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如何正确使用茶具_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是我们日常喝茶所必备的用具,那么茶具怎么使用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具的使用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使用茶具_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的使用方法

 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2.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3.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5.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9.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0.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1.茶则的使用方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12.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茶具的保养方法

 茶具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泡壶是最好的养壶方法,具体可分以下六点:

 彻底将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使用后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让壶休息

 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 用时才能更吸收。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紫砂壶的保养方法

 1. 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干净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要盖没整个壶。

 2. 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茶叶(您想用此壶来泡的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小心看护,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3. 慢慢的煮1小时左右,移去火源,让壶仍静置在有水覆盖的容器中,慢慢冷却,放置1天。

 4. 次日,取出壶,倒去留在壶内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壶洗涤。重复以上1-3步骤一次。

 5. 次日,取出壶,用热水小心淋壶洗涤。经过此番处理,壶中的气孔均已打开,以待使用。

茶具的配件介绍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5.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具的相关发展

 茶具古代 饮茶 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这一概念与今所说的茶具基本相同。唐宋以来的饮茶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属类饮茶茶具在唐宋以来是少见的。因为金属茶具泡茶远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谓茶道雅桌的,唐以来主要变化较大的饮茶茶具有:茶壶、茶盏(杯)和茶碗。而这几种茶具与饮茶 文化 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供春真姓?龚?。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开始,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偶在茶馆中听到?诸公品茶施茶之论。?顿生感悟,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

 茶盏、茶碗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盏?等陶瓷制品。茶盏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说:?盏杯子。?宋时开始有?茶杯?之名。见《陆游诗》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茶盏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较大的变化。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当时评赏茶盏的质量,还有茶盏表面的细纹,如建安的绀黑茶盏已经精制到?纹路兔毫?的地步,足见陶艺水平很高。再者看?熁火?。?熁火?之意见《广韵》曰?火气上?,又《集韵》?火通也?,熁音协,含烫意。这里?熁火?实指茶杯中热气的散发程度,明清时期,江苏的宝应、高邮一带把?熁火?称为?烫手?。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比 其它 地区产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的好处。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盏一流产品。

古今茶具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时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许多诗人笔下的?茶具?主要指与饮茶有关的茶罏、茶壶、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从大概念来看,依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制茶、盛茶、 烘焙 茶具、饮茶有关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议》提到有?二十四种?茶具,显然,后两者是大概念的茶具,这一概念与今有许多不同。

 「茶」、「壶」两者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上,是有著相当大的关联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讲究茶汤之香气、韵味,而茶壶的欣赏在於外观的视觉、内在骨胎质料的坚润性及吸收茶汤后的肌理变化。茶壶的把玩、鉴赏,亦随著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与层次而异,不论是具有历史年代价值的古壶、宜兴壶、手拉坯壶或是具有台湾文化色彩的陶壶,都各有其吸引人之处。茶壶的好坏也不是以价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从一个创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内涵,这是需要慧眼者与其产生共鸣的。选购时,应考虑其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具,但最重要的还是茶壶的原料、烧成。茶壶的造型变化多

 端、层出不穷,由于市场的变革,使得许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谈不上基本的实用要求。许多人赶著「玩茶壶」的风潮,盲目抢购,至于什么是好玩的茶壶?还是要您用「心」来体会。

茶道用具名称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1、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2、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3、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5、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6、茶针: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扩展资料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就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花鸟鱼虫,蕴意多多,因此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很多人都听说过茶道六君子,茶道六君子是茶道用具的一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名称,一起来看看。

茶道用具名称

 1、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道是指汉族采茶,造茶,煮茶,饮茶的技艺和方式。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茶筒

 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

 茶匙又被叫做茶扒,因为形状像汤匙所以叫做茶匙,它的主要作用是挖取泡过的茶叶。

 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也叫做茶铲,它的作用和茶匙一样,是将茶渣从茶壶里取出来,也有人用它来夹着洗茶杯,这样既防烫又卫生。

 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0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