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用什么茶叶
功夫茶是一种极为讲究的泡茶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法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为沏泡和品饮的功夫学问。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地区很出名的风谷之一,在潮汕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备器、净器、温壶、投茶、注水、刮沫、淋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九法。请观看此九法:茶艺茶道
功夫茶工序
一) 展示茶具、说明茶叶特点
二) 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意为用开水浇烫茶壶,暖壶之后放入乌龙茶。
三) 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流滚,起到开水洗茶的作用,后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取意春风拂面。
四) 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从茶口流向茶海好象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是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加盖后再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五)玉液移壶、再注甘露
冲泡功夫茶要备有两把壶(母壶、子壶),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移壶”。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入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六)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子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中,称之为"祥龙行雨”,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则应点 ,称为"凤凰点头”。
七)龙凤吉祥、鲤鱼翻身
闻香杯倒满,品茗杯为龙,闻香杯为凤,双杯倒扣过来,称为"龙凤吉祥”。把扣后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鲤鱼翻身”。
八)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师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客多,茶由茶艺师送旁边的客人传送,为"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气氛更融洽。
九)三龙护鼎
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势来端杯品茶,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指头喻为三龙,茶杯位鼎。
功夫茶之闻
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高香辛锐无异味;
第二闻: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三闻: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功夫茶三品
第一品:品着泡茶的火功水平,是"老火”还是"生青";
第二品: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三品:含茶汤在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如此美妙的岩韵。
铁观音
相传古时一老农在夜间梦见庙里的铁铸观音,要求老农到她的庙后山洞里去寻找一珍宝,老农在观音庙后山洞的里里外外找个遍,只找到一株小树苗,老农将其用心培育后长大成树,摘其叶煮水饮之,倍觉沁香提神。因其属铁铸观音所赐,故后人为其取名铁观音,流传至今。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 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茶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