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句

1.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借用了古代三句爱情诗,提出了读书做人成就大事业必备的三种境界,讲得非常好,备受后人推崇。

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句

如:第一境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说搞好治学之道,必先独立思考,志存高远,选择好方向,讲的是寻觅人生的路径。第二境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说的是为达到成功目标,必须执著与虔诚,肯于付出,不怕辛苦,哪怕是掉几斤肉,也在所不惜,讲的是寻觅的力度。第三境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说为了找到“那人”,得到青睐,必须不怕挫折,不怕反复,锲而不舍,讲的是寻觅的韧性坚持。可见,读书做学问必备的三种境界,从不同角度突显的都是寻觅。

在三种境界里,寻觅才是最高的境界。

2.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借用了古代三句爱情诗,提出了读书做人成就大事业必备的三种境界,讲得非常好,备受后人推崇。

如:第一境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搞好治学之道,必先独立思考,志存高远,选择好方向,讲的是寻觅人生的路径。

第二境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为达到成功目标,必须执著与虔诚,肯于付出,不怕辛苦,哪怕是掉几斤肉,也在所不惜,讲的是寻觅的力度。

第三境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为了找到“那人”,得到青睐,必须不怕挫折,不怕反复,锲而不舍,讲的是寻觅的韧性坚持。可见,读书做学问必备的三种境界,从不同角度突显的都是寻觅。在三种境界里,寻觅才是最高的境界。

3.有关爱情的诗句

上面的都步佳最好的莫过与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三中读书的三种境界,当然也是经典的爱情诗句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有关爱情的诗句大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___佚名《击鼓》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5.关于爱情的诗词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

6.关于爱情的诗词有什么

表追求的: 《诗经·关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一章)参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三章) 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

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

“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

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

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

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

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

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

‘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

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

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

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

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

7.求有关爱情的诗句,越多越好.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江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妻子去世了十年,他还能有如此的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关雎

(诗经)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差 荇 菜, 左 右 毛 之。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下何处无芳草。

8.有关爱情的诗句

上面的都步佳最好的莫过与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三中读书的三种境界,当然也是经典的爱情诗句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古诗词中描写爱情的三大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扩展资料: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翻译: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这句话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翻译: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百度百科-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百度百科-晏殊

百度百科-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百度百科-柳永

百度百科-青玉案·元夕

百度百科-辛弃疾

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百度百科-王国维

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住管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改革发展回顾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在1979年由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稳市、备荒、恤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决策,将中央储备粮从分级管理改革为垂直管理,中储粮总公司应运而生,并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肩负重大责任。过去5年来,面对粮食宏观调控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储粮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坚持把“两个确保”(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作为生命线,把服务粮食调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职责所在,坚定不移把保百姓饭碗的粮食管住管好。

从严治企管粮 确保中央储备粮始终成为“放心粮”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的战略储备和常规储备,是国家实施粮食调控最可依靠的力量。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是国家赋予中储粮的根本职责。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说:“两个确保始终是中储粮的生命线,是全部工作的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过去5年,总公司从理清发展思路上,从完善集团管控体系上,从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上,系统性地采取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垂直体系的根基”。

用健全的体系管好粮。“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是十八大以后中储粮提出的基本发展思路。其鲜明特点就是把“从严”要求往前端拓展,把分散型运营转向集团化管控。中储粮设计并建立了人、财、粮三条垂直管理线,实现了总公司对全系统机构和人员最严格管控,对总量达数百亿元的各项资金运行“日预算、日归集、零余额”管理,对直属企业库存粮油穿透监管和在线监测。同时,聚焦主业做“减法”,将原有的851家直属库整合为344家,大幅压缩法人和管理链条,全面清理退出非主业经营业务。升级硬件做“加法”,5年累计投入自有资金178亿元,建设现代化储备仓1868万吨,投资46亿元对老旧仓储设施全面实施维修改造,使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到90%,全系统仓储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5%。把“两个确保”指标占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权重提高至60%,将“两个确保”核心地位的导向鲜明树起来、约束硬起来。

用有效的机制管好粮。中储粮建立了利用市场手段、通过企业化运作的储备粮轮换运作机制,稳定实现了常储常新。“尤其在近些年国内粮食市场新陈价格拉大、轮换亏损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储粮加大对补贴资金的统筹调配和集约化运作,有效避免了因轮换价差导致直属企业资金链紧张,做到了应轮必轮,轮换计划完成率保持在90%以上,垂直体系一盘棋运作优势充分显现”,吕军说。结合贯彻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精神,今年中储粮又实施几项新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总公司、分(子)公司和直属库三级架构的协同运作:在总公司层面,建立“战略引领+全面预算保障”管理新机制,将储备政策性职能量化为全面预算指标进行目标考核;在分公司层面,启动事业部制改革,推进辖区统一经营管理;在子公司层面,深化专业化改革,提升不同储备品种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在所有直属库推广岗位内控体系,做实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

用放心的人管好粮。中储粮党组把抓好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这个核心团队作为重点,对核心团队提出“忠诚、干净、担当、负责、创新”要求,并作为评价依据。把基层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支撑,连续5年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600多名直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对触碰“两个确保”底线的任何行为包括违纪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打击,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成立后,从体制上保证了中央储备粮的事权和管理权高度统一,国家调控指令在垂直体系内政令畅通。垂直管理体制、三级架构协调运转机制,再加上专业化的中储粮员工队伍,为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垂直体系成立前的不到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并在多次应急调控中发挥“顶梁柱”作用。2017年中储粮总公司组织春季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账实相符率100%,宜存率达到99.8%,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

勇担政策性收储重任 确保国家惠农政策持续落实

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历来牵动“三农”全局,粮食收储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上世纪90年代,保护价粮食收购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作为执行主体的体制。2005年以来,中央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决定由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收购政策执行主体,赋予中储粮新的重大责任。

吕军指出,“近年来,粮食市场和调控形势极为复杂,政策性粮食收储压力前所未有。中储粮在管好中央储备粮的同时,全力执行国家收购政策,以仅有的4万多人队伍,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组织上万个地方国有和民营库点做好政策性收储工作,确保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持续落实,有力促进了粮食持续丰产和农民增收。2012-2016年,中储粮年均政策性粮食收购量达到1亿多吨,是前些年年均收购量的2.5倍”。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是政策性收储“第一大户”,年最高政策性收购量达到6700多万吨,成为当地粮食流通中最重要的力量。在2015/2016收购年度,黑龙江分公司收购最低收购价粳稻1600多万吨,占全国收购量的84%;收购临储玉米3700多万吨,占东北地区收购量的近30%,为全省农民直接增收190多亿元。黑龙江地区粮食收购季正是东北最寒冷的时候。中储粮广大员工在零下20-30°C酷寒条件下一干就是几个月,高峰时夜以继日工作,烘干作业不能停、实行三班倒,就是为了尽快让粮食安全入仓、不出现坏粮。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已连续实行12年,在保口粮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年,针对小麦因天气原因受灾、不完善粒超标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储粮系统加大为农服务力度,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增加卖粮收益。仅2016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自筹资金新购置粮食清理设备600余台,免费为农民清杂整理,将超标粮食整理成合格粮、卖上好价钱。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仅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为河南、安徽等省农民直接增收50多亿元。

今年的夏粮收购已基本结束。截至9月20日,中储粮累计在主产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81万吨、早籼稻115万吨。与此同时,秋粮收购准备工作又紧锣密鼓展开。面对连年收购之后各地不同程度出现“高仓满储”的情况,中储粮与地方政府一道攻坚克难严格落实现行收储政策,努力为中央改革完善粮价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创造好的条件。

发挥市场化运作优势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升为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主线。其中,收储制度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是其中两项重要内容。

2016年秋粮上市后,国务院将实行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改革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机制。“中储粮虽然不再作为玉米临储政策执行主体,但是国家对中储粮服务整个粮食收储大局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中储粮轮换市场化收购所起的市场带动和支撑作用也更为关键了”,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说。

从2016年10月下旬开始,中储粮总公司按照“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原则,结合储备玉米轮换收购,在东北地区布设收购库点743个,并相应暂停储备玉米轮出。在收购中把好时机和节奏,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多元主体活跃、市场价格较快上涨时,坚持“不追涨”,为多元主体让出市场空间;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减弱、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时,坚持“不杀跌”,积极扩点增量、稳定市场预期。截至2017年4月末收购期结束,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累计收购新季玉米2141万吨,占各类企业收购总量的21%,占中央企业收购总量的70%,充分发挥了储备轮换收购的“压舱石”作用。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储粮入市收购的这2000多万吨玉米,是完全按照市场价格由中储粮企业自主收购的,探索了在“后托市”时期储备吞吐服务国家收储政策的新路子。

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是当前及今后几年粮食调控的重点和难点。中储粮积极主动发挥自身运作优势促进粮食销售,强化与有关方面协同狠抓出库风险防控。一方面,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去库存”销售措施建议,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完善销售方式和节奏。另一方面,做好国家安排给中储粮的政策性粮食包干轮换、包干销售等“去库存”任务。特别是在去年部分玉米包干轮换销售中,中储粮通过集团调度和集约运作,积极对接大型加工企业,3个月内全面完成销售任务,为国家“去库存”探索出了一条反应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贴近市场的新方式。

针对个别受委托收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库难等问题,中储粮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政策性粮食出库监管。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推动有关各方责任落实,增强风险防控的合力。2016年-2017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国家政策性粮油销售1.1亿吨,取得库存消化工作良好开局。

创新驱动智能管理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中储粮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科技化、智能化全面融入储备管理,改造传统的储备行业,并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2014年开始,中储粮全面实施智能化粮库建设。2016年底,已实现630家直属库和分库的智能化管理,2017年将完成剩余292家分库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垂直体系智能化管理全覆盖。中储粮信息部负责人介绍,“中储粮智能化粮库综合运用了物联网、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粮情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量监测等多个信息化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借助智能化粮库系统,可以对直属库购销调存活动的全方位在线监控,储粮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平台,总公司、分公司可对直属库远程实时监控,不用出门、不打招呼,24小时动态监测直属库仓内、仓外一举一动和数量安全、粮情变化、出入库等活动,管理粮食也不再仅仅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监测到即时变化。“现在,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进仓查库,一个中型直属库20余个粮仓10分钟就可以看完。”据总公司负责在线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累计对直属库查看10万余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做到了监管始终在线。

除了加快智能化管控全覆盖,2015年起中储粮在政策性收购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一卡通”系统,实现从粮食入库登记到粮款支付结算信息化和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收购透明度和收购效率,杜绝了“打白条”等风险,让农民卖粮更便捷、更安心。目前中储粮政策性收购“一卡通”系统已覆盖15个主产省的1万余家库点,并且在政策性收购中作为收储库点资质审核的必备条件。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适应粮食安全内涵从数量向品质安全的拓展,中储粮重点推广内环流控温、智能通风、氮气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突出减损、降耗、营养、保鲜等管理目标,构建起中央储备粮绿色仓储体系。截至2016年底,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储粮品质更优、也更受青睐。今年,中储粮在原有储粮质量标准基础上,又新引入了7类终端用粮企业所关注的原粮品质细分指标,使中储粮提供的粮源品质更好适应需求侧新变化。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经过17年尤其是过去5年服务调控和改革发展实践,成为不可替代的粮食调控主力军和服务粮食安全战略的中坚力量。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储棉总公司无偿划转并入中储粮总公司。重组后的中储粮,维护国家粮棉油安全的能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储粮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储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储粮将坚定做党和国家信赖的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依靠力量,在"十三五"时期全力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打造铁军队伍,以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为根本保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管理、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服务、提质增效,在任何时候都为党和人民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3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