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山茶树病虫害如何防治

山楂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山茶树病虫害如何防治

摘要:山楂属于落叶小乔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果实较小,类球形,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主产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山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所以山楂在我国深受人民喜欢。文章主要从山楂树病虫害方面加以论述,为山楂树的种植保收提供参考。关键词:叶黄斑病毒;日灼症;茶黄毒蛾

1叶黄斑病毒病感病植株叶片出现黄色斑驳或彩斑,一般黄色。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为山茶叶黄斑病毒。据试验,嫁接可以传染山茶叶黄斑病毒病。病株作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现此病病。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2斑点病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 2 毫米 -7 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传染途径病害在 4-9 月都有发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喷洒 75% 百菌清 600 倍液,或 0.15% 高锰酸钾液。

3网饼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已充分展开的新叶上,老叶受害少。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小点,淡绿色,边缘不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暗褐色,病组织变厚,有时向上反卷,叶片背面沿着叶脉出现网状突起,故称网饼病。 病原为网状外担菌,网状外担菌属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菌目。病斑上的网状突起病菌的菌丝,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子实层。子实层上为许多担子及担孢子,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顶端稍膨大,基部稍尖,大小 65-135 × 3-4 微米,无色,无隔膜。担子顶端生 4 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 1 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透明,单胞,倒卵形,或短棍棒形,大小 8-12 × 3-4 微米,萌发时中间形成分隔。病菌以菌丝在植株的病叶上越冬,但不能在落叶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南京地区 3 月下旬开始发病,全年以 4-6 月, 9-10 月间发生较重。潜育期和孢子形成期较长,在适温条件下,潜育期 10-23 天,孢子形成期约 2 个月。有多次再侵染。温暖( 22-27 ℃)、高湿、多雾、少日照、通风不良及植株生长稠嫩的易于发病。防治方法:在引种山茶苗时,应注意检查,不要把此病带入。种植不宜过密,注意通风透光,使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在病害发生期,可喷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1 ∶ 0.5 ∶ 160 波尔多液。

4灰霉病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发病后,病部呈水渍状,褪色。最后,花瓣变褐腐烂,花朵脱落。病原为灰葡萄孢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传染途径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防治方法: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摘除病花,集中销毁或深埋于土中;发病初期,喷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 扑海因 1500 倍液。

5山楂花腐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腐烂。叶片发病,最初发生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病叶枯萎。防治方法:秋季彻底清扫果园,清除病僵果,集中烧毁,深埋,减少侵染源;早春翻地。将地面病僵果深翻至 15 厘米以下;对地面进行喷药处理。 4 月底以前,对整个果园的地面,重点在树冠下地面撒石灰粉;药剂树上防治: 50% 展叶和全部展叶时喷药两次防叶腐。药剂有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盛花期再喷一次,可防花腐及果腐。

6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发病,病部布白粉,呈绒毯状,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梢受害,除出现白粉外,生长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卷缩扭曲,严重时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清扫果园,清扫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发芽前喷 5 度石硫合剂,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多,喷 5 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 1-2 次 0.3 度石硫合剂或 25% 粉锈宁 1000-1500 倍液。

7桃小食心虫在 6 月中旬,树盘喷 100-150 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 7 月初和 8 月上中旬,树上喷 1500 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幼虫。

8山楂红蜘蛛早春时把树上老皮、翘皮刮掉后进行焚毁、杀灭越冬的成虫;喷洒菊酯类 2000 倍液、 20% 三氯杀螨乳油 800 倍液、 73% 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以及杀卵作用较好的 50% 尼索郎乳油 2000 倍液,根据发生量及防治效果确定具体喷药时机和次数。

9红蜡蚧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国外日本、印度、美国等有分布。多聚集于枝梢上吸取汁液、叶片上亦有寄生。树体受害后,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雌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的蜡壳覆盖。蜡壳呈暗红色,长约 4 毫米,高约 2.5 毫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有 4 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体极鼓起。虫体紫红色,触角 6 节,第三节最长。雄成虫体长 1 毫米,翅展 2.4 毫米。若虫孵化后,离母体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蜡器官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蜡质,背面呈马蹄形,侧面呈斑点状,均粉白色。以后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增厚,雄虫在前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雄虫化蛹时,分泌一层较薄的白色蜡茧,化蛹其中。

一、炭疽病

症状:炭疽病是山茶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非常的高。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了叶片边缘、叶尖和叶脉的两边,刚开始出现暗绿色的斑纹,之后扩大变成不规则的大斑点,颜色也从褐色变成黑色的,到了严重时期,整个叶片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叶片大量的落下。

防治:在冬季的时候剪除病枝病叶,还要彻底清除病叶部分,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可以喷一点波尔多液。

二、锈壁虱

症状:感染了这个虫害之后,会导致叶片的背面变黄,看起来就好像是生锈了一样,还会导致叶片发生扭曲。

防治:防治这个虫害,可以用百菌清和三氯杀螨醇,对于感染了的叶片要及时的剪除。

三、介壳虫

症状:介壳虫会危害山茶的叶片、果实和枝条,趴在上面吸食汁液,导致枝条枯萎,严重的时候导致整个植株都死掉。

防治:要是受害的程度还比较的轻,可以先人工清除,用棉球蘸取一点酒精,然后将虫子搓下来。

山茶易患灰霉病炭疽病煤烟病等,除了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掉外,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喷洒防灰霉病;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炭疽病常见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茶细蛾日本蓟马等,应及时防治

抢首赞

1、山茶灰斑病。发病早期摘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也包括越冬前病、落叶的清除,深埋或烧毁。新叶长出后,喷洒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

1、160-200倍式波尔多液,隔10天1次;

6-9月间共喷4-5次。

2、山茶斑点病。摘除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0.15%高锰酸钾液。

3、茶黄毒蛾:幼虫群集时,可摘除虫叶。摘时不要触及毒毛。幼虫发生初期,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4、茶二叉蚜。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或被害枝,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在生长季节进行摘心或抹芽,除去被害的和抽发不整齐的新梢。减少蚜虫食料,以压低虫数。保护利用天敌在气温高,天敌繁殖快,数量大的季节,应尽量不喷约或少喷防治,或喷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以免杀灭天敌。或重点选喷蚜虫为害严重的树,保护天敌。在天敌数量少的树上,可人工引移、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消灭蚜虫。

1、山茶叶黄斑病毒病:感病植株叶片出现黄色斑驳或彩斑,一般黄色。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

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2、山茶斑点病: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2毫米-7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0.15%高锰酸钾液。

3、山茶灰斑病:又叫轮斑病、轮纹病,为山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新梢。叶上病斑近圆形、半圆形,褐色,大小1-2厘米。扩大后病斑中心变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明显隆起。病斑与周围的健全组织界限分明。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较粗大,严重时落叶。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山茶树为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中国年产量仅有20万吨左右,极其珍贵。下面就为大家讲下山茶树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茶黄毒蛾

症状: 发生严重时能将山茶等的叶片食光,并可食害嫩枝皮层和花蕾。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触及,会引起皮肤奇痒和红肿。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20-28毫米。雌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6-35毫米。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两端弯。卵 扁圆形,淡黄色。直径约0.8毫米。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幼虫 体长10-25毫米。头部黄棕色,有光泽,具褐色小点。体黄棕色,圆筒形。各体节背、侧面多具黑瘤数枚,瘤上族生黄色毒毛。

防治方法:

1、幼虫群集时,可摘除虫叶。摘时不要触及毒毛。

2、幼虫发生初期,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红蜡蚧

形态特征: 雌虫 椭圆形,背面有较厚的蜡壳覆盖。蜡壳呈暗红色,长约4毫米,高约2.5毫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体极鼓起。虫体紫红色,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雄成虫体长1毫米,翅展2.4毫米。卵 椭圆形,淡红色,长0.3毫米,两端稍细。若虫 初孵时呈扁平椭圆形,长0.4毫米,暗红色,腹端有2长毛。

2龄时成广椭圆形,稍突起,暗红色,体表披白色蜡质;

3龄时蜡质增厚。前蛹和蛹 蜡壳暗红色,长形。蛹体长1.2毫米,淡黄色,茧椭圆形,暗红色,长1.5毫米。

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雌虫产卵盛期。雌若虫蜕皮3次,第一龄约经20天;第二龄23天-25天;第三龄约30-35天。9月上旬成熟交尾后越冬。雄虫第一龄若虫期与雌虫同,第二龄若虫期40-45天,前蛹期1-2日,蛹期2-6日。雄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寿命甚短,仅1-2天。越冬雌虫产卵于体下,产卵期长可达一个月。每雌可产卵200-500余粒。初孵若虫离母体后移至新梢。群集于新叶及嫩枝上,多在受阳光的外侧枝梢上寄生,树冠内膛枝叶较少。若虫孵化后,离母体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蜡器官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蜡质,背面呈马蹄形,侧面呈斑点状,均粉白色。以后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增厚,雄虫在前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雄虫化蛹时,分泌一层较薄的白色蜡茧,化蛹其中。

三、茶细蛾

为害特点: 将叶尖向叶背面卷结成三角形虫包,居于包内取食。转移他叶时则另行卷包取食。一般一包内1虫,偶尔一包内有2-4头幼虫。幼虫老熟后在虫包上咬一孔洞爬出,转移到下部老叶或成叶背面靠近主脉处结茧化蛹,一般一叶结茧1个,也有的一叶上结2-3个的。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6毫米,翅展10-13毫米。头、胸暗褐色。触角丝状、褐色。颜面密布黄色鳞片。前翅褐色,带有紫色光泽,前缘中央偏基部有三角形金黄色斑纹。后翅褐色,缘毛长。腹部背面暗褐色,腹面金黄色。卵 扁椭圆形,长径0.3-0.5毫米。无色,半透明,有光泽,近孵化时变混虫。 幼虫 体乳白色,半透明。口器褐色,单眼黑色。老熟幼虫体长8-10毫米。头小、胸部大,腹部由前向后渐细,呈圆筒形、半透明,能透见体内紫黑色内脏,体表生有白色细毛。腹足3对。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三角苞内的幼虫。在幼虫孵化初期喷布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中的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10%二氯醚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

四、茶二叉蚜

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 体长卵形,长、宽1.8-0.83毫米。活虫体黑褐色或桔红色褐色。若虫 1龄若虫淡棕黄色,体长0.2-0.5毫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或被害枝,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在生长季节进行摘心或抹芽,除去被害的和抽发不整齐的新梢。减少蚜虫食料,以压低虫数。保护利用天敌 在气温高,天敌繁殖快,数量大的季节,应尽量不喷约或少喷防治,或喷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以免杀灭天敌。或重点选喷蚜虫为害严重的树,保护天敌。在天敌数量少的树上,可人工引移、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消灭蚜虫。

2、药剂防治: 在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为害的时候,应在春季及早喷约杀蚜,以免扩大蔓延;

5-6月喷药保护新梢,8月喷药保护秋梢。可掌握在25%的新梢上发现有少数蚜虫时开始喷药。防治蚜虫的药剂种类很多,有效或常用药剂有: 2.5%鱼藤精500-600倍液;洗衣粉300-1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菊酯类杀虫剂:2.5%敌杀死乳油2500-5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 低浓度有机磷杀虫剂与机油乳剂1:70:3500混合液; 有机磷杀虫剂: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等。上述不同类型药剂应当交替使用,有机磷杀虫及菊酯类杀虫剂对天敌的杀伤大,应当少用。

五、侧多食跗线螨

为害状 :主要危害嫩叶和嫩茎。被害部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受害严重时,叶片沿外缘向叶背卷曲,叶肉增厚,叶片变硬变脆,嫩梢扭曲畸形。 形态特征 成螨 雌成螨卵圆形。长170-249微米,宽111-164微米。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卵 椭圆形。长100-110微米。无色透明,将孵化时淡绿色,卵表面有纵向排列的白色小疣突,每行有小疣突6-8个。幼螨 初孵化的幼螨近椭圆形,乳白色,取食后为淡绿色,后体呈棱形,体末有明显的分节现象,腹部末端为圆锥形,着生刚毛1对。足3对。若螨 体长椭圆形,长150微米,体末分节消失。足4对。

防治方法:

对引进的苗木、接穗、插条等,应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此螨寄生,必须经过防治再引种栽植。防治药剂可参照田间防治的药剂使用。在发生期,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氯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关良好的效果,如连续发生较多,可每隔5-7天再喷几次。

以上可供参考,欢迎大家积极分享,谢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