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瘟病正确的描述是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8 07:56:02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等,是由稻瘟病原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的一种病害。稻瘟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其中以亚洲、非洲稻区发病为重。在中国地区一般山区重于平原,粳、糯重于籼稻,除华南稻区早稻重于晚稻外,其他稻区晚稻重于早稻。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
1、苗瘟症状
苗瘟因秧苗受害时期不同,分为苗瘟和苗叶瘟。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发生,秧苗变褐枯死,三叶期以后发生的称为苗叶瘟,常发生于晚稻秧田和塑料薄膜育秧的田块。
2、叶瘟症状
叶瘟指田期稻株叶片发病。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盛发,病菌侵染叶片初期产生水溃状褐点,感病品种很快形成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
3、穗瘟症状
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亦有的在叶梢中尚未完全外露时即受侵染。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病斑长可达3-4厘米。
4、节瘟症状
患节瘟水稻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有时病班可上下伸延到节间,也有的在节间产生长条状黑褐色病班。多湿条件下,病节上产生一层青灰色衢,后期病节于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5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