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富镇的简介
东富镇位于醴陵东南部,距城区5.6公里,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000余人,有劳动力2.2万人。有耕地2130公顷,林地5670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国家标准,是长江流域第一批消灭宜林荒地的乡镇,同时也是“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核心启动区。
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将发挥两地各自优势,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生化、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烟花鞭炮、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形成产业集群。
醴陵市辖乡。1949年属楚东乡,1950年属第三区,1951年属第四区,1956年为林仪乡,1958年属八里坳公社,1968年以纪念地东富寺改名为东富公社,1984年改东富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2.6万。乡政府驻叉路口。辖栗村、西塘铺、包冲、普济庵、同桥、庵冲、楚东桥、新关、龙源冲、莲花村、花木村、东富、承天桥、高塘、毛江桥、早禾塘、小洞塘、石坝上、北冲、西林、大星塘、四柱坪、杨梅塘、凤仪塘、台子上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鞭炮、耐火材料、皮鞋、印刷、纸质包装箱、水泥制品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东富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的旧址。
株洲的醴陵市是湖南的东大门,而东富镇又在醴陵市的最东边。湖南的行政版图极似一个人头,株洲就是这个头 像的鼻梁,而东富镇正好处在鼻尖的位置。
东富镇因东富寺而得名,东富寺坐落在东富村,是一座不大的庙宇,建筑结构是湖南乡间最常见的那种,不甚出奇。出奇的是,寺庙大门上的“东富寺”三字,“富”字缺了上头的那一点。
“相传该庙建成之日,村里的长者邀请过路的一位秀才来题写寺名,那秀才看到东富村一带贫困落后,故意少写了富字上的一点,暗讽此地一点都不富。”民间掌故,东富镇党委书记付方华信手拈来。
该镇已形成建筑、陶瓷、橡胶制品、鞭炮烟花、包装印刷、帆布手套等6大经济支柱产业。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64亿元,企业增加值2.9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900万元,完成地方税收824.3万元,国税入库7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0元,同比增长6.5%。
如今的东富,已变了模样。东富镇101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03家企业,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近5000元。尤为人称奇的是,这个4.9万人的镇竟有3000多外来打工者。该镇70%的劳动力每月有工资收入,已由农业镇变成了工业镇。
袁隆平培养出的杂交水稻,主要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比如粮食短缺的时候,用来充饥的。普通人日常吃的很少,我们日常吃的是粳米,口感好。杂交水稻的大米是籼米,口感不如粳米。改革开放前,有很长段时间,中国人吃不饱饭,1976年开始,国家大范围推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1988年全国已有一半稻田种上了袁隆平的水稻,产量提高,中国人不用再饿肚子。
普通人日常吃的米,一般是东北大米、泰国香米或者是日本进口秋田小町大米,这些大米吃起来口感好,味道香,杂交水稻的口感可并不好。到现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种植面积已缩小不超过8.542%,退出了主要稻米品种。
但粮食安全是中国最最重视的,缺粮的后果就是饿死千万人。国家要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就是要在极端情况下,也要保证全国人民有饭吃。袁隆平最新的研究成果,要推向非洲,去解决非洲人民的粮食问题,所以说袁隆平也是非洲人民的恩人,非洲人民也感谢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2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