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如果水稻施肥过量,会有哪些影响呢?

如果水稻施肥过量,会有哪些影响呢?

施肥太多会造成水稻萎蔫

如果水稻施肥过量,会有哪些影响呢?

从物理学视角来剖析,当给水稻施肥太多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即细胞外肥料浓度超过细胞内肥料浓度,简单点说便是水稻外界的肥料比水稻身体内的肥料成分高,由于天地万物都是会趋于均衡的情况,细胞都不除外,外部肥料的浓度超过细胞内部的,转言之便是外部的水分浓度低于细胞内部的,因此细胞内部的水便会向流失,那样会导致水稻少水,发生萎蔫状况。若比较严重施肥过多还有可能造成水稻灼伤幼苗。

假如水稻上肥过量,那会对水稻造成哪些危害?

1.无效分蘖多

若是在水稻分蘖期施用氮肥太多,地面上部生长发育太旺,水稻根茎生长发育慢,促使抽穗因没根给予营养物质,而产生无效分蘖,导致瘪粒。

2.贪青陡长

水稻氮肥过量。

3.水稻倒苗

水稻氮肥施用过量,非常容易使稻株总体一切正常生长发育形状发生改变,如株高过高,叶片太长等,尤其是稻株底端节位变长,茎部苗条,输导组织数小,茎部壁薄,木制化水平低,抗倒伏工作能力弱。

4.引起多种多样病害

水稻氮肥过量,会导致田里人群生长率过大,郁闭性强,渗透性差,叶片葱绿,表层敏感肌肤,有益于病菌繁育浸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稻青虫.柑橘木虱等多种多样病害。会造成稻株在营养成分后期至出穗前时间段发生贪青陡长,使主茎葱绿叶片肥厚,光合速率差,牢固期注浆慢.易迟熟。

对于今天所说的内容,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都可以留言一起讨论,期待你的回复哦!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

水稻氮磷钾施用比例在多少最佳

从土壤中吸收的NH4-N能很快和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进而合成蛋白质。所以,通常水稻体内也不含或很少有NH4-N。为此,水稻植株氮水平判断就不能以直接测定NH4-N来实现,而要通过其他办法。目前一般采用天冬酰胺检出法和碘-淀粉反应法。

(1)天冬酰胺检出法。叶片是否出现天冬酰胺,依稻体氮素营养水平而不同,即氮素营养充足时出现,反之消失。有人以15N作示踪研究,查明进入水稻体的NH+4最初出现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上,其次是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等,故认为NH+4直接进入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其他都是通过氨基转移作用而二次生成的,所以说天冬酰胺是氮的一种贮藏形式,通常只有在氮素充足或过量时才会出现,因此如有天冬酰胺检出,即表明水稻不缺氮,一般不宜施用穗肥。天冬酰胺检出敏感部位为未展开针状叶绿色部分。

此外,穗肥诊断也可改用测定氨基酸总量的方法,因氨基酸总量与水稻体内当时的氮素水平呈正相关。测定原理是利用水合茚三酮能与游离氨基酸(包括酰胺)发生反应呈现紫蓝色,从而可以推断水稻含氮水平。但其敏感部位与天冬酰胺不同,不是针叶而是下位老叶的叶鞘。

(2)碘-淀粉反应法。水稻生育进入幼穗分化期以后,叶鞘组织开始有淀粉积累(前期也可能有,但不稳定),其积累量和稻体含氮量成负相关。

水稻叶片含氮量与叶鞘淀粉含量

稻体含氮量由低到高,淀粉含量由高到低。又由于淀粉在叶鞘的积累是由基部向上逐步上升的,因此,只要检查叶鞘淀粉积累高度,就能大致判断稻体含氮量的高低。据研究认为,一般生理成熟的叶片叶鞘,淀粉积累到2/3或3/4高度时,表明稻体缺氮,施用穗肥都能获得显著增产。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氮磷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5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