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低温育苗技术有哪些?
北方受寒流的影响比较大,水稻秧苗易受不同程度的冷害和冻害,给秧田管理和本田插秧造成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插秧进程。为搞好秧田管理,减轻低温危害,特提出以下水稻苗床管理及插秧技术意见。
(1)抗低温措施。①大棚育苗,应减少、延缓通风,棚周围要围好草帘,棚内平铺地膜,并可在夜里1:00~2:00用盆生火或生烟增温;小棚育苗,要根据天气预报,棚上增加覆盖物,密闭保温,遇有霜冻,可以在棚内点蜡烛或生烟增温防冻。②对已受冻的秧苗要加强苗床管理,在日出前灌凉水缓苗,日出后,床面要平铺草苫,防止强光照射和避免温度升得过快而加重冷害,切忌高温捂苗;也可叶喷腐殖酸类有机肥料,壮苗促根。等心叶展开,有3片活叶时即可及时插秧。③插秧时遇到低温,要灌深水护苗,灌水要淹没秧心;缺水的地块要在夜里2:00,在上风向地边生火熏烟。④各地要注意气象预报情况,在终霜结束前不要盲目插秧,按规律办事,以免造成更大危害。⑤化控措施。叶面喷施水稻吨田宝,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能力。第一,播种前,用2000毫克/千克通用型水稻吨田宝(30毫升对水15千克)浸种;或者在2叶1心期叶面喷施通用型水稻吨田宝,水稻吨田宝30毫升对水15千克喷施1亩地;第二,拔节期,叶面喷施通用型水稻吨田宝,水稻吨田宝30毫升对水15千克喷施1亩地;第三,灌浆期(齐穗期),叶面喷施通用型水稻吨田宝,水稻吨田宝30毫升对水15千克喷施1亩地。
(2)育苗管理措施。
① 温度管理。春季水稻育苗棚内温度普遍偏低,为了控制好苗床温度,要在床中架设温度计(在秧苗最高叶尖下1厘米处),用以观察温度。并随时检查苗床情况是否利于出苗。出苗达80%时及时揭膜,防止白芽、烤苗。8:00以前和16:00以后,中间时间不揭地膜,严格控制各个生育时期温度。
种子发根期: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1叶期苗尖下1厘米处的温度控制在22~25℃,2叶期苗尖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2~24℃,3叶期苗尖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0~22℃,3.1~3.5叶期大通风,与棚外温度相同。
② 水分管理。种子发根期一般不浇水,如发现地膜下有积水或土壤过湿,在白天移开地膜,尽快蒸发撤水,晚上再盖上地膜。如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敲落顶盖,露种处适当覆土,用细嘴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再覆以地膜。1叶期一般要少浇水或不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况。2~3叶期:遵循“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早晚吐水珠变小或午间新叶卷曲,要在8:00前和16:00后,用16℃以上的水适当浇水,1次浇足。3.1~3.5叶期: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
③ 病虫害防治。低温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水稻绵腐病、青枯病和立枯病等低温病害的发生。
水稻绵腐病在水稻播种后5~6天就有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可选用硫酸铜1000倍液喷雾预防水稻绵腐病。
青枯病一般当秧苗长到了3叶期以后开始发病,应做好通风练苗,夜间温度过低时应用草帘盖苗床,尽量降低苗床内的昼夜温差。如青枯病发生严重时,应立即灌水上床或异地寄秧。对已发生病害的苗床,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绵腐病推荐药剂每亩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水稻立枯病推荐使用药剂:a.30%瑞苗清水剂,对水3000倍液,每平方米喷2~3千克。b.97%恶霉灵粉剂,每平方米用量1克,对水浇灌。c.3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后浇灌30~45米2苗床。d.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用1~1.5克,对水浇灌。e.2%宁南霉素水剂,每平方米用12.5~25毫升,对水2~3千克喷洒。f.2%好普水剂,每平方米用5毫升,加适量水苗床喷雾。
④ 化学除草。气温低,苗床湿度大,易发生除草剂药害,因此水稻苗床化学除草必须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氰氟草酯、禾草丹、敌稗等药剂。防除稻稗、匍茎剪股颖可采用莎稗磷、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等药剂。
⑤ 肥料管理。a.掌握施肥量尺度,平衡养分供应。施肥量要按往年常规施肥用量,避免因为秧苗矮小增加施肥量的现象,尤其要控制氮肥用量过多的问题。在具体生产施肥中,可以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的用量比例,缓解造成的磷肥营养不足的僵苗现象、增加硫基钾肥用量增强秧苗生理活性,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水稻抗病能力。b.正确选择好叶面肥品种,促进秧苗生育进程。由于低温原因可能影响生育进程,同时,后期也有可能出现高温而呈现秧苗急速过快生长现象,引发病害、降低秧苗素质,因此,通过叶面肥调控生长,选好叶面肥品种非常重要。生产中在加强苗床管理的基础上,要推荐使用腐殖酸类叶面肥,不用或慎用氨基酸类叶面肥,杜绝喷施“尿素水”等单营养促长行为。c.带肥下地,减少返青缓苗时间。在插秧前3~4天的时间内,在适当控水的条件下施用适量的尿素加二铵追肥或使用腐殖酸类型的叶面肥品种400~500倍液喷施,能起到带肥下田的作用,提高秧苗营养并减少缓苗时间。d.注重使用微量元素肥料,防止生理病害。冷僵型稻田在低温情况下容易发生缺锌等生理病害导致僵苗而影响分蘖,可以在插秧前3~4天向秧苗喷施硫酸锌肥,也可以选择带锌肥的叶面肥喷施。在本田,缺锌症状一般在插秧后20天的时间出现,如果出现缺锌症状,可以使用硫酸锌配合磷酸二氢钾直接喷施以缓解症状。
水稻育秧最快方法 水稻育秧的方式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收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育苗很重要,那么水稻的育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如何育苗才能使水稻高产呢?
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考虑当地条件、种植制度、种植季节、生产方式等因素,根据前茬和后茬选择能保证安全整穗的水稻品种。在双季稻区,应注意早稻和连作晚稻品种生育期的合理匹配。
(2) 种子处理。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90%和85%以上。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浸种、消毒和发芽。种子应干燥1-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然后用盐水或水选择种子。浸种消毒48小时后,用清水冲洗促进发芽,并用适当温度促进发芽。发芽应“快、齐、匀、强”,温度控制在35℃左右。当种子暴露在外时,可以在撒播和晾晒后播种。
(3) 育苗或基质制备。可选择有肥料和酸调节的旱地土或育苗基质进行育苗。旱地育苗应选择中性酸值、孔隙度和通风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害来源的肥沃土壤。为防治青枯病,应做好土壤酸调节和消毒工作;建议采用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以保证育苗安全,培育壮苗。
(4) 适宜播种期。适时播种,我国南方早稻将在气温温暖、苗龄25-30天的3月份播种;南方单季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苗龄15-20天;连作晚稻播种期根据早稻收获情况合理安排,苗龄15-20天。
(5) 流水线精密播种。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合理确定播种量,实现精准播种。华南地区双季常规稻9寸秧盘播种量一般为100-120g/盘,每亩约30盘;杂交水稻播种量可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适当减少。单季杂交水稻9寸秧盘播种量为70-100g/盘,7寸秧盘根据面积进行相应调整。选用堆盘暗出专用秧盘,采用播种均匀、播种量控制准确、浇水适当的机插播线,一次性完成铺盘、摊铺、压榨、浇水、播种、覆盖。装配线末端可配备堆垛机构和自动送料设备。播种前做好机械调试,调整播种量、铺床量、覆盖量、洒水量。
(6) 黑暗中出现堆叠的圆盘。播种后的秧苗盘在流水线上堆放,每25盘堆放一次,顶部放置一个装有土但未播种的秧苗盘,放置6堆秧苗盘,每盘约150盘,用叉车将秧苗盘运至控温控湿的暗苗出苗室。温度控制在32℃左右,湿度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72小时,当种子芽针竖立(芽长0.5-1.0厘米)时,用叉车将其移走,并供应给每个育苗点。
(7) 通过放置盘子来培育幼苗。早稻放在塑料温室或秧苗板上,并建拱形棚保温保湿。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可直接放置在秧苗板上,如有可能,可放入防虫网,在温室内育苗。
(8) 苗木管理。南方稻区早稻播种后,应进行覆膜保温育苗。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低于10℃。注意通风,及时炼苗,防止烂苗、烧苗。注意控水,采用干法育苗,注意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青枯病、恶病质的防治。
(9) 壮苗要求。苗木应有发达的根系,适宜的苗高,强壮的茎干,绿叶,整齐划一。南方早稻叶片3.1-3.5片,苗高12-18cm,苗龄25-30d;单季稻和晚稻有3.5-4.5片叶子,苗高12-20cm,苗龄15-20d。
(10) 虫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青枯病、恶病质、稻蓟马等。防治青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准备和调酸工作。对于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需施用壮苗剂或调酸剂进行土壤调酸处理,调节pH值在6.0以下,同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防治恶病质,首先选择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易感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建议根据用量用氰基酯、咪鲜胺等药剂浸种,并提倡用药物插机。
适宜面积
适合在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预防措施
1.早稻种子堆盘出苗,秧苗盘运出暗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运输前注意阴暗室通风降温1-2小时,然后将秧苗盘移出阴暗室。
2.目前,南方有许多水稻秧苗在生产。幼苗在温室里培育。为了提高苗木的抗逆性,有必要在机器移栽前对苗木进行细化。
1、水育秧法
水育秧是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法,对利用水层保温防寒和防除秧苗杂草有一定作用,且易拔秧,伤苗少,盐碱地秧田淹水,有防盐护苗的作用,但长期淹水,土壤氧气不足,秧苗易徒长及影响秧根下扎,秧苗素质差,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目前已很少采用。
水稻育秧一般需要注意种子质量及种子处理、播种质量、最佳播种期、播种量(密度)、秧田肥水条件、土壤通透性、秧田管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方面。种子质量好是指种子必须有较强的生活力,发芽势强,用这样的种子能够保证较好的种子基础。优质的种子再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晒种),就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
2、湿润育秧法
湿润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该育秧方式容易调节土壤中水气矛盾,播后出苗快,出苗整齐,不易发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于促进出苗扎根,防止烂芽死苗,也能较好地通过水分管理来促进和控制秧苗生长,已成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较为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湿润保温育秧法,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播种后于厢面加盖一层薄膜,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可适时早播,防止烂芽、烂秧,提高成秧率,在早春播种预防低温冷害来说十分必要。
3、旱育秧法
旱育秧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常见的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大棚中)、开闭式薄膜旱育秧等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在肥沃疏松的秧床上,利用塑料软盘或纸筒进行旱育秧。该育秧方法播种期不受水源限制,旱秧地育秧操作方便;适于大、中、小苗的培育,比塑料盘湿润育秧秧龄延长,且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另外,此方法便于统一供种,集中规模育种,并实现商品化供秧。塑盘旱育秧又是适宜机械抛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4、两段育秧法
两段育秧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法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育成多个分蘖的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
这是一种适用于多茬口迟栽秧的育秧技术,优点是成秧率高、用种量少、早发性强,可调节茬口矛盾。尤其适用于麦茬迟栽中稻、双季连作晚稻和杂交稻制种时生育期较长的父本秧。两段育秧可解决早播与迟栽的矛盾,提早出穗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或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
5、塑料软盘育秧法
该方法是从大棚育秧演变而来的一种育秧方式,能提高秧本田比例、降低育秧成本、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苗期不易发病。育出的秧苗可以手工栽插,更利于抛栽。
软盘育秧常用用钙塑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在田间置于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插秧的稀播种,每盘70~80g;机械插秧的密播种,每盘100g,其余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域就种植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