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邮编是什么

邮编:355400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邮编是什么

周宁,即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土地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小(古镇)浦(城)公路横贯县境,是闽东通往闽北的咽喉。周宁县旧称“周墩”。

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错综,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米,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米,千米以上的高峰282座,县城海拔880米,居全省之首。境内主要溪流18条,最大的龙亭溪境内流长56公里。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三大类型,中山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是用材林和单季稻、牧、茶区;低山占26.7%,是水源涵养林和粮、茶区;丘陵地占12.3%,是双季稻和主要经济作物区。

境内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天然落差大,水电资源可开发利用37万多千瓦。周宁历史上曾有过银、铁采炼,现已探明矿藏有16种,其中明矾、高岭土、稀土、珍珠岩等,储量丰富,富有开采价值。周宁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冬长夏短,雨量充沛,无霜期207天,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9℃,年平均降雨量1693毫米。县城夏无酷暑,盛夏日均气温仅24℃,气候凉爽宜人,被誉为“天然空调城”。离县城不远风格迥异的旅游景点有气势磅礴壮观的九龙_瀑布群,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为“福建第一奇瀑”;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情趣独特;名胜古迹滴水岩天然岩洞与洞前人工湖相映成趣。周宁原属宁德县。民国24年(1935)设周墩特种区,直隶福建省府。民国34年8月升设周宁县。狮城为县治所在,位于县境中部东洋溪畔,距省会福州238公里,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全县辖1镇8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6498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3%。境内汉族占99%,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

周宁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30年代以来,周宁人民先后参加中国***闽东特委***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左丰美、詹如柏等在周宁领导的革命斗争,开辟闽东革命根据地。1933年春,在纯池半村成立苏维埃政府。1934年10月下旬,叶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攻克咸村后,闽东红军独立师和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一支队在周墩城内千余名革命群众配合下,解放周墩城,成立周墩苏维埃政府。1935年3月,在溪底建立境内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4月,成立中共周墩县委。8月,成立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从此,人民革命斗争的风暴席卷周宁各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县有地方武装指战员和部分革命团体成员151人随军北上抗日,随后闽东特委迁至周宁横坑,继续领导闽东人民坚持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周宁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斗争。1948年3月,在咸村成立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宁德工委。1949年2月,成立周宁工委。6月,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与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整编为闽东人民游击队,敦促县长黄颐于6月28日率部起义,周宁县和平解放。周宁人民赢得了“革命斗争不息,红旗始终不倒”的赞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宁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凌福顺、张华山等1800多名周宁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民国时期,周宁贫困落后,生产水平低,农作物一年仅收一季,“年年犁耙播、亩产一百五(市斤)”,且灾害连年,农户终年辛劳,却食难饱肚,衣难御寒。境内仅有炼铁、铸锅、陶瓷、茶叶等手工业作坊和零星分散的个体手工业。历史上商业贸易不发达,仅有乡(镇)村小商店270多家,经济凋敝。常年离乡背井到闽北一带铸锅、烧炭、伐木等卖苦力谋生的劳力达数千人。

建国后,在中共周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周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过失误和挫折。1949年6月28日至1953年3月,全县开展减租反霸、剿匪,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以下类推)期间,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迅速发展,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平均递增11.79%。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4倍,工业增长4.95倍。1958~1962年的“二五”期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的影响,生产连年下降,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减7.68%。1961年,粮食总产比1957年减少9892吨,降低40.1%。1963~1965年经济调整期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07%,至1966年工农业生产才恢复至接近1957的水平。1966~1975年的“三五”、“四五”期间,时值“文化大革命”,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排除“左”的干扰,艰难前进,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7.22%。1976~1980年的“五五”期间,“文化大革命”结束,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纠正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全县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农村经济改革,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9.66%。1981~1988年的“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的前三年,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县人民政府在上海、广州、厦门等开放城市设立经商、办企业的“窗口”,促进外引内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生产持续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53%。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1.3倍,比1978年增长1.36倍,县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长1.26倍,社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3.4倍,国民收入比1949年增长8.5倍。国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

周宁一向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交通闭塞,阻碍了经济发展。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逐年增加农业投入,加强交通、水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975年,实现全县社社(乡)通公路;1982年,装机1万千瓦的县龙溪水电站建成投产;1988年,实现市内电话自动化和长途电话、农村电话半自动化,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有利条件。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广杂交水稻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持续增产。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949年的3.9倍,单产从1949年的82公斤提高到301公斤;农业生产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发展,初步建立起林、茶、果、牧业四个商品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5%,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茶叶是周宁的大宗商品,以质优、味醇、清香、耐泡而著称。地产黄花菜品质优良,被省供销社称为“周宁花”。禽畜、魔芋、马铃薯、水果、淡水鱼等产量成倍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周宁县入选。

2020年2月13日,周宁县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7年2月21日,周宁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二十四节气各有什么特色饮食传统?

人口:约20万人

人口密度:191人/km2

周宁,即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土地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小(古镇)浦(城)公路横贯县境,是闽东通往闽北的咽喉。周宁县旧称“周墩”。

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错综,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米,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米,千米以上的高峰282座,县城海拔880米,居全省之首。境内主要溪流18条,最大的龙亭溪境内流长56公里。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三大类型,中山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是用材林和单季稻、牧、茶区;低山占26.7%,是水源涵养林和粮、茶区;丘陵地占12.3%,是双季稻和主要经济作物区。

境内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天然落差大,水电资源可开发利用37万多千瓦。周宁历史上曾有过银、铁采炼,现已探明矿藏有16种,其中明矾、高岭土、稀土、珍珠岩等,储量丰富,富有开采价值。周宁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冬长夏短,雨量充沛,无霜期207天,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9℃,年平均降雨量1693毫米。县城夏无酷暑,盛夏日均气温仅24℃,气候凉爽宜人,被誉为“天然空调城”。离县城不远风格迥异的旅游景点有气势磅礴壮观的九龙_瀑布群,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为“福建第一奇瀑”;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情趣独特;名胜古迹滴水岩天然岩洞与洞前人工湖相映成趣。周宁原属宁德县。民国24年(1935)设周墩特种区,直隶福建省府。民国34年8月升设周宁县。狮城为县治所在,位于县境中部东洋溪畔,距省会福州238公里,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全县辖1镇8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6498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3%。境内汉族占99%,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

周宁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30年代以来,周宁人民先后参加中国***闽东特委***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左丰美、詹如柏等在周宁领导的革命斗争,开辟闽东革命根据地。1933年春,在纯池半村成立苏维埃政府。1934年10月下旬,叶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攻克咸村后,闽东红军独立师和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一支队在周墩城内千余名革命群众配合下,解放周墩城,成立周墩苏维埃政府。1935年3月,在溪底建立境内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4月,成立中共周墩县委。8月,成立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从此,人民革命斗争的风暴席卷周宁各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县有地方武装指战员和部分革命团体成员151人随军北上抗日,随后闽东特委迁至周宁横坑,继续领导闽东人民坚持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周宁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斗争。1948年3月,在咸村成立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宁德工委。1949年2月,成立周宁工委。6月,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与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整编为闽东人民游击队,敦促县长黄颐于6月28日率部起义,周宁县和平解放。周宁人民赢得了“革命斗争不息,红旗始终不倒”的赞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宁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凌福顺、张华山等1800多名周宁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民国时期,周宁贫困落后,生产水平低,农作物一年仅收一季,“年年犁耙播、亩产一百五(市斤)”,且灾害连年,农户终年辛劳,却食难饱肚,衣难御寒。境内仅有炼铁、铸锅、陶瓷、茶叶等手工业作坊和零星分散的个体手工业。历史上商业贸易不发达,仅有乡(镇)村小商店270多家,经济凋敝。常年离乡背井到闽北一带铸锅、烧炭、伐木等卖苦力谋生的劳力达数千人。

建国后,在中共周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周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过失误和挫折。1949年6月28日至1953年3月,全县开展减租反霸、剿匪,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以下类推)期间,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迅速发展,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平均递增11.79%。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4倍,工业增长4.95倍。1958~1962年的“二五”期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的影响,生产连年下降,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减7.68%。1961年,粮食总产比1957年减少9892吨,降低40.1%。1963~1965年经济调整期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07%,至1966年工农业生产才恢复至接近1957的水平。1966~1975年的“三五”、“四五”期间,时值“文化大革命”,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排除“左”的干扰,艰难前进,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7.22%。1976~1980年的“五五”期间,“文化大革命”结束,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纠正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全县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农村经济改革,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9.66%。1981~1988年的“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的前三年,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县人民政府在上海、广州、厦门等开放城市设立经商、办企业的“窗口”,促进外引内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生产持续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53%。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1.3倍,比1978年增长1.36倍,县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长1.26倍,社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3.4倍,国民收入比1949年增长8.5倍。国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

周宁一向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交通闭塞,阻碍了经济发展。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逐年增加农业投入,加强交通、水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975年,实现全县社社(乡)通公路;1982年,装机1万千瓦的县龙溪水电站建成投产;1988年,实现市内电话自动化和长途电话、农村电话半自动化,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有利条件。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广杂交水稻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持续增产。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949年的3.9倍,单产从1949年的82公斤提高到301公斤;农业生产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发展,初步建立起林、茶、果、牧业四个商品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5%,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茶叶是周宁的大宗商品,以质优、味醇、清香、耐泡而著称。地产黄花菜品质优良,被省供销社称为“周宁花”。禽畜、魔芋、马铃薯、水果、淡水鱼等产量成倍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周宁县入选。

2020年2月13日,周宁县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7年2月21日,周宁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一、立春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三、惊蛰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甜椒、洋葱。水果有梨,海鲜有螃蟹。其他为莲子、银耳、芝麻、蜂蜜、鸡、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此时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较易发,要注意防护。

宜:进食辛、甘温偏之物。主食选择热量高的,并要多摄取蛋白质,宜清淡可口。推荐食物有胡萝卜、卷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韭菜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苹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莲子等干果,豆浆等饮料。

五、清明

太阳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

宜:清凉的寒性食品,并减少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的摄入。吃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银耳、香菇、牛蒡、鲩鱼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的水果也应吃些。

六、谷雨

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除了精神养生来调节情绪外,还可食用一些能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

宜:食富含维生素B、碱性、养阴润肺、暖胃健脾及调节人体情绪的食物。豆类有黄豆、大豆。蔬菜有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西红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柠檬等。其他有海带、天然绿藻类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过量。

七、立夏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还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有洋葱、土豆、冬瓜、芹菜、西红柿、黄瓜、丝瓜、山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苹果、桃、草莓、西瓜等。干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产类有海参、泥鳅、鲫鱼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八、小满

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此时人的生理活动处于一年当中最活跃的时期,故消耗的营养较多,需要及时进补。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但不可过于寒凉。推荐蔬菜有黄瓜、胡萝卜、冬瓜、丝瓜、荸荠、藕、西红柿、山药等。肉类有鸭肉等。水产类有鲫鱼、草鱼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种

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要注意防范。

宜:以清补为原则。此时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适当补充钾元素,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为主,水果为香蕉,蔬菜为菠菜、香菜、油菜、卷心菜、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等。

十、夏至

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易丢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差,所以常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宜多食酸味,常食咸味以补心。适宜的食物有西红柿、黄瓜、芹菜、冬瓜、莲藕、绿豆、草莓、杏仁、百合、莲子等。

十一、小暑?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此时刚进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宜:以清淡味香为主,饮食上要多注意卫生和节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荐食物有西红柿、山药、黄瓜、西瓜、苹果、蚕豆、绿豆、牛奶、豆浆等。

十二、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此时的人体容易被暑、湿等邪气所侵扰,故要重点防治中暑。饮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及蛋白质。此时适宜的食物有山药、莲藕、土豆、西瓜、香蕉、大枣、莲子、绿豆、豌豆、海参、甲鱼、鸡肉、鸭肉、瘦肉、鸡蛋、牛奶、蜂蜜、豆浆、绿茶等。

十三、立秋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视这秋天的开始。立秋会带来“秋燥”的相关疾病,应多吃些润肺的食物。

宜:适当多食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应常食用,这些包括萝卜、西红柿、山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莲子、桂圆、糯米、粳米、枇杷、菠萝、乳品、红枣、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处暑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湿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

宜: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适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十五、白露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标志。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包括竹笋、萝卜、胡萝卜、鲜藕、梨、苹果、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此时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宜:适宜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饮食应以温、淡、鲜为佳,如藕、鸭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注意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以免耗散精气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润的食品,可健胃养肺润肠,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这类食物包括萝卜、西红柿、莲藕、胡萝卜、冬瓜、山药、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鸭肉、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等。

十八、霜降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此时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补气养胃。

宜:以平补为原则。适宜的食品有洋葱、芥菜(雪里蕻)、山药、萝卜、紫菜、银耳、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此时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起居养生重点重防“寒”。

宜: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钙和铁的食物。适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绿豆芽、油菜、洋葱、西红柿、红薯、苹果、香蕉、枣、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类、羊、牛、鸡、鱼、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此节气前后,天气阴暗,容易导致或复发抑郁症,因此,要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热粥。热粥不宜太烫,亦不可食用凉粥。昆时适宜温补,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同时还要益肾,此类食物要腰果、山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选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本时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同时此时也是食补的好时候,但切忌盲目乱补。

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温补食物有萝卜、胡萝卜、茄子、山药、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宜:食种类要多样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物要温热熟软,并且要清淡。宜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人们应注意“养肾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来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荠菜、南瓜、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鳝鱼、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等。此时比较适合吃麻辣火锅和红焖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所以应注意防寒。

宜: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风寒邪气的侵袭。饮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适当增加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申遗了!快收藏这份节气养生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