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水面的做法
碱水面是最常见的面食之一,在面粉加入碱,去除面团中的酸味,使面更为膨大、洁白、松软。很多地方的面食都加入碱来改善口感。对碱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面团中的酸味,使成品更为膨大、洁白、松软。对好碱的关键是掌握好碱水的浓度,一般以浓度40%的碱水为宜。
制作方法
碱水干面,用竹升压面。就是先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2、3公分厚的面,摊放在靠墙的木案上,然后将一根长达一丈以上的茅竹(中山人称之为竹升),一头用从上悬挂而下的很有弹性的绳索固定,另一头则远远地伸出木案以外,制面工人就骑在竹升上,一上一下地用力弹跳。(也可以在案板对面安放一个铁环,中间穿一竹杖,制作师傅骑在竹杖上,左右往返压,反复多次,使面团韧性适度。)让竹升不停地碾压面团,压薄了,摺叠再压,大约经过二三十分钟后,就变成其薄如纸,可以切成面条。切面的刀一定锋利,人一定要心神合一,因压出的面干韧,用力需用阴柔之力,把握好节奏才能切出漂亮的面条来。面皮压到1~2毫米厚,面宽2~4毫米。压好的面条搭在竹条上放在院子里面晾干,这样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以便随吃随用。
1、食材;糯米750g、食用碱适量、粽子叶适量、棉线适量。
2、粽叶泡一天或一晚上,洗净后放入锅里,水没过粽叶水烧开后煮5分钟左右捞起泡入冷水中待用,糯米洗净后泡4小时左右。
3、糯米泡好后,沥干水分后重新放入盆中,放入1/4--1/2勺左右的食用碱,因为米粒上还有水,这样放入的碱很快就融化了,放入后马上把它拌匀,注意多拌一下,这样食用碱才能均匀的融化,拌好后放置一小时左右,让碱彻底融入米粒里。
4、把粽叶的梗稍剪掉一点,从梗开始向着叶尖的方向逆时针围成圆锥状,把梗的一面叠在叶尖面的里边,把泡好,拌过碱的糯米舀入圆锥里,九分满就可以了,再用筷子轻轻的戳一下。
5、把上面的叶子盖下来,用虎口卡成三角形,这时叶子在三角形对着虎口的角上,把叶子逆时针转到三角形的一个边上,最后用棉线捆上,用以上的方法把所有的粽子包完。
6、把粽子放入锅里,水烧开后,关中火1小时左右,放入焖烧锅里焖4小时左右后捞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