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十二大菜系分别是哪些?
分析如下:
1、四川菜(川菜):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 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重庆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2017年9月28日,眉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川厨之乡”的称号,眉山菜成为川菜的代表。
2、广东菜(粤菜):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 。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由于广东海外华侨数量占全国六成,因此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3、山东菜(鲁菜):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4、江苏菜(苏菜):?苏菜,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
5、湖南菜(湘菜):湘菜,即湖南菜,在长沙地区又被称为本味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6、福建菜(闽菜):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7、浙江菜(浙菜):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8、安徽菜(徽菜):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徽州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现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
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代表菜品:徽州毛豆腐、红烧臭鳜鱼、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等。
9、 北京菜(京菜):京菜又称京帮菜,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后形成的。
北京以都城的特殊地位,集全国烹饪技术之大成,不断地吸收各地饮食精华,吸收了汉满等民族饮食精华的宫廷风味以及在广东菜基础上兼采各地风味之长形成的谭家菜,也为京帮菜带来了光彩。
京菜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算是烤鸭和涮羊肉。烤鸭是北京的名菜,涮羊肉、烤牛肉、烤羊肉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吃法,辽代墓壁画中就有众人围火锅吃涮羊肉的画面.
10、上海菜(沪菜):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味菜之一。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糖,别具江南风味。
11、陕西菜(陕菜):陕西菜简称陕菜,又称秦菜,是中国地域菜系之一。
陕西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之地,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有利条件,使秦菜能够博采各地的肴馔之精华,兼收各民族佳肴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菜肴之技艺,因而以菜式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千种风味而著称。陕菜作为中国最古老菜系之一,虽然如今名声不太响,但里面藏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和文化。
12、河南菜(豫菜):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菜系 。是对在带有中原传统文化内涵的烹饪理论指导下,运用具备中原地域特点的技术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点和筵席的总称。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当代豫菜是在原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间菜的基础上,根据中原物质条件,逐步积累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及阿拉斯加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日本的山涧溪流中也有生存、据传一位日本樵夫,见此鱼体态优美,十分好看,欲捉到家中饲养观赏。不料,此鱼特别娇贵,未到家中早已气绝身亡。于是便炖了下酒,结果发现肉质特别细嫩、鲜美,非常好吃,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经日本水产专家化验证明:此鱼体内含有大量的DHA、EPA,是人体大脑营养的必需物质,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体内营养极其丰富,是滋补营养的珍品。驯化培育后的虹鳟鱼得到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花“樱花”齐名,并称为“樱鳟”。后来国际—亡其他国家仿效日本,新西兰将此鱼称为“圣鱼”并立法保护。成为国家首脑之间互相馈赠的高档礼品。
1959年,当时周恩来总理在访问朝鲜时,金日成把它作为“国礼”赠给周总理。周总理将虹鳟鱼带回中国,送于毛主席,主席见到此鱼大加赞赏。
虹鳟鱼(Salmo airdneri)鲑形目鲑科鲑属。亦称三文鱼。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山川溪流中。1866年始移殖到美国东部、日本、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东亚地区养殖并增殖。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养殖名贵鱼类。1985年5月首次从甘肃玛曲养殖场引进虹鳟鱼种至青海省海晏县哈达木泉养殖,获成功。
虹鳟体长形、吻园、鳞小。背部和头顶部有苍青色、蓝绿色、黄绿色或棕色。侧面银白色、白色、浅黄绿色或灰色。腹部银白色、白色或灰白色。体侧沿侧线有一条宽而鲜艳的紫红色彩虹纹带,延伸至鱼尾鳍基部,因故而得名。体侧一半或全部布有黑色小斑点。有一脂鳍。
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
虹鳟喜逆流水刺激,引起正常运动,加速体内物质代谢。所以历来对虹鳟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法,其流速为20-30厘米/秒为宜。食性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类、贝类、小鱼等为主要食物,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子和种子。周年摄食,甚至产卵期也照常捕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很好地摄食配合饲料。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较快,寿命通常为8-11年,最大个体可达9千克,天然水体中发现最大个体25千克。
雄鱼2年、雌鱼3年可达性成熟。产卵水温4-13℃,最适水温8-12℃。在天然环境中,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五次的例子。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园者为雌鱼。
虹鳟生长繁殖快:虹鳟鱼的生长因水温、环境条件、摄食情况而有很大差异。在16℃条件下,通常满一年即可长至100~200克,两年可达400~1000克,三年可达1000~2000克,在9℃条件下,一年可长至40~50克,两年达200~300克,三年为800~1000克,最长寿命为8~11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最大个体达7。5千克。通常雄性个体性成熟期在1~5龄,以3~4龄为多,雌性个体以2~6龄的成熟期内4~5龄的个体居多。成熟个体一般在15~40厘米左右。虹鳟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我国适合于养殖虹鳟的冷水水域资源丰富,发展养鳟具有广阔前景。
虹鳟是名贵水产品,肉质肥厚、细嫩、刺少、味鲜、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富含健脑物质(20碳5烯酸)。易于加工,是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名贵鱼食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7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