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救必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 3.1 拼音名 3.2 救必应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救必应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救必应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救必应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栽培 4.9 性状 4.10 化学成份 4.11 救必应的药理作用 4.12 鉴别 4.13 性味 4.14 归经 4.15 功能主治 4.16 救必应的用法用量 4.17 附方 4.18 救必应的临床应用 4.19 摘录 5 救必应药典标准 5.1 品名 5.2 来源 5.3 性状 5.4 鉴别 5.5 检查 5.5.1 水分 5.5.2 总灰分 5.6 浸出物 5.7 含量测定 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7.4 测定法 5.8 救必应饮片 5.8.1 炮制 5.8.2 性味与归经 5.8.3 功能与主治 5.8.4 用法与用量 5.8.5 贮藏 5.9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救必应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救必应的中成药 * 救必应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iù bì yìng

救必应简介

2 英文参考

holly bark,ovateleaf holly bark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 3.1 拼音名

Jiù Bì Yìnɡ

3.2 救必应的别名

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

3.3 来源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皮(二层皮),叶、根也可入药。全年可采,刮去外层粗皮,切碎,晒干或鲜用;叶多为鲜用,根春秋采挖。

3.4 性味

苦,凉。

3.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外伤出血,烧烫伤。

3.6 救必应的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树皮研粉调油敷;鲜叶或根捣烂敷患处。

3.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救必应 4.1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4.2 拼音名

Jiù Bì Yìnɡ

4.3 英文名

Ovateleaf Holly Bark

4.4 救必应的别名

白木香、羊不吃、土千年健、矮四陀、观音柴、消癀药、白银香、白银树、山熊胆、红子儿、冬青柴、白皮冬青、白山叶、白沉香、白兰香、狗屎木、冬青仔、小风藤、白凡木、九层皮、红熊胆、山冬青、白银木、过山风。

4.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的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rotund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4.6 原形态

铁冬青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枝灰色,小枝多少有棱,红褐色。叶互生;叶柄长712mm;叶片纸质,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短尖,全缘,上面有光泽,侧脉5对,两面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排列成具梗的伞形花序;雄花序花梗长28mm,花柄长24mm;萼长约1mm;花瓣45,绿白色,卵状矩圆形,长35mm;子房上位。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4.56mm,熟时红色;先端有宿存柱头。花期56月,果期910月。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山下疏林或沟、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4.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照,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上层深厚而肥沃的砂质壤土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种子成熟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母株留种。以大粒饱满种子,晾干置布袋贮藏。于翌年3月,将种子用2530℃温水浸半日,再用湿沙混合催芽,种子萌发后,按行株距35cm开沟条播,播后覆土,浇水保湿。当苗高30cm左右定植。按行株距400cm×300cm开穴,施足基肥,每穴种1株,压紧,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头两年应间种豆类等农作物,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秋季各施1次厩肥等有机肥。冬季将树干下垂纤弱枝、过密枝剪除,促进主干直立粗壮。

4.9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皮呈卷筒状或略卷曲的板片状,长短不一,厚0.30.5(1)cm。外表面发**或灰褐色,粗糙,常有横皱纹或略横向突起;内表面淡褐色或棕褐色,有浅纵向条纹。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稍呈颗粒性,黄白色或淡黄褐色。气微,味苦、微涩。树皮较薄,边缘略向内卷,外表面有较多椭圆状突起的皮孔。以皮厚、苦味浓、无碎杂物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512列切向延长的木栓细胞,皮层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内侧石细胞群断经排列成环,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径64100μm,直径3250μm,壁厚8 16μm。韧皮部较宽,有石细胞群散在,射线数列,细胞径向延长,有的含方晶。皮层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方晶大小不一,直径832μm。相似,主要不同点为皮层石细胞群切向排列断续成2行,韧皮部石细胞群较少。

4.10 化学成份

树皮含黄酮甙、酚类、鞣质、三萜甙,并分离出救必应酸(rotundic acid),3O23O异亚丙基救必应酸[3O23Oisopropylidenerotundic acid],3乙酸齐墩果酸(3acetyloleanol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芥子醛(sinap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芥子醛葡萄糖甙(sinapaldehydeglucoside),丁香甙(syringin),长梗冬青甙(pedunculoside),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4.11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救必应乙素(三萜甙)在试管内能使凝血时间缩短,对狗股动脉切开,狗、兔肝叶部分切除,狗脾脏十字切口,兔耳及兔肠系膜静脉切开均能缩短止血时间。

2.对平滑肌的影响:救必应乙素对离体兔耳血管灌流,证明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其黄酮甙部分,对豚鼠离体回肠有松弛作用,且能拮抗乙酰胆堿引起的肠痉挛。

3.抗菌作用:煎剂试管内能抑制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弗氏)、伤寒、绿脓杆菌。

4.12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2g,加乙醇10ml,浸渍30min,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①取上述乙醇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绿蓝色。(检查黄酮)②取上述乙醇滤液5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醋酐数滴,再加硫酸12滴,即显紫蓝色或红紫色。(检查三萜)

4.13 性味

苦;寒

4.14 归经

肺;肝;大肠经

4.1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胃痛;署湿泄泻;黄疸;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湿疹;疮疖

4.16 救必应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

4.17 附方

①治癍痧、绞肠痧: 救必应二两,山豆根一两,龙牙草二两,路边菊三两。水煎服。 (广西)②治外感风热头痛: 救必应一两,水煎,曰服三次。③治喉痛: 干救必应三钱,水煎作茶饮。④治跌打肿痛: 救必应树皮二钱研粉,白糖一两,开水冲服。⑤治汤火伤: 干救必应研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日涂五至六次。 (②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⑥治一般胃病: 铁冬青三钱,鸡蛋壳五钱,绯红南五味子三钱,白及三钱,石菖蒲一钱。共研细粉,每次服五钱,每日二次,饭后服。 (江西《草药手册》)⑦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铁冬青二两,海螵蛸四两,绯红南五味子二两,竹叶椒一两。共研为细粉,作成小颗粒,每服五分,每日三次。(江西《草药手册》)⑧治急慢性肝炎: 救必应一两半,八角王五钱。二药均用树皮,刮去粗皮,切片,加水二碗,煎至半碗,每口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⑨治神经性皮炎: 熊胆木皮三两,煎水外洗局部。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4.18 救必应的临床应用

用于抗感染。制成注射剂、 片剂和溶液应用。注射剂每次肌注2ml,片剂每服4片,均每日34次;溶液供局部外用。适用于化脓性疾患(如皮肤疮疖、蜂窝织炎、深部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菌痢、烧伤感染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临床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26例,治愈23例;用于手术后预防伤口感染9例,8例效果满意。此外,片剂还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胃痛、腹痛、肾绞痛等。治程中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

4.19 摘录

《中华本草》

5 救必应药典标准 5.1 品名

救必应

Jiubiying

ILICIS ROTUNDAE CORTEX

5.2 来源

本品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Lmb.的干燥树皮。夏、秋二季剥取,晒干。

5.3 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半卷筒状或略卷曲的板状,长短不一,厚1~15mm。外表面灰白色至浅褐色,较粗糙,有皱纹。内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黑褐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气微香,味苦、微涩。

5.4 鉴别

(1)本品粉末浅棕色至棕褐色。石细胞甚多,浅黄绿色或浅**,单个散在或成群,直径14~569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方晶众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长17~40μm,宽7~25μl。有的薄壁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木栓细胞无色或浅棕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20ml洗涤,弃去氨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救必应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紫丁香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1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无水甲酸(1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5.5 检查 5.5.1 水分

不得过11.0%(附录ⅨH第一法)。

5.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紫丁香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0 10 90 10~20 10→40 90→60 20~30 40 60 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丁香苷对照品、长梗冬青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lml含紫丁香苷0.1mg,长梗冬青苷0.3mg的混合溶液,即得。

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丁香苷(C17H24O9)不得少于1.0%,长梗冬青苷(C36H58O10)不得少于4.5%。

5.8 救必应饮片 5.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5.8.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胃、大肠、肝经。

5.8.3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暑湿发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脘腹胀痛,风湿痹痛,湿疹,疮疖,跌打损伤。

5.8.4 用法与用量

9~30g。外用适量,煎浓汤涂敷患处。

5.8.5 贮藏

置干燥处。

5.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救必应的方剂 复方救必应胶囊

ng标准编号:WS3B198695处方:救必应1000g东风桔1000g香附1000g制法:...

腹可安片

处方:扭肚藤100g火炭母100g车前草33g救必应67g石榴皮33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

胃安宁片

矾(煅)162g白及41g延胡索(醋制)41g救必应41g薄荷脑0.06g制法:以上六味,白及、白...

快应茶

根9375g鸭脚木皮4688g火炭母6250g救必应6250g淡竹叶4688g山芝麻3125g金沙...

罗浮山百草油

5g木防己0.5g三叉苦0.5g金银花0.5g救必应0.5g白半枫荷0.5g山苍子0.5g麻黄0....

更多用到中药救必应的方剂

用到中药救必应的中成药 复方救必应胶囊

ng标准编号:WS3B198695处方:救必应1000g东风桔1000g香附1000g制法:...

腹可安片

处方:扭肚藤100g火炭母100g车前草33g救必应67g石榴皮33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

胃安宁片

矾(煅)162g白及41g延胡索(醋制)41g救必应41g薄荷脑0.06g制法:以上六味,白及、白...

快应茶

根9375g鸭脚木皮4688g火炭母6250g救必应6250g淡竹叶4688g山芝麻3125g金沙...

罗浮山百草油

5g木防己0.5g三叉苦0.5g金银花0.5g救必应0.5g白半枫荷0.5g山苍子0.5g麻黄0....

更多用到中药救必应的中成药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黑面神属: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二列,全缘,干时常变黑色,羽状脉,具有叶柄和托叶。花雌雄同株,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具有花梗,什么是黑面神?黑面神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黑面神的资料,欢迎阅读。

黑面神的介绍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茎皮灰褐色;枝条上部常呈扁压状,紫红色;小枝绿色;全株均无毛。叶片革质,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厘米,宽1.8-3.5厘米,两端钝或急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变黑色,具有小斑点;侧脉每边3-5条;叶柄长3-4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小,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内,雌花位于小枝上部,雄花则位于小枝的下部,有时生于不同的小枝上;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陀螺状,长约2毫米,厚,顶端6齿裂;雄蕊3,合生呈柱状;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钟状,6浅裂,直径约4毫米,萼片近相等,顶端近截形,中间有突尖,结果时约增大1倍,上部辐射张开呈盘状;子房卵状,花柱3,顶端2裂,裂片外弯。蒴果圆球状,直径6-7毫米,有宿存的花萼。花期4-9月,果期5-12月

 Breynia fruticosa (L.) Hook. f.

 别名:黑面叶,钟馗草,狗脚刺,鬼画符,青凡木、铁甲、夜兰茶、锅盖仔、四眼草、乌漆臼、青漆、山树兰,狗脚利(《生草药性备要》),蚊惊树(《岭南杂记》),夜兰(《粤语》),山夜兰(《本草求原》),田中逵(《岭南采药录》),老鸦写字,庙公仔(《广东 中药 》Ⅱ),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一般特性:秃净灌木,高约1-2米。

 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4厘米,两端均钝,。上面深绿色,秃净,背面粉绿。

 花:花2-4朵生于每一叶腋内,雄花生于下部花束上,柄长约2-3毫米,萼长约2毫米,雌花生于全部花束上,萼基部陀螺形,边扩张,直径约4毫米,结果时扩大一倍,花期:4-9月。

 果:核果径约6毫米。

 分布范围

 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散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灌木丛中或林缘。马来西亚至中国南部。越南也有。

 主要价值

  化学 成分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

 根、叶供药用,可治肠 胃炎 、咽喉肿痛、 风湿 骨痛、 湿疹 、高 血脂 病等;全株煲水外洗可治疮疖、 皮炎 等。

 药物介绍

 来源

 为大戟科 植物 黑面神属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acosa(IArm.)Hook.£的干燥嫩枝叶。全年可采收,割取嫩枝叶,晒干。分布于我省各地及海南、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贵州等省区。

 药材性状

 枝常呈紫红色,小枝灰绿色,无毛。叶互生,单叶,具短柄;叶片革质,卵形或宽卵形,长3?6厘米,宽2?3.5厘米,端钝或急尖,全缘,上面有虫蚀斑纹,下面灰白色,具细点,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枝及叶干后变为黑色。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与归经

 微苦,凉;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 祛湿,活血 解毒 。用于 腹痛 吐泻,湿疹,缠腰火丹,皮炎,漆疮,风湿痹痛, 产后 乳汁不通,阴痒。现代有用于慢性支 气管炎 ,漆过敏,湿疹,刀伤出血, 阴道炎 等。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释液在试管内对放**葡萄球菌缔眺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所含蹂质有关。

 2.抗病毒作用黑面神全草提取物(100~500微克/毫升)对鼠RNA病毒逆转录酶和人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其Ic,。分别为2.0微克/毫升和5.0微克/毫升。青凡木(黑面神)对腺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显示较低的GPIE,表明有强的抗病毒活血,但其细胞毒性大,ST耋1。

 3.毒理小鼠腹腔注射5%黑面神注射液(去鞣质)每只0.4毫升,观察2星期无死亡。家兔静脉注射40毫升后,再每日注射4次,每次20毫升,连续10 日未见异常。15 日后解剖检查,各脏器无任何改变。

 功能用途

 分类: 医药

 傣药帕弯顿(西傣):全株用于妇女产后体虚,疖疮《版纳傣药》。帕婉藤:用于体弱消瘦《傣药志》。叶、根用于妇女产后体虚,急性 肠胃炎 ,痢疾,腹痛泄泻,湿疹,疱疖《滇药录》。根用于妇女产后体虚;鲜叶治疮疖《滇省志》、《民族药志二》。帕弯钝:根、叶用于妇女产后体虚,疖疮《傣药录》。帕婉藤:治痨伤《傣医药》。拉祜药依习呢:叶、根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 感冒 发烧 ,腹痛泄泻,咽 喉炎 , 扁桃体炎 ,外伤出血,疮疡湿疹《滇药录》。衣徐你:根治疗急性肠胃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尿路 结石 ,产后子宫收缩疼痛,风湿性 关节炎 ;叶用于烧 烫伤 ,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 瘙痒 ,阴道炎《滇省志》。佤药阿萝砍:根、叶治疗老鼠咬伤,各种外伤出血《滇药录》。仫佬药美参:根治疗 腮腺炎 ,扁桃体炎,关节痛;叶外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全株治阿米巴痢疾,感冒, 腹泻 ,水煎洗治湿疹,疮疥痕痒《桂药编》。美参:根主治腮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民族药志二》。壮药美必宁,么杯骂鹅,踏宁,肥必宁,大傲:叶主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叶或全株主治阿米巴痢疾,感冒,腹泻,疮疥, 皮肤过敏 《桂药编》、《民族药志二》。黎药晒白英,奴滔秃:叶主治 骨折 ,刀伤出血, 肾炎 水肿, 结膜炎 , 白内障 , 脱肛 ,毒蛇咬伤《民族药志二》。基诺药帕黑帕特:根治妇女血崩,胃肠炎,痢疾,腹痛泄泻[3]。帕哩帕特:全株治肾炎, 尿道炎 ,血崩;根治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气管炎,风湿关节炎《基诺药》。

 日常价值

 大戟科有多种经济植物,最重要的为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为主要产橡胶的植物,世界热带地区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也较大规模 种植 。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 和木油桐 V. montana Lour.产桐油,为最好的干性油。乌桕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产蜡和油,为蜡烛和肥皂的原料。蓖麻Ricinus communis Linn.种子产蓖麻油,供药用,其叶可 饲养 蓖麻?稀4挚凡馦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 Arg.的树皮富含单宁,可作染料。巴豆Croton tiglium Linn.为著名泻药,又可作杀虫剂,也产单宁。余甘子Phyllantbus emblica Linn.的果富含高量维生素C,供食用,干叶可作枕心填料。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的块根含丰富的淀粉,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叶可喂蚕。巴豆属和大戟属中有多种植物产树脂。变叶木属Codiaeum A. Juss.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麻风树属Jatropha Linn.及大戟属等多种植物,广为栽培供观赏。在热带地区,有刺的大戟属植物常栽作绿篱。产于非洲南部的大戟科植物好望角毒漆Hyaenanche capensis Pers.,是已知有毒植物中含毒性最强的一种。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 eriocarpus Champ. ex Benth.,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和鸡骨香 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等大多数种类均能作中草药,但多数有毒,宜慎用。

 广州近郊山野常见,叶生时暗绿色,干后变成黑色,故有黑面神之名。《岭南采药录》载:味甘,性寒,散疮消毒,洗烂肉,治漆疮,其叶,人遇毒食之,则觉香甜,解牛病热毒,其根浸良酒,凡乳管不痛而乳少,捣烂其叶,和酒糟蜜糖服之。

 根叶

 (黑面叶):微苦,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痒。 根:用于急性吐泻, 咳嗽 ,砂淋,产后子宫收缩痛,风湿关节痛。 叶:外用于烧、烫伤,湿疹,过敏性皮炎, 皮肤瘙痒 ,阴道炎。

 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枝叶有毒。曾报道4例患者服30-100g鲜品(煎剂)后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现为 头晕 、头痛、上腹不适、频繁呕吐、胃纳减退、黄疽、甚至深度昏迷,肝肿大、压痛, 肝功能 检查明显损伤;1例小孩因肝昏迷而死亡。

 性味:味苦,性凉。入水、土塔。

 功效:解热散毒,行淤,消肿,止痒。

 主治:产后体弱多病,双目颜面浮肿;高热不退;疔疮痈疖脓肿。

 黑面神属

 *?Breynia J. R. et G. Forst. nom. cons.

 J. R. et G. Fcrst. Charact. Gen. 145, tab. 73. 1776;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276. 1880; non Linn. (1737). ?Foersteria Scop. Introd. 98. 1777. ?Forsteria Steud. Nom. ed. 1: 344. 1821. ? Melanthesa Bl. Bijdr. 590. 1825. ?Melanthesopsis Muell. Arg. in Linnaea 32: 74. 1863. ?Melanthesopsis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277. 1880.

 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Fl. Brit. Ind. 5: 331. 1887, in obs.,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427. 1894: Beille in El. Gen. Indo-Chine 5: 632. 1927? Merr. in Sunyatsenia 1: 21. 1930: 广州植物志268. 1956: 海南植物志2; 127, fig. 356. 196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586, fig. 2902. 1972. ?Andrachne fruticosa Linn. Sp. Pl. 1014. 1753. ?Phyllanthus lucens Poir. Eucycl. Meth. Bot. 5: 296. 1804?Melanthesa chinensis Bl. Bijdr. 592. 1825. ?P. iurbinatus Sims in Bot. Mag. 44: tab. 1862. 1826. ?Melanthesopsis lucens (Poir.) Muell. Arg. in Linnaea 32: 75. 1863. ?Melanthesopsis fruticosa (Linn.) Muell. Arg. in DC. Prodr. 15(2): 437. 1866.

 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二列,全缘,干时常变黑色,羽状脉,具有叶柄和托叶。花雌雄同株,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具有花梗;无花瓣和花盘;雄花:花萼呈陀螺状、漏斗状或半球状,顶端边缘通常6浅裂或细齿裂;雄蕊3,花丝合生呈柱状,花药2室,纵裂;无退化雌蕊;雌花:花萼半球状、钟状至辐射状,6深裂或6浅裂,稀5浅裂,结果时常增大而呈盘状;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3,顶端通常2裂。蒴果常呈浆果状,不开裂,外果皮多少肉质,干后常变硬,具有宿存的花萼;种子三棱状,-面狭而稍凸起,其余两面宽而平,种皮薄,无种阜,胚乳丰富,肉质,胚弯曲,子叶略宽而扁。染色体基数x=13。

 本属模式种:二列黑面神Breynia disticha J. R. et G. Forst.

 约2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少数在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我国产5种,分布于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

 单方验方

 1.治产后体弱多病,双目颜面浮肿:黑面神根20g,益母草根15g,盐肤木棍15g。煎汤内服。

 2.治高热不退:黑面神根30g。煎服。

 3.治疔疮痈疖脓肿:黑面神鲜叶或根适量,煎水外洗;另取黑面神叶干品研末外擦患处。

 药物制剂

 黑面神在岭南地区使用有较悠久的 历史 ,为广东习用的地产药材。

 1.复方黑面神糖衣片(浸膏片、糖浆)

 组成:黑面神6克,东风桔30克,鸭跖草10克,海芋10克,补骨脂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一次6片,1日3次。

 2.复方东桃片

 组成:黑面神15克,东风桂根15克,五指毛桃15克,女贞子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扶正培本。用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一次6片,1日2次,饭后服。

 3.黑面神合剂(Ⅱ)

 组成:黑面神叶15克,东风桔根15克,鸭跖草15克,尖尾芋根茎50克,补骨脂10克(前四味为鲜品量)以上为一剂量。

 功能主治:补虚固本,消炎止咳。用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1日1剂,10天为一疗程。[2]

 植物 文化

 黑面神的得名,源于其叶色的变化一它的叶片在新鲜时呈暗绿色,晒干后则完全变成了黑色。因此得到这样一个名字这种遍布我国南部,而主要药用于两广地区的草药,还有多种富有形象特征的别名。

 在两广,黑面神也被唤作?鬼画符?、?夜兰?、?惊蚊草等,《岭南杂记》解释说:?粤山中道旁一种小树,状如禾兰,亦类紫薇,高一、二尺,叶大如指头,颇带蓝色,叶老则有白篆文如蜗涎,名鬼画符。叶下有小花如粟米,至晚香闻数十步,恍若芝兰,又名夜兰。暑月有蚊,折此树逐之,蚊即惊散,故又名蚊惊树?《本草求原》则说:?黑面神,一名钟馗草,言其叶黑也?。[1]

 禁忌

 1.孕妇忌服。[2] 注意孕妇禁忌。不可过量服用,过量服用可引起呕吐、头晕、头痛、上腹不适;

 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肝炎,引起肝昏迷甚至死亡。故应用时易去表皮,煎水用蜜糖冲服,

 以减轻毒性,并严格控制用量。[2]

黑面神的功效作用

 黑面神( 中药材 植物名:黑面神)(植物科目:大戟科)

 别名:鬼昼符、铁甲。

 植物名:黑面神。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山岗上,山坡和郊野均常见之。

 分布:马拉西亚至我国南部;广州近郊路旁及丘陵地普遍生长。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花柳白浊: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2、芒果:用法同上。

 验方:(治花柳白浊方)黑面神根1两、了哥王根1两、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方中黑面神根、了哥王能清血毒,去膀胱 湿热 。初起花柳白浊,应用此方,效果明显,如属久虚白浊,则不相宜。

 (方歌)白浊初起黑面神,了哥王来慰问因,为除血毒清浮热,久煎服来可欢欣。

 附录:(叶)主治、用量和用法:1、治皮肤痕痒:生或干叶适量,煎水外洗;2、治漆疮:用法同上。

 验方1:(治皮肤痕痒方)黑面神叶、六耳苓、毛麝香各等分,煎水外洗患处。

 (方解)毛麝香祛风消肿,黑面神清热解毒,六耳苓祛湿止痒,对湿毒为患之皮肤痕痒,煎水外洗有效。

 (方歌)皮肤痕痒病因多,毛麝香邀黑面神,加入耳苓煎水洗,杀滋解毒止痒疴。

 验方2:(治漆疮方)黑面神叶、七大姑叶各等分,煎水外洗患处。

 (方解)人体接触漆器,皮肤发生丘疹红肿而痒者为漆疮。七大姑治疗漆疮历验不爽,其药能疏风热、止痒,配黑面神,更有助于清热解毒,其效更好。

 (方歌)解除漆器患漆疮,皮肤肿痒势难当,幸有七姑黑神叶,煎汤浴罢一扫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1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