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吴大澄的人物经历

吴大澄(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避清穆宗讳改名为大澄。 吴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 斋、郑 龛 、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 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卒年六十八。

吴大澄的人物经历

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六年出任江西学政。九年,任侍读学士,不久为侍讲学士。后授兵部侍郎。。

同治十一年回京后历任礼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

光绪元年(1875),江苏各州县所征漕粮皆得减免,嘉定宝山二县除外。徐郙与同乡廖寿丰等联名据实上奏,光绪帝谕令户部重新审议二县税额,百姓负担因得减。

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等各省公车会试京师者联名具疏,请都察院代奏。都察院初难之,故迟迟不上。光绪命廷寄问之。都御史史裕德、徐郙始惧,不数日悉上。

光绪二十二年,光绪帝诏命南书房徐郙、李文田等刊刻《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所配图像仿照汉石室画像及宋刻顾恺之绘画风格, 镌刻线条流畅细致,并具西方石印技术风格,为武英殿图文并茂之刻本。《承华事略》为元代谏臣王恽所撰,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绪二十六年拜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世称“徐相国”。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因病告退,次年卒。

徐郙工诗,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得慈禧赏识。

清刘声木《苌楚斋三笔》卷四载:“相国久值南斋,孝钦显皇后(慈禧)晚年专喜篆、隶、绘画,常谕徐郙字有福气,命之兼学篆、隶、山水画。因以贰百金倩吴谷祥绘山水扇面壹百幅,以为临本。久之,不胜其烦,习篆字亦嫌其太苦,曾面奏慈圣,以年老眼花,不能习绘事与篆字,只好学八分书,慈圣允之。”

黄世祚编《嘉定县续志》卷十一《徐郙传》载:“孝钦显后御笔作绘,悉命郙题志,故终身恩眷不衰。” 清代帝王大都雅爱书画,科举考试中亦非常重视书写,状元书家由此产生。以书取士之风,自嘉道之后愈演愈烈,殿试几成书法竞技。清代两万余名进士,多擅书法。

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四位状元,以书法著称者约四十四人。有些状元不仅精于书法,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俗称“状元书法”、“状元书画”。历朝状元如孙承恩、汪绎、王敬铭、周澍、于敏中、钱维城、顾皋、龙启瑞、翁同龢、张之万、徐郙、陆润庠、王仁堪、夏同和、刘春霖等人作品,至今拥趸甚众。

“状元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等人书体为正宗,功力扎实,行楷为主,馆阁体韵。绘画上,笔法缜密,造型准确,敷色清秀,宫廷画风浓郁。

徐郙书法自帖学入手,兼学魏碑,受道光咸丰以来金石学影响。所作行书,洒脱流畅,气韵生动;隶书具汉人规矩,沉稳劲健;楷书结字方正侧入正收,雍容典雅。

金台稚川居士《琉璃厂匾额》称徐颂阁书法“圆润紧凑,超然绝俗,循其笔迹,系宗多宝塔,而运笔浑脱过之”。徐郙书宝瑞丰融”纸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直至民国时期,京沪书坊仍翻印徐郙字帖以牟利。

徐郙也擅山水画。因具有“金石入画”之学养,黄宾虹于《致黄居素札》中评论道:“徐颂阁、张野樵一流,为乾嘉画家所不逮。”

《嘉定县续志》云“孝钦显后御笔作绘,悉命郙题志”。传世慈禧太后画作,多见徐郙行楷诗题,另有题志者如状元陆润庠、探花李文田、进士陆宝忠等人。

慈禧画徐郙题例选:

1. 慈禧 《红梅图》,徐郙题志

2. 慈禧《牡丹图》,徐郙与李文田题志

3. 慈禧《仙山图》,陆宝忠与徐郙题志

4. 慈禧《长春福寿图》扇面,徐郙题志

5. 慈禧《秋菊图》,徐郙与李文田等四人题志

6. 慈禧《芙蓉图》,徐郙题志

7. 慈禧《福寿瑞蔼图》,徐郙题志

8.慈禧《牡丹图》,徐郙题志 光绪庚子、辛丑之间,拳匪倡乱,两宫西狩。英、法、俄、德、美、意、奥、日八国联军入都,分踞京师,划为八段。迨至合肥李文忠公(李鸿章)奉旨入京议和,驻节贤良寺,威焰盛极一时。王公贝勒有来见者,先须下门房。时张玖斋、 王仲襄、京卿善荃以同乡故,恒在门房中,代为接见。

嘉定徐颂阁中堂至贤良寺,文忠呼为老清客。一日为德兵鞭挞,告于文忠,一笑置之。

婺源李理纯侍郎昭炜亦住德国界内,时奉旨署礼部尚书,无端德兵入内,以鞭击之。侍郎诉于文忠,请为复仇。文忠平日呼为顽固大臣,戏谓德兵何故来打。告以正写谢恩折子,正写到“恭谢天恩,恭折仰祈圣鉴事”,德兵入内鞭之。文忠笑曰:“怕写错了?” 答曰:“未错”。又笑曰:“未错即打乎?”并云:“德国鞭子真发旺人,徐颂阁以一鞭而署吏部尚书,李理纯以一鞭而署礼部尚书。” (《凌霄一士随笔》卷六) 徐郙旧藏有高士奇《阑风伏雨图卷》、恽寿平《山水花卉册》、查士标《山水手卷》等名画。

徐郙藏有大量珍贵金石拓片,如宋拓《乙瑛碑》、《庙堂碑》、《绍兴米帖》、明拓《张迁碑》、《史晨碑》等,并与翁同龢、王懿荣等共同鉴赏交流。王懿荣作《为徐颂阁尚书题所藏宋拓虞书〈庙堂碑〉长安本》一诗:“兰亭秘妙覃溪通,千两黄金说涪翁。城武长安合买本,从来唐拓总朦胧。”(《王懿荣集》)

翁同龢与徐郙因书画收藏而关系密切。《翁同龢日记》1887年8月25日记: “颂阁赠余上海米帖,送来齐梅孙托售字画,皆精品,而价极昂:唐林纬乾《深慰帖》黑燕卷,文嘉周天球跋。五百。恽南田扇面十个一册,极精,三百。王著《阁帖》残本二册,三百。董画八叶一册,绢,一百。”

《翁同龢日记》1887年9月6日记:徐郙邀请翁同龢等京城士大夫至家中雅集赏画,中有王时敏《富春图》与恽寿平扇册。

收藏印包括“颂阁所藏”、“嘉定徐郙珍藏之印”、“徐颂阁珍秘”等。

八十回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曾为徐郙所藏。据近人李寿民《还珠楼丛谈》记载:“余曾见有脂砚斋旧抄八十回本《红楼梦》,为徐颂阁氏旧藏。” 1933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得见此抄本,并撰长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48年夏,燕京大学从徐家购得,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3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