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杂交水稻有用吗

杂交水稻当然有用。

杂交水稻有用吗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

杂交水稻的意义:

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我国人民完全摆脱了饥饿,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中国农业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好消息,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法水稻,国际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

2、我国通过长期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一般来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我国10亿人的粮食问题。

3、杂交水稻是选择两种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水稻品种,其优良的特性和互补的杂交,生产具有杂交优势的第一代杂交,叶片面积系数大于传统水稻,耳朵多,光合作用强,自然生产更多的有机物,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1、整地,格按要求精细整地,使排灌顺畅,边界平整,无杂草,无积水,并按边界宽度4至6m开挖一条深0.1m、沟宽0.6m。

2、适时早播,合理安排播种期是保证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3、选择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做好种子发芽消毒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浸种,一般浸种12至18小时,不催芽直接播种,湿育苗为最佳。

5、在发芽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及时的通风。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30至35℃。当温度超过45℃时,会导致发芽燃烧。超过80%的种子可以在破胸后播种。

6、杂交稻种子18.75 kg/公顷,一般比正常育苗增加15%至20%,播种均匀,播种后埋芽。谷芽可以用木板轻轻踏入土壤,防止鸟类和鼠害。

700公斤,800公斤,841公斤,袁隆平院士的农民搭档在稻田里连创奇迹,亩产900公斤也将指目可待…… 八月,正是水稻扬花抽穗的时节。站在田埂放眼望去,一片碧绿的禾苗随风荡漾,湿热清新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稻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在隆回县羊古坳雷峰村的一块田地旁仔细察看就会发现,与相邻田垄的禾苗比,这里的禾苗根深叶茂,杆儿粗壮,结籽饱满繁密。原来,这是一片“养在深闺”中的水稻高产示范田。

 雷峰村位于隆回县西北部,望云山脚下,魏源湖旁。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非常有利超级水稻的生长和高产。省政协副主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专家慧眼识宝地,一举相中这里作为国家科技部863水稻高产攻关目标试验田。

 而这片田的耕种者王化永,正一步步实现着他的高产梦想。

 

 为梦想弃商为农

 

 王化永对粮食的关注与他从小的经历分不开。

 1970年,王化永出生于隆回县羊古坳乡赵家冲村,五兄妹中排行第四。读高中时,他还吃不饱饭,经常是一整天里只有晚上才能回家吃上一碗红薯饭,中午就在学校里吃一包红薯丝。对于饥饿的滋味,他有着太深刻的体会。这段青涩岁月不仅给他留下了最难忘的饥饿滋味,还有难以治愈的胃病。也让他萌生了,要努力学习本领,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不挨饿的美丽梦想。

 1988年高中毕业时,王化永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在长沙一家红砖厂打工。几年时间,王化永便熟悉了红砖厂的各个生产流程。1997年,王化永承包了湘乡市第三建筑材料厂下属的砖厂。通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让工厂起死回生,并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9年,隆回县茶山砖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听到此讯,王化永毅然转让湘乡的砖厂,返回家乡承包茶山砖厂。短短两年时间,由于经营管理有方,茶山砖厂成为全县产品质量最好销量最畅的红砖厂。几年之后,王化永迈进了百万富翁的行列。2007年,王化永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虽然在企业界他已是名利双收,但是他却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粮食问题情有独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悄然发生了转折,粮食由供求平衡逐步转向供求偏紧。随着粮食供求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 0年里爆发了波及世界的粮食危机。一些国家粮食严重短缺,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库消比安全线骤然跌破,有些国家叫停粮食出口。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上涨1倍以上。泰国100%B2级白米曼谷离岸价由2008年1月份的385美元,吨上涨到5月份的938美元,上涨2.4倍。

 这些悄悄发生的变化,激起了王化永心中一直未能抹去的梦想――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衣锦还乡”重操旧业,种田!

 这让他的企业员工、亲友大为震惊。尤其是他的家人,一致反对。他爱人反对最坚决:现在做生意一年能赚几十万元,却要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我们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深知种田的艰苦。作为丈夫,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怕我累坏了。”王化永理解妻子,但他仍然割舍不下自己的梦想。

 他劝慰妻子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子汉就要立志为国分忧,放弃赚钱回家种田不是头脑发热,不是心血来潮。粮安天下,无粮不稳。我做过调查研究,现在种田的主力军都外出打工了,而留守在家的都是些‘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致使‘有田无人去种、种田产量不高’。这样下去,一旦出现粮荒,后果不堪设想!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分忧。如果我回乡种地,做出高产示范田,探索出一条高产新路子,鼓起乡亲们的种田信心,也吸引那些在外打工的‘主力军’回乡来 ‘重操旧业’,为粮安天下做出一份贡献,那我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听了王化永一席话,爱人理解了他,也开始支持他。因为常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王化永很少回家,家中的两个孩子、两个老人,全部都托付给了妻子。长时间的劳累,让40岁的妻子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每每谈及这些,王化永充满了对妻子的敬意和愧疚。

 

 攻关“863”获院士认可

 

 在王化永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题词: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王化永说,袁院士的题词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为实现粮安天下、完成国家863高产目标一步步勇敢攀登。

 2000年,杂交水稻第一期高产攻关亩产700公斤于在羊古坳乡实现;2004年,杂交水稻亩产800公斤也在羊古坳乡实现;可是之后好几年,羊古坳乡攻关"863”计划的超级稻亩产830公斤,都以失败告终。

 此时,一心想在粮食生产上有所作为的王化永进入县乡领导、专家的视线,他们鼓励王化永迎难而上。

 自己没有种田技术,接着人家的失败干,自己能保得住不和人家一样失败吗?王化永几个晚上都失眠了。

 最终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破釜沉舟。他以个人土地流转方式,在羊古坳乡雷锋村承包了150亩农田,成为全国以个人土地流转进行高产超级水稻攻关试验的第一人。

 从工业到农业,开始时王化永什么都不懂,只好采取多种措施,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加紧学习。读书看报查资料,拜乡农技站技术员为师,走访经验丰富的种田里手,甚至几次去敲袁隆平院士的家门去请教。

 袁院士告诉他,高产就要把好这几关:良种,良法,良田,良药,良人,良肥。特别是良药,一定要用充分保护害虫天敌的“生态药”。袁院士还语重心长地说,其中一良最重要,就是良人。这个良人就是你不但愿意做这个事,而且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些话语都深深印刻在了王化永的心里。

 袁院士的指点,在王化永听来,每一句都是金科玉律。他用心体会,什么时候水深点,什么时候水少点,什么时候不需要水……一天到晚在田头转悠,探寻把握得恰到好处的规律。

 除了跟袁院士这样的顶级专家学外,他还向农技站土生土长的专家以及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农学,并购买、借阅有关书籍和最新资料细心学习研究,从整田、育种、播种,到小苗移栽、亩株分配、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劳作,仔细地观察水稻每一个生长期的变化。从3月份水稻开始播种到10月份收割完毕,没有哪一天离开过田垄。

 王化永付出的汗水和辛勤没有白费。他的禾苗长势喜人,来参观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赞扬声不绝于耳。但是他心里总有一丝隐隐的担忧,毕竟长势不等于收获,成不成功要等到验收归仓才算。

 怎料,正是灌浆壮籽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大风,把大片禾苗吹得倒伏了,望着一片片倒伏在地的禾苗,王化永痛惜不已。带着伤痛,他投入救灾,采取一切可行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此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他种植的150亩超级稻经专家现场测产,平均达到亩产841.6公斤,超过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第一期目标830公斤。更为可贵的是,这也是全国单产大面积(100亩以上)最高产量试验田!

 王化永高产攻关成功的喜讯震动全国。2009年9月12日,科技部部长,中国工程院袁隆平等7名院士,各省农业厅、科技厅长,多家科研所、高校专家等一大批“特殊客人”共200多人,亲临雷锋村试验田现场,召开全国强优势杂交水稻现场观摩会。此后,隆回县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工作先进县。隆回县政府授予王化永2009年度“粮食生产标兵”称号,并给予重奖。去年10月10日,王化永受到袁隆平院士的邀请,向其当面汇报试验田攻关详细情况。听完汇报后,袁隆平给予王化永高度赞扬,希望王化永在201 O年实现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目标。

 如今,在王化永的试验田里,绿油油的禾苗杆壮叶粗,结籽密密麻麻,最多的一穗已达700多粒!亩产实现900公斤的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9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