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技术的技术要点
1、育秧准备。秧地宜选用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秧床宽1.3m左右,以竖放2盘或横放4盘为宜,沟宽40-50厘米。每盘准备营养土1.5公斤左右,营养土选择粘度适中,无草籽的沟土,河塘泥或菜园土加入化学肥或腐熟猪牛粪,充分翻拌均匀。
2、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晒种、消毒、催芽等处理。每亩大田常规稻用种量5-6公斤,杂交稻1-1.5公斤。
3、铺排秧盘,把秧盘整齐地排在做好的秧畦上,秧盘铺好后用木板轻压,使秧盘的秧孔突起部分约1/4陷入泥土。
4、盘内装泥。把调好的营养土装入秧盘内,然后用竹扫把泥浆扫平扫净,使秧盘面基本不留泥土。
5、均匀匀播种。待泥浆沉实到孔深2/3时可播种,播种时要均匀一致,每个秧孔常规稻有5-6粒种子,杂交水稻2-3粒。播后用竹扫帚蘸薄泥浆轻轻塌谷,并扫净盘面泥土。
6、覆盖地膜(遮阳网)。早造气温低时,可采用地膜拱盖为好,秧苗三叶时揭膜。晚造日晒强烈,可采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及时揭去。
7、秧苗管理。(1)育秧全过程以半旱式为主。出苗前不必灌水,二叶期保留沟水,三叶期保持畦面湿润,起秧前3-5天停止灌水,让其自然落干。(2)追肥。1叶1心期施断氮肥,起秧前5-7天施送嫁肥。(3)防治病害。1叶1心期和2叶心期用2.5克/米敌克松粉剂兑水配成800-1000倍液各喷施1次,可预防立枯病和青枯病。 1、整地。整地要做到地平、泥烂,表层有泥浆,无杂草、杂物。土质粘的田块在抛栽前1-2天整好地。沙质田随整随抛。
2、适龄抛栽。抛栽叶龄3叶左右为好。早造秧龄15天左右,晚造12-14天,抛秧先抛70%,再补30%,按2-3米留出一条工作道。抛栽时人应退着走抛,并垂直向上高抛,抛高2.5-3米,使秧苗直入泥浆。
3、施肥。可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进行。
4、水分管理。抛栽时宜为薄皮水,抛后2-3天不进水。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天,茎蘖数苗到达20万左右晒田。中后期干干湿湿。
5、病虫草防治。配套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并根据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1、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肥沃,疏松透气的菜园地或旱地壤土,每亩大田备苗床12―14m2。
2、苗床制作:苗床可制成坑式或平板式,按2m开厢整地,厢面净宽1.4―1.5m,厢深(高)0.3m,厢面宽1.4―1.5m。将堆沤的有机肥80公斤与过钙5―6公斤、草木灰10公斤混匀后施入厢面,同时施入少量腐熟猪粪水,浅翻欠细整平厢面。
3、浇足底水:采用分次浇水的方法浇足浇透苗床底水,使土层内含水量达到充分饱和,以能起“浆”为度。
4、浸种包衣:移栽大田亩备种1公斤,选择“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旱育抛秧型(又名“无盘抛秧剂”)包衣,每袋(350克)拌种剂拌1―1.2公斤种子。采取“现包即播”的方法,包衣前先将稻种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捞出稻种,沥去多余水分。将种衣剂倒入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5、均匀播种覆膜:采用精量定距播种器将包好的种子均匀播于秧床上,播种后撒上薄层细土盖严种子,起拱盖膜育秧。
6、苗期管理:注意保温保湿,齐苗后揭开膜并一次性补足水分。二叶一心期前后追施断奶肥,移栽前三天追施“送嫁肥”。抛秧前1―2天,用20%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抛秧前一天的下午要浇一次透水,保证拔秧时秧苗根部带有“吸湿泥球”。
水稻苗期管理要求精心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播种—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份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覆膜的出苗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注意出苗后当外面的气温达15度以上时,棚内温度就将达到30℃以上,此时就应早点留小通风口。
二、出苗—1叶1心期
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系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烧苗。要注意在背风面通风,防止摔苗和大风掀棚。
当秧苗长到1叶1心时,用甲霜灵福美双合剂或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立枯病。
三、1叶1心—3叶期
1叶1心—2叶1心(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时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份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在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
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后,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
防治方法;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
在2.5叶时要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0g,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烧苗。
四、3叶—插秧
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掀起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以不盖棚裙。插秧前要掀棚炼苗3-5d,这样插秧后返青快,成活率高。
在插秧前3-4d追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铵50-60g,施肥后用清水洗苗防止烧苗。
为了预防潜叶蝇,在插秧前1-2d用40%氧化乐果乳油兑水800倍,在无露水时,避开中午进行喷雾。插前人工拔一遍大草及恶苗病株。
当前我市水田苗床管理最突出的的问题就是炼苗始期太晚。要想培育出壮苗,必须在一叶一心时就开始通风炼苗,刚开始在床背面小通风,随着温度、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通风量,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2度以上时可揭膜完全通风。苗炼好了,秧自然壮,这也为水稻后期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正如俗话所说:秧好半年粮,壮秧三分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