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移栽后温度与管理
春季豆角定植后闭棚升温,促进缓苗。夜间棚外四周用草帘覆盖保温防冻,促进根系生长,以加速缓苗。温度超过35℃,打开顶窗放小风。
5~7天秧苗成活后棚温下降,适度通风,防止徒长。遇到寒流时,可在四周覆盖草苫或在畦面上扣小拱棚防寒,以保持棚温。进入开花结荚期初期,保持棚内白天气温22~25℃,夜间15~17℃,要有较大的通风量和较长的通风时间,结荚期的温度应比前期稍高,白天控温在25~30℃,夜间保持不低于15℃。外界最低温度高于15℃时昼夜通风。进入6月份外界气温高于25℃以上时,即使通风棚温也很难下降,这时可将棚膜完全卷起来通风,顶风口加大至1m宽以上或将棚膜取下来,使棚内菜豆呈露地状况。为了防止高温强光,最好不撤棚膜,或换成遮阳网或旧塑料棚膜进行遮阴防雨,以使在夏季高温时,防治早衰的发生。
3.肥水管理
菜豆追肥的原则是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期重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前期可根据长势酌情施速效肥提苗,氮肥既不能缺(因为根瘤菌尚未发育好),又不能过多,过多易徒长落花。缓苗后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浇施人粪尿1000kg,复合肥20kg。显蕾露白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施尿素20kg左右,磷酸二氢钾15kg左右,人粪尿1000kg。并结合防病治虫进行根外追肥防早衰,叶面可喷施0.02%的钼酸铵,或3%~5%的过磷酸钙,或0.3%的磷酸二氢钾,均有利于多结荚,增加产量。结荚盛期是需肥水的高峰期,要重追肥2~3次,氮磷钾配合施用。每667m2施尿素25kg左右。大棚内栽培菜豆可增施二氧化碳,浓度800~1000mg/kg。在菜豆生产中不允许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城市垃圾、污泥和有机肥。
菜豆根系较多,要求土壤在保持湿润的同时,不能使土壤含水量过多,影响通透性。早春大棚菜豆定植时浇水不要太大,以免地温过低,影响缓苗。浇定植水后一直到花蕾露白时,可浇一次小水,以后不再浇水,一直至坐荚后再浇水,以利开花结荚。此阶段以中耕松土为主,目的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最重要的一点是防止徒长。到结荚盛期,浇水量增大,一般每7~10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经常湿润,浇水要均匀,忌忽大忽小。菜豆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5%~75%,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
4.植株调整
菜豆植株抽蔓后,要及时做好吊蔓或插架工作。如果采用吊蔓栽培,引蔓绳的上端不要绑在大棚骨架上,而应绑在菜豆植株上部另设的固定铁丝上。铁丝距离棚面30cm以上,以防止菜豆旺盛生长时,枝蔓、叶片封住棚顶,影响光照,同时避免高温危害。在菜豆植株生育后期要及时摘除收荚后节位以下的病叶、老叶和黄叶,改善通风透光状况,以减少落花落荚。植株长到近棚顶时,可落蔓盘蔓,使整个棚内的植株生长点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南低北高的倾斜面上。插架可用“人”字形架,高1.6m左右,然后引蔓上架。
首先,控制棚内温度。定植后为促进缓苗,棚内需保持较高温度,白天棚温控制在25-28℃,夜温15-20℃。缓苗过后进入正常管理,一般正常天气时,适当延长中午前后通风降温的时间,防止白天气温高于28℃;下午盖草苫的时间适当提前,掌握盖完草苫后棚内温度在20-21℃,棚内夜间土气温不可低于12℃,这样一来,棚内5-10厘米的地温夜间土温度也不低于15℃。昼夜温差拉大,不仅可以优化花芽,而且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利于培养壮棵。此外,适宜的温度管理还可明显缩短苗期,促进油豆提前开花结荚。
其次,控制浇水次数及浇水量,及时中耕松土。定植后土水要浇透,如果地干可再浇土缓苗水。从定植到开花结荚前,浇过定植水和缓苗水后,不可再进行浇水,保持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低于75%,土壤湿度为60%-70%。定植缓苗后至开花前要中耕松土,平均每周中耕土,使土壤保持疏松,促进根系生长。
通风管理。定植后至缓苗结束前一般不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高温,促进缓苗。缓苗后视天气情况适当通风。当棚室内气温超过28℃时即开始放风,通风量由小到大,若放风口开放过大,幼苗因脆嫩敏感而易出现闪苗萎蔫等症状。
豆角喜欢温暖的环境,一般出苗后要将温度维持在10-30°C,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但在夏季35℃以上高温也可以正常结荚,在10℃以下较长时间低温,生长会受到抑制,温度在35℃时豆角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后在25-30℃的温度下生长更加旺盛。
豆角移栽后的温度要达到20度左右。要勤浇水,勤施肥才能长得又旺。豆角才能结的又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0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