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行业会是下一个香饽饽吗?
行业成为香饽饽,是指市场需求量大,进入壁垒高(如高 科技 ,行政垄断等),利润空间大,行业内员工收入高,行业内企业效益好。
兽药行业是养殖行业的配套行业。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养殖行业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需求量大,供应量也大,市场竞争很激烈,所以养殖行业从来没有成为香饽饽,兽药行业从来也没有成为香饽饽。
随着创新 科技 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精准营养理论、环境智能控制科学等理论得以在养殖行业广泛应用养殖行业会成为一个现代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将会给企业带来相对(技术)垄断的地位,随之利润也会上升,员工收入也会提高,但距离香饽饽还有相当的路程。
而在可见的范围之内,兽药行业还没有成为香饽饽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畜牧业相关肉蛋奶等产品需求的扩大,我国畜牧业整体发展良好,2017、2018年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总产值有所下降,2019年和2020年逐步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畜牧业总产值为40266.67亿元,创下 历史 新高,增长率为21.75%。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预计2021年中国畜牧业将保持增长态势,达到4.84万亿元左右。
注:根据往年数据发布情况,预计2021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将于2022年7月左右发布。届时以官方发布数据为准。
中国兽药行业主要特征
从我国兽药行业市场来看,在我国畜牧业等相关行业的不断带动下,我国兽药行业的产业格局调整成效已初步显现,大部分企业主动调整生产品种,宠物兽药逐渐成为兽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除此之外,在我国不断发布法律规范兽药质量的北京下,我国兽药市场非法添加情况已得到初步遏制,监督抽检结果通报中重点监控企业数量有所下降,非法添加品种的数量也在降低,预计我国兽药行业未来将迎来更好、更安全的发展。具体特征如下:
兽药企业数量下降但销售额保持增长
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兽药行业企业近年来有所下降。2016年我国兽药企业个数为1666家,完成了472.29亿元的产值。而到了2020年中国兽药行业企业个数降至1633家,却完成620.95亿元的产值。虽然兽药生产企业的个数有所下降,但我国兽药行业仍在畜牧业的发展下保持发展态势。
从我国兽药行业近几年的销售额变化来看,我国兽药行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2016-2020年,国内兽药产品销售规模由472.29亿元增长至620.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7%。
原料药及化药、生物制品占比逐年攀升
从我国兽药行业的细分药物种类来看,兽药正逐步经历中兽药、化药向生物药转移的阶段,其中中药销售额从2015年的9.3%下降到2020年的7.0%,原料药及化药、生物制品占比则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原料药及化药、生物制品将是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重点。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兽药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可以考虑运用区块链技术!每只动物的一切数据可以查询
随着大家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花费都不菲。
知名品牌营销咨询公司 沪深品牌认为: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医院,兽医等行业也开始被人们重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兽药无疑是一片新浪的市场蓝海
今年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如何
2020 年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要点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 脱贫攻坚 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 为深入贯彻落实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全国畜牧总站、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的总体部署及要求,坚持?牛羊提质增效、猪禽转型升级、奶业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发展牛羊产业、恢复生猪生产、推动粮改饲进程、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中心工作,以现代畜牧科技为引领、抓点示范为抓手、技术培训为手段、提质增效为目标,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推进种养循环发展,提升我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综合施策促进全省现代畜禽种业发展
1 、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以省内原种肉羊场、种公牛站、种猪场为种源依托,加强种畜生产的监督检测,提高种畜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在牛、羊、猪优势产区合理布局人工授精站点,大力推广黄牛冻配技术和羊、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开展杂交改良及选育提高技术推广,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成黄牛冻配改良 100 万头、绵羊杂交改良 600 万只(其中肉羊改良 250 万只 ) 、授配母猪 55 万头、推广良种鸡 6000 万羽。做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政策落实及督促检查工作。
2 、加强畜禽种业自主创新。 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甘肃省畜禽种业?十四五?规划( 2020 年? 2025 年)。助力推进?河西肉牛?、?平凉红牛?和?高繁殖力湖羊?等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培育。指导开展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种畜禽生产性能规范化测定,推进省级种畜禽场标准化制种;以引进新建大型种业项目为依托,启动实施生猪种业提升行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3 、强化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 2020 年? 2035 年)。继续做好藏区(甘南州、武威市天祝县、张掖市肃南县)等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调查工作,推进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核工作和种畜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督查工作。
二、示范带动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4 、肉羊杂交繁育技术抓点示范。 以东乡、广河、积石山县为重点,以当地多胎肉羊品种为母本,引进专门化肉羊品种为父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快肉羊高效繁育,建立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点面结合,推广杂交改良和早期断奶、饲料配合、粗饲料加工调制、环境控制、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高效综合养殖技术,夯实肉羊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基础。
5 、肉牛高效繁育技术抓点示范。 在崆峒区、泾川县示范母牛高效繁育、犊牛早期断奶健康培育技术,配套饲草料加工、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生产技术措施,有效缩短母牛生产周期,基本实现?一年一胎?,提升适度规模养殖场母牛养殖效益。
6 、?粮改饲?推广应用抓点示范。 结合产业扶贫,在传统牛羊养殖与玉米种植相对集中优势区域,选点推广集成青贮专用玉米生产应用技术,抓点示范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和牛羊科学饲养技术模式,引导牛羊养殖从传统籽粒秸秆分饲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种养循环,提高牛羊生产效益。
7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抓点示范。 结合?粮改饲?抓点示范区域, 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场区圈舍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堆粪处理场,达到便于清粪除污及雨污分离目的,实现畜禽养殖中小规模条件下粪污减量化目标。集成示范以畜禽粪污堆肥发酵等处理技术为主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效提升畜禽粪污处理综合能力,实现?畜多 - 肥多 - 粮多 - 草多 - 畜多?的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8 、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抓点示范。 在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兰州等养猪重点地区,面向中小规模养猪场(每区 1 ~ 2 个示范点),以品种配套、人工授精、全价饲料、全进全出、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示范内容,以优质猪肉生产为目标,加大以新技术开发为重点的试验示范工作,促进我省生猪稳定生产。
三、多措并举提升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
9 、完善现代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 加强牧草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主要牧草栽培标准化技术规范;推进苜蓿、燕麦等优良饲草品种育种创新,提高牧草良种选育和扩繁能力;加强人工饲草地建设,推广紫花苜蓿、燕麦草、红豆草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推广窖贮、袋贮等青贮技术和?饲草收贮银行?等经营模式;开展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配方优化设计、牧草新品种选育推广等工作。
10 、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我省的畜禽规模化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构建畜牧业标准化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增强创新意识,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挖掘畜禽生产潜力,逐步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我省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甘味?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规模养殖场逐步推行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优化畜牧产业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准确分析生产形势及研判未来走势,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助推我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统筹兼顾促进各项业务工作落实
11 、狠抓粮改饲任务全面落实。 以 50 个牛羊产业大县和 35 个玉米种植大县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生产,力争全年粮改饲面积达到 300 万亩;推广优质饲料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收割、标准化加工和商品化销售模式,总结推广粮改饲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开展粮改饲试点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跟踪评价。
12 、强化生猪恢复生产科技服务。 开展全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及产能恢复情况调研;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 分片区开展生猪安全高效养殖技术培训 , 推广普及非洲猪瘟防控、选种选配等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养殖场户复养信心和复养能力;大力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良种公猪利用率;宣传各地生猪恢复生产的典型和经验,增强养殖信心 ,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13 、开展现代奶业生产技术服务。 开展奶业生产形势调研,加强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健康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及生鲜乳质量;配合做好全省生鲜乳及奶制品生产质量?飞检?工作;协调奶牛养殖场与乳品加工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奶业宣传,普及巴氏杀菌乳、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健康消费。
14 、推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业。 在适宜地区推广林下养殖技术模式,生产绿色优质禽产品;做好肉驴等特色畜牧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品种,增加?特、精、美?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消费需求。
15 、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 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要求,做好 22 个部级固定生产监测县的 145 个监测村固定监测、 246 个生产效益监测户固定监测, 1800 家生猪规模场全覆盖监测, 81 家生鲜乳收购站监测数据的月报工作;做好 15 个畜产品和饲料价格监测县、 7 个主要畜产品交易量监测县固定监测的周报工作;做好 2019 年度草牧业生产年报和畜牧业生产年报的汇总、初审和上报工作。按照省畜牧兽医局部署,做好高台、武山等 9 个县区畜禽生产月度监测工作;指导养殖户充分利用掌上牧云、牧情通等 APP ,完善数据直报手段;根据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要求,完成数据核查、审核上报、形势会商、数据发布等工作,为行业发展、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撑;做好信息统计监测技术培训和统计监测工作绩效考核。
16 、做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撑。 组织开展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典型技术模式调研;以养殖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示范推广粪污运输、贮存、处理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我省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养殖场、不同畜种的粪污全量还田、粪便好氧堆肥、生物质燃料、粪便垫料、污水肥料化利用、栽培基料和粪污动物蛋白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使全省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 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在规模养殖场达到 95% 以上、在大型规模养殖场达到 100% 。
17 、强化畜牧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 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普及推广设施养殖、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全株玉米种植和青贮加工技术,做好现场培训指导与服务;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分层次抓好基层科技人员、养殖场(户)以及农牧民培训;依托畜牧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开展行业职业技术能手培训;指导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结合抓点示范工作,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五、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18 、全面完成产业扶贫及农村人居环境包抓督导。 按照厅党组安排,做好参与的景泰、东乡等全省 19 个贫困县(区)产业扶贫包抓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工作,全面完成督导的各项工作任务。
19 、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产业培育技术服务。 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将贫困县产业培育技术服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选派精兵强将到贫困村(户)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现场技术培训和服务,切实解决产业扶贫中的技术问题,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20 、全力推进贫困村帮扶工作。 集中优势资源,充实帮扶力量,做好礼县桥头镇雀坪村牵头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脱贫致富思路,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产业帮扶计划,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指导合作社规范运行,帮助实施好? 礼县桥头镇雀坪村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项目 ?,探索适宜当地实际的多元产业培育新途径。继续做好礼县草坪乡草坪村结对帮扶工作,对养殖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结对帮扶责任人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2020 年 3 月 25 日
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
中国畜牧养殖业简称牧业,是指牲畜饲养业。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较2018年增长4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22%。
近年来我国对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未来我国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0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综上,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牧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
湖南省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
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养殖业发达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从区域畜牧业发展看,全国27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个省(区)下降。
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TOP10省市分别为湖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等,湖南省增幅最大,达到36.77%;其次为山西省,增幅达32.32%。降幅最大的是北京市,下降了31.47%;其次是贵州省,下降了1.97%。
四川省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
2019年牧业总产值TOP10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与2018相比,四川省超过山东省成为冠军,达到2648亿元;河南河北不变,位列第三、四名,云南省从2018年的第11位前进三位排名第8,内蒙古自治区跌出前10,安徽省前进两位列为第7,黑龙江下降一位列为第6,湖北省、辽宁省退后两位位居第9和第10位。
湖南省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
据国家统计局,2017-2020年中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为142,高于2019年13个点。
具体分省市看,从全国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的湖南省、降幅最大的北京市以及牧业总产值最高的四川省看,可知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最高,达到164.9,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其次为四川省,为136.5,最低的为北京市,为134.5;可知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密切相关。
养殖产业化发展是所有农业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实施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区域应针对各自的区域资源特点,紧跟国家有利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8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