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如何提高河蟹最后一壳的成功率和翻倍率

同样规格的河蟹:公蟹2两、母蟹1.5两,有些池塘蜕壳后公蟹在4两以上,母蟹在2.5两以上。

如何提高河蟹最后一壳的成功率和翻倍率

而有些池塘蜕壳后公蟹也就3~3.5两,很少有超过4两的;母蟹也就2~2.5两,很少有超过3两的。

之前规格相差不大,为什么蜕完最后一壳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哪些因素影响最后一壳的翻倍率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因素:水质和营养积累、溶氧。

想保证足够的“发头”,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到精细管理:

一、良好的水质,河蟹“发头”大;水质越好,毒素越少,“发头”越大

螃蟹蜕壳过程,是一个吸水膨胀的过程,如水体中残留着大量有毒物质,如杀蓝藻药物毒素、杀虫药物残留、蓝藻毒素、细菌毒素、氨氮等毒素会直接被螃蟹吸到体内,毒素过多不仅影响螃蟹翻倍率,严重时还会出现大量蜕壳不遂、软壳死亡。

减少水体中的有毒物质, 控制来源是关键: 提醒您蜕壳期勿用刺激性、有毒药物,水浑水变、下雨前后、大量打水、拉草后及时用“ 碧水安 ”解毒,给螃蟹蜕壳提供一个无毒的水环境,防止螃蟹蜕壳“吸水中毒”。

二、充足的营养积累,河蟹“发头”大;营养越足,“发头”越大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蟹塘水温在30℃以上、螃蟹吃食普遍减少,剩料增加;吃料不足导致营养积累受到限制,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减少,体质严重透支。所以大量蜕壳前,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补充充足的营养,快速恢复河蟹体质,为蜕壳积累充足的营养。

温度降低,大部分都开始投喂冰鲜鱼,但冰鲜鱼含有大量杂菌,也含有一种酶,会分解维B等营养成分,长期投喂冰鲜鱼易引起肠炎和维生素缺乏症。“冰鲜宝”含天然大蒜粉、维B和泛酸钙等多种营养,能起到防肠炎、补充营养和增大规格的作用,“冰鲜宝”无副作用,适合长期拌喂。

螃蟹硬壳一般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硬壳过程是一个由刚蜕出来的软壳蟹大量吸水膨胀到一定规格,再慢慢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体内积累的一部分钙质,还需要环境中有大量的可吸收的有机钙。大量蜕壳时如果有机钙缺乏,螃蟹硬壳速度慢,软壳蟹会萎缩,直接影响翻倍率。所以,蜕壳高峰前、中、后泼浇“活力钙”能保证螃蟹正常硬壳,提高翻倍率。另外补充一点蛋氨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对于提高河蟹体质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蜕壳期间要保证塘底溶氧充足。

螃蟹蜕壳时新鳃和老鳃要分离,所需要的氧气是平时的2~3倍, 底层缺氧是导致螃蟹翻壳比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增加塘底溶氧呢?

1、拉掉过密、腐烂的水草,减少水草耗氧。

2、后期高蛋白料投喂大,底层污染重,需要7~10天“底居安”改底一次,降解残饵粪便,减少耗氧,间接增氧( “底居安” 无刺激,蜕壳期放心使用)。

3、环沟水深,螃蟹密度大,缺氧严重,建议蜕壳期环沟干撒 “底加氧” 增氧(“底加氧”增氧时间长,24小时以上)。

4、藻类较少的池塘适当使用“肥水肽Ⅱ”培养有益藻类,提高池塘产氧量。

最后一次蜕壳对养殖螃蟹非常关键,因为最后一次蜕壳翻倍率直接决定螃蟹最后的规格,所以做好最后一次蜕壳的蟹塘管理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祝您养殖成功!

****:

孙领超:13921027160

李安柱:13961261249

地址:社渚镇兴业街123号利洋水产药店(建设银行对面)

利洋水产药店辽中店

随着气温的回升,养殖池塘的冰也逐渐融化,每一年在融冰阶段也会出现一些水质和鱼类疾病方面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些在辽中地区淡水鱼养殖池塘在融冰期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供养殖户朋友们进行借鉴。

一融冰期常见水质处理

1倒藻引起的养殖鱼类上浮

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养殖池塘越冬后出现一些列问题,特别是在融冰期间。近几年冬季温度都比较高且降雪减少,使得池塘在冰下的水温也变化异常,特别是对于底泥来说,由于夏季投喂量较大,过多的残饵粪便堆积在坑底,在经历整个冬季的过度当中,很容易出现翻底现象,底质一出现变动直接导致池塘出现倒藻,经常伴随的是氨氮升高,轮虫大量繁殖。进一步池塘边缘提前解冻,养殖鱼类上浮,严重的会出现大量养殖鱼类死亡。

出现这种现象时首先要加开增氧机,依靠增氧机进行水质处理,降低氨氮、轮虫对池塘的影响。出现鱼类上浮时,立即外泼“碧水安”,“速解安”进行解毒处理水质。以免出现较大的损失。

2溶解氧过高引起的养殖鱼类上浮

由于近些年降雪减少,冰层厚度降低,加上冬季光照足,冰下藻类大量繁殖,产生过多的氧气,加上冰层的覆盖,氧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使冰下氧气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这种现象一旦持续过长也会出现养殖鱼类上浮。

避免这种现象的最好方法也是不定时的打开增氧机,依靠增氧机进行曝气,保证水体平衡。此外,在融冰阶段可以提前开动增氧机使冰层逐渐融化,防止出现在开春风力作用池塘出现迅速融化的现象,如果池塘融化过快,对于饱和溶解氧较高的池塘,养殖鱼类会出现气泡病等症状,在温度较低的春季进一步滋生水霉。

?

冰下溶解氧过高

二常见的鱼类疾病

1水霉病的处理

越冬期池鱼由于气泡病、体表寄生虫和拉网并池等原因造成体表受伤,春季温度较低适合水霉生长,所以每年春季水霉病都比较严重。越冬期及越冬前后尽量减少鱼体受伤,一旦受伤继发水霉病,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病情较为轻的,连续向池中泼洒“新威灭”或“永乐碘”2~3次,控制病情。同时应注意,这两年冬季病毒病(鲤鱼浮肿病毒)的出现同时伴有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谨慎治疗。

2鲤鱼浮肿病的处理

由于鲤鱼浮肿病发病温度范围较广,与水霉病发病温度有较差区间,近两年有一部分池塘在融冰后出现鲤鱼浮肿病爆发,同时也出现水霉病的继发性感染,许多人就按照水霉病进行治疗,治疗后往往加剧了养殖鱼类的死亡。因此,在越冬后养殖池塘鲤鱼发病时要精确的进行确诊,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如发生鲤鱼浮肿病,可选用营养快线+LY-生命素+激活进行控制病情,在鲤鱼浮肿病逐渐转好后,可进一步处理水霉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8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