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肉苁蓉(《本经》)
类别茎藤类
异名肉松蓉(《吴普本草》),纵蓉(《本草经集注》),地精(《石药尔雅》),金笋(《现代实用中药》),大芸(《青海药材》)。
来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
植物形态①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肉质肥厚,圆柱形,**,不分枝或有时从基部分2~3枝。被多数肉质鳞片状叶,**至褐**,覆瓦状排列,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4~8毫米,在茎下部者较短且排列较紧密,上部者较长,排列较疏松。穗状花序圆柱形,长8~25厘米;宽6~8厘米,花多数而密集;每花的基部有1枚火苞片和2枚对称的小苞片,大苞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与花萼几等长;花萼钟形,淡**或白色,长1~1.3厘米,5浅裂,裂片近圆形,无毛或多少被有绵毛;花冠管状钟形,5浅裂,裂片近圆形,紫色,管部白色;雄蕊4,花药倒卵圆形,先端有短尖的药隔,花药与花丝基部被皱曲的长柔毛;子房上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蒴果椭圆形,2裂。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盐碱地、干河沟沙地、戈壁滩一带。寄生在红沙、盐爪爪、着叶盐爪、珍珠、西伯利亚白刺等植物的根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
②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可达1米。形与肉苁蓉相似,但茎上鳞片状叶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4~8毫米,先端渐尖。花**,大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于光滑,小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稍长于花萼;花萼光滑无毛,裂片边缘有细圆齿。
生于湖边、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的根上。分布内蒙古等地。
③迷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茎基部特别肥厚,直径30~45厘米,鳞片状叶;呈卵状披针形;茎中部较细,直径15~25厘米,鳞片状叶呈长团状披针形。穗状花序长圆形或圆柱形;苞片边缘密被绵毛;花冠裂片边缘具细毛。
生于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根上。
分布内蒙古等地。
采集春、秋均可采收。但以3~5月间采者为好,过时则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晒干,商品称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苁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湖中1~3年后,取出晒干,称为"盐大芸"、"咸大芸"或"咸苁蓉"。
药材①甜苁蓉呈圆柱状而稍扁,一端略细,稍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质坚实,微有韧性,肉质而带油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花白点或裂隙。气微弱,味微甜。
②盐苁蓉形状较不整齐,黑褐色,质较软,外面带有盐霜。断面黑色,气微,味咸。以上均以肉质、条粗长、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
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以内蒙古产量最大。
化学成分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品性中性物质。迷肉苁蓉含有生物碱。
药理作用肉苁蓉稀酒精浸出物加入饮水中饲养幼大鼠,其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快。水浸剂、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证明有降血压作用。肉苁蓉对小鼠有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促进唾液分泌的成分为某种有机酸样物质,呼吸 *** 成分可能力甙类。
炮制肉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如系咸苁蓉,泡尽盐分),润透,切片(纵切),晒干。酒苁蓉:取苁蓉片,用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为度,取出,晾干。(每肉苁蓉100斤,用黄酒3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肉苁蓉),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性味甘酸咸,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酸咸,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咸微辛酸,微温。"
④《玉楸药解》:"甘咸,气平。"
归经入肾、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肾、心包络、命门。"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
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剂。
宜忌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忌经铁器。"
②《本草经疏》:"泄泻禁用,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③《药品化义》:"相火旺,胃肠弱者忌用。"
④《得配本草》;"忌铜、铁。火盛便闭、心虚气胀,皆禁用。"
选方①治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积有十年,痒湿,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肉苁蓉、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远志、续断、杜仲各四分。上七物,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医心方》肉苁蓉丸)
②治下部虚损,腹内疼痛,不喜饮食,平补:肉苁蓉二斤,酒浸三日,细切,焙干,捣罗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肉苁蓉丸)
③补精败,面黑劳伤: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药性论》)
④强筋健髓:苁蓉、蝉鱼。为末,黄精酒丸服之。(《本草拾遗》)
⑤治虚损,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蛇床子、远志(去心)、五味子、防风(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锉)各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盐汤下亦得,渐加至四十丸为度。(《圣惠方》肉苁蓉丸)
⑥治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枣汤每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⑦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结,老人、虚人皆可服:肉苁蓉(酒浸,焙)二两,沉香(别研)一两。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润肠丸)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大肉苁蓉三两,白酒浸,洗去鳞甲,切片,白汤三碗,煎一碗,顿服。(《医学广笔记》)
⑨治消中易饥: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盐汤下二十丸。(《医学指南》)
⑩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⑾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⑿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开水送下。
⒀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⒁破伤风(口禁,身强直)。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提醒您:肉苁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肉苁蓉,味甘温而咸,其功效也很简单,就是专补肾中之水火,最善兴阳。若骤然多用之,亦能滑肠,除此苁蓉别无他用。
神农《本草》言肉苁蓉,是为马精(野马的精液)落地所化之物,马性最*,故用之能兴阳。马精原为肾中所出,故又能益阴。另外马性最动,故骤然多用重用,就易动大便,而不是说肉苁蓉本身能滑利大肠。
所以古人治虚人大便干结,一般是用苁蓉30-60g,水洗出盐味,另用水煮服,即下大便,这就是取其补虚而滑肠作用。尤其是老人不能大便的,用之以通大便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老人的大便闭塞干结,多为精血之不足,肾主二便的生理功能行不通所致,以补通塞,景岳济川煎以此为君正是此意。
此外,肉苁蓉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果是肾阳虚所致的大便偏稀,也可以应用,肉苁蓉兴阳,是补火之物,补火则能坚实大肠。所以肉苁蓉骤用、多用能补而通大便,少用、久用反而能涩,能实大便。
应用肉苁蓉,若能再配伍人参、白术、熟地、山茱萸诸补阴阳之药,就能使人阳物增大,与驴鞭同用效果更佳。凡补肾之药,必上通于心,心得肾之精,而不焦枯,所以补肾精,即补心之气,心气足,则自然也有阳兴的动力。
与其他的助阳之品,如锁阳、*羊藿相比,肉苁蓉还具有益阴的作用,又为马精所化,所以其功力会更大,也更为平和。但可惜的是,被称为“沙漠人参”这么好的药材,现在却质量良莠不齐,用草苁蓉滥竽充数的太多了。凡用肉苁蓉,必须拣其肥大而有鳞甲者,如此才能有神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4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