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牛筋草
(《纲目拾遗》)
异名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偏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
采集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①《百草镜》:"行血,长力。"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
选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提醒您:牛筋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牛根草有什么功效?
周末和朋友闲聊采野菜,俺就想起了美味的牛膝,现拍下来和朋友们分享:山中野菜---牛膝,也称土牛膝,本地叫牛胳膝,愿它能给朋友们带来好口福。牛膝是一味常见常用的中药,其尖叶当野菜俺是近几年才知道的,经多次食用,味道和口感都很好,据称长期食用还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有些神啊,呵呵。对时下的一些富贵病更是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用药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采摘经(本人经验):牛膝喜生长在山坡林缘,村舍屋旁,山坡草丛,特别是在山涧小溪边且又阳光充足,土地干燥的地方,其三四十米附近都是它们最好的生长点,春夏两季常可在市郊的小河小沟边找到,寻觅时,如见到一棵小苗即可在附近找到它们的众多兄弟。食用取其嫩尖叶部分,有时找到几棵大点的‘牛胳膝’其枝节末端的嫩尖即可采摘到一盘美味菜肴,用平时常做青菜的制作方式炒食即可享用。(其嫩尖叶部分据资料有称和根部有相同的作用)[引注: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野菜桌上珍品,草药世间灵丹。
-----凤莎紫?赠
山中野菜,不可小视。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能补肝肾,会强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大名牛膝,朋友细叙。秋风徐徐,天气转凉,养生健康,早晚天冷,增加衣裳,小心着凉,饮食清淡,保护肠胃,劳逸结合,心情舒畅,身体保重,快乐无恙!
海浪的声音?赠
拍成于2011年10月7日
秋末就结籽了,其后是取根采药的季节。
其枝互生,叶互生。
可见膨大的膝节(此者为小比例)“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
根部,是上好的药材,也可做成美味的保健药膳。
枝节点似牛膝关节,据称因此而得名。
找到的一棵小嫩苗。本地夏天可长成一米多高的小树状,也是采摘食用的好季节。
在这样的富水地方,左右两岸几十米的山坡林边常可找到它们。
本人拍成于此小河右岸的山坡小路边,喜成片生长,也见和其它草木间杂共生。
自己动手:虽进深秋,在大树的荫蔽下,仍可找见牛膝嫩枝,一会的功夫,两盘菜量的鲜叶和牛膝到了厨房
草根(土牛膝)
小菜一碟(放点红辣椒会好看些),清香宜人,嫩爽可口。
附部分引用资料:
药名:牛膝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牛膝,今出近道,蔡州者最良。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乃云有雌雄,雄者茎紫色而节大者为胜尔。
2.《日华子本草》:牛膝,怀州者长白,近道、苏州者色紫。
3.《本草图经》:牛膝,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此有二种,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根极长大而柔润者佳。叶亦可单用。
4.《纲目》: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秋间收子,至春种之,其苗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菜而长,且尖SHAO。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九月末取根,水中浸两宿,挼去皮,裹扎暴干,虽白直可贵,而挼去白汁,入药不如留皮者力大也。嫩苗可作菜茹。按陈日华《经验方》云:老人久苦淋疾,百药不效,偶见临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又叶朝议亲人患血淋,流下小便在盆内,凝如蒟篛,百治不效,一村医用牛膝根煎浓汁,日饮五服,名地髓汤,虽未即愈,而血色渐淡,久乃复旧,后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因检本草,见《肘后方》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用牛膝并叶,以酒煮服之,今再拈出,表其神功。又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用川牛膝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一妇患此十年,服之得效。土牛膝亦可。或入麝香、乳香尤良。
目前中药处方中所出现牛膝通常是指苋科多年草本植物怀牛膝或川牛膝的根,或直接注明怀牛膝、川牛膝。前者主产于河南焦作地区;后者主产于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其茎、节形状确如牛之膝骨,故名。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
1.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2、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
3.还有一种野生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上牛膝的根及根茎。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
用法
1、引血下行、利尿通淋多生用
2.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
3.盐炙后,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为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牛根草又叫牛磕膝。属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
一、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用价值
(1)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
(2)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
(3)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
(4)功效: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5)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2、相关配伍
(1)小儿行迟:
三岁不能行者,用此便走。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二钱半,为末。每服五分,米饮入酒二、三点调服。
(2)胞衣不下:
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
(3)妊妇胎动,母欲死,子尚在,以此下之:
水银、朱砂各半两。研膏。以牛膝半两,水五大盏。煎汁,入蜜调服半匙。
二、牛根草的形态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
2、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
3、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2-7.5厘米,顶端尾尖,尖长5-10毫米,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有贴生或开展柔毛;
4、叶柄长5-30毫米,有柔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3-5厘米,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厘米,有白色柔毛。
扩展资料:
牛根草生于山坡林下,海拔200-1750米。属下种类:
1、牛膝(原变型)
小叶牛膝 Achyranthes ogatai Yamamoto, Suppl. Icon. Formos. 3: 23. f. 9. 1927,和牛膝相近,但叶较小,披针形,少数卵形,长3-5.5厘米,宽1.5-2厘米。牛膝叶片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本种可视为牛膝的异名。
2、红叶牛膝(新变型)
根淡红色至红色,叶片下面紫红色至深紫红色,花序带紫红色。产四川,野生山坡或栽培。
3、少毛牛膝(变种)
根细瘦;全株比牛膝毛少;穗状花序较长,花排列较疏;小苞片的刺比花被片短;花被片有3脉;退化雄蕊顶端截形,有不整齐齿牙或不显明2浅裂。产安徽、浙江、湖南。生于林下荫地。日本分布。
百度百科-牛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