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标准体系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所涉及的标准。农业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安全和质量两类标准。安全类标准主要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因素方面的标准,如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质量类标准主要是指农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与农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一般来讲,国外农业标准体系的层级由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而我国现行农业标准体系的层级,则由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纪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个层级为政府性标准。
未来农产品销售模式会有怎样变化?
农产品的营销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品牌化建设。品牌营销,即为产品注入品牌文化,使其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独特鲜明的个性。关键是构建并且传播符合目标消费者体验需求和情感诉求的体验产品和品牌文化,并将其置于产品和服务之上,就可增强溢价能力。品牌化使得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某个方面与用来满足同一需求的其他产品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是功能性的、物理性的和有形的,即与品牌的产品性能有关,也可以是更加象征性、情绪化和无形的,即与品牌所代表的事物有关。如何将其传达给消费者,并且给消费者带来生理上或情感上的愉悦享受,这就需要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个性与联想。那么,我们该从何着手呢?讲故事品牌故事传达的是品牌的文化以及理念,是互联网时代塑造品牌形象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关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讲好一个品牌故事,最为经典的当属“褚橙”。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再创业,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因为有这样的品牌故事作为支撑,与个人经历贴合,将“褚橙”顺势包装成为“励志橙”,引发消费者对于“我们都曾失败过,一蹶不振还是再次站起只是你的选择”的情感共鸣。在昆明市场,一箱(约5kg)褚橙的价格从2009年的35元上涨到2017年的168-188元,这样的价格走势,除了产品品质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通过品牌故事传递出的情感价值。土气的农产品,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农产品如何才能走出大山被新一代的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和认可?抒情怀同样来自红土高原七彩云南的一个用互联网思维创造的配制酒品牌“肆意酒”,首先将大理当地的少数民族每家每户都要酿制的特色泡酒品牌化、时尚化,迅速打入喜欢尝鲜的年轻人和游客市场。肆意酒提倡“尽情欢乐”的生活体验,slogan“用泡妞的精神泡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热议,随后再用一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唤醒80、90后的集体关于青春、关于乡愁的记忆与情感抒发。与以上两种方式不同,农产品品牌时尚化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后的“反其道而行之”。产地体验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加之新闻媒体中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餐桌上的绝对主角,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健康等的要求是绝不打折扣的。目前不少农产品品牌,例如汇源、伊利,让大众到原产地进行参观和体验。他们的方式一般是,充分利用近年来城市消费者对于“原生态”的追捧,将“产地直供”的概念做到了极致,与农产品原产地政府进行合作,将最“鲜”的农产品直供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既获得产品品质的最权威背书,同时又从品牌、推广、渠道等方面一次性解决了农民们销售难的问题。褚橙的宣传文案相当有文艺范儿:“中国人欣赏的甜,甜中微微泛酸,像极了人生的味道”。社交营销褚橙的宣传文案相当有文艺范儿:“中国人欣赏的甜,甜中微微泛酸,像极了人生的味道”。褚橙的成就,世人皆可见!小结:品牌可以传递某一水平的品质保障,满意的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再次选择该产品。品牌忠诚度也为公司提供了关于需求的可预测的保障,并形成进入壁垒,令其他公司难以进入这一市场。我们也可以将忠诚度解释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个溢价范围通常达有20%-50%之多。目前看来,品牌“时尚化”应该是农产品获得更多更具消费能力与品牌忠诚的都市年轻人接受和认可的有效手段。
农产品的销售永远是农民心中的一个痛,有好多农产品丰产了但是没有丰收,这也说明了销售渠道是多么的重要,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是王,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目前的农产品销售主要是以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企业收购,国家粮库收储,还有最近几年兴起的网络购物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弊端:
1、农产品种植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种植因为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未来的产量预期会有误差,这直接反应在农产品收获了,可能价格很低,绝收了价格又高,总之农产品永远是被动的接收现实中无情的摆布。现在跟风种植农产品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样的话,吃亏的还是农民,这无异于豪赌。
2、农产品价格信息不对称。正因为有农产品种植的信息的不对称,才有了可能有人为操纵农产品价格的行为。前两年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还有去年的砂糖橘价格疯涨的问题。里面都人为操纵的身影,经销商囤积居奇,从中牟利。
3、农产品与经销商之间脱节。大量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可能价格利润的问题,经销商不急于接手,而农民对农产品销售也没有多少办法,只有能卖多少就卖多少,销售方面很被动。
4、现在市场定价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当地相关部门在引导农产品种植的时候,只是考虑到了能够给农民带来增产,对对于后期价格的不确定性也是没有多少好的办法。农产品定价机制不是很完善,而水稻、小麦这些属于国家统一指导价,农民利润空间也不是很大。
而对于未来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会怎么样的变化,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1、初级农产品越来越少。精加工的新农产品比重会越来越高。我们现在的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以初级产品出售,这样的话耗损大,不易保存,保鲜困难,长途运输成本较高等。未来的农产品会以包装的产品来到平常百姓家。
2、将来的农产品会以净产品出现。比如说蔬菜,将来不会像现在的菜市场一样,蔬菜都是初级的,而是都通过标准化生产车间,直接洗干净,切好,菜品搭配好,保鲜包装,居民只要拿回家直接上锅就行,减少了现在洗菜、摘菜的中间耗损。还会出现全熟产品,直接拿回家简单加热就可以吃,方便快捷。
3、品牌建设。不管什么产品都需要品牌建设。目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是很重视,这也正常,因为目前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将来新农民一定会集中自己的优势农产品资源,极力培养自己的品牌,打造全品牌农产品产业链。因为品牌带来的价值是农产品本身价值是不可比拟的。
4、电商社区直接配送到家。互联网+农产品+快速物流配送。农产品可以直接通过网上下单,物流在1到2小时之内到家,减少了人们去菜市场买菜的环节。
5、未来的农产品直接在社区集中展示,在每个小区出现集中共享食堂,现场试吃,也可以买回家自己做,这种体验式的农产品出售,人们比较放心。
6、农产品溯源查询。未来的农产品安全人们更加注重,每个农产品会有专属身份信息,让人们知道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农产品信息化成为常态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想法,考虑不周,还需各位指正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