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正宗东北大碗麻辣烫的配和做法

材料

正宗东北大碗麻辣烫的配和做法

先准备好所有食材:海带,冬瓜,西兰花,金针菇,豆泡,木耳,腐竹,香菜,蒿子秆,菠菜 ,各种丸子,竹签

材料A:大葱,大蒜,生姜,香菜根,花椒,麻椒,大料,香叶,陈皮,肉桂,干辣椒,孜然粉,浓汤宝,麻辣烫佐料

材料B:香菜沫,香葱沫,蒜沫,花生碎,萝卜干,辣椒油

做法

1、将所有食材全部串起来。

2、把锅内水分烧乾,加入食用油(小火),放入:花椒、麻椒、大料、乾辣椒爆香。

3、再加入葱姜蒜爆香后,放入麻辣烫佐料炒拌均匀。

4、加清水,然后加入剩余的材料A(肉桂、陈皮、孜然粉、香叶、香菜根、浓汤宝,还加了一勺白胡椒粉)

5、大火烧开加盖,转中小火熬汤十五分钟。

6、15分钟后(这时候整个厨房弥漫著浓浓的香味),先放丸子煮三分钟。

7、再依次放入木耳、豆泡、腐竹、针金菇、海带、冬瓜、西兰花、香菜、菠菜、篙子杆。

8、两分钟后出锅,加小小汤,放入材料B:香菜沫、香葱沫、蒜沫、花生碎、萝卜干、辣椒油,大功告成!

八大碗的做法大全

所谓“八大碗”,源于流水席,传统婚丧嫁娶,乃至社日等,都需聚众而餐,这是与唱大戏同样重要的民间庆典,由于场面、桌椅、碗筷等数量不够,只好采取“随来随吃,吃完即走”的方式。

吃流水席,按亲疏、名望来决定入席次序,虽有先后之分,但席面内容一致,以大鱼大肉等平常难得之物为主,要求做得快、供得上、分量足、味道基本一致,以蒸煮 为主,用粗瓷大碗盛放,以示量足。数百年磨合下来,老北京民间“八大碗”的菜单基本固定,即大碗三黄鸡、大碗黄鱼、大碗肘子、大碗丸子、大碗米粉肉、大碗 扣肉、大碗松肉和大碗排骨。

但这只是低档次的八大碗,清代流行“满族八大碗”,它来自关外,即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和阿玛尊肉, 它制作方便,易储存,行军打仗取胜后,常以它祭祖,并交士兵分享。因制作粗放,随着定鼎中原,又出现了“粗八大碗”,即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和家常烧鲤鱼,到后来,又出现了“细八大碗”,即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和松肉。

粗细“八大碗”多是餐馆制作的升级版,材料讲究,做工亦细,但以传统婚礼为例,来宾往往数百人,只有较大餐馆才能提供,否则席面不够。民间“八大碗”多是厨 子自行拉活,由请客方备料,厨子自带工具、伙计,露天搭灶摆桌,搭灶工艺非常讲究,否则又费煤又火慢,好容易赚几个辛苦钱,不够买燃料的。

“八大碗”方便、实用、热闹,广受欢迎,在老北京,还有所谓“清真八大碗”,自大厂传入,即清炖羯羊肉、红烧牦牛肉、清蒸香带鱼、酸辣汤里脊、牛丸烧白菜、烟笋焖豆腐、壹品八宝饭等,它也有简版,即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熘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

“八大碗”不一定是八碗,而是主菜八碗,凉菜、主食不计,有时另以小菜名义增加炒蔬菜,头批入席的多是贵客,加菜情况常见,只是“八”有“四平八稳”,人们仍维持了这个称呼。

在匮乏时代,“八大碗”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冲淡了日常生活的无聊,但聚众饮食易传染疾病,此外暴饮暴食亦不合健康之道,随着生活改善,老北京“八大碗”渐行渐远,一度失传,虽然现在也有商家将其恢复,但没那个热闹劲儿,又都是荤菜,今天人还真不太能吃下去。

满族八大碗是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早先的满族八大碗只在满族人家食用。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满汉全席”在饮食业得到发展,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朝鲜族八大碗被纳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汉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手法。各地的朝鲜族八大碗因地产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承德的朝鲜族八大碗就地取材,柴鸡炖蘑菇、白汤羊肉、干豆角炖肉、炖牛肉、炖带鱼、白汤冬瓜等以上八道菜,都是用黑铁锅,山柴火精心制作而成,无污染,无异味,属于纯天然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其荤菜均是运用独特工艺先煮后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