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
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得从自身做起,才能够弘扬科学文化精神和一些人文的现象,这在我们当今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第一,注重营造创新学术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设,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大学精神要保持活力,就应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的功能在扩大,办学理念在更新,教学活动在丰富,教学手段在拓展,教育方式也在转变。同时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校园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冲突、整合与交融。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象牙之塔,也从来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但大学校园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相比确实保留着更多的单纯,青春灵动之气和对精神的诉求。“大学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表达和信仰追求,从总体上看,与外界仍有较大的差异。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大学既是容纳思考,思想解放的地方,也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创设、创新开放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新观念融入大学精神,努力建设浓厚的创新的学术环境,为了对学生进行科技发展史教育,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建成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唯一的医学影像技术博物馆,培养出了在上大学期间就获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成果的大学生。
第二,注重创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大学精神的孕育、提炼、完善和形成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进行的。大学文化建设既凸现在显性层面的硬件建设上,更融于隐性层面的软件建设中,每一项硬件建设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本着以有形的景物陶冶无形的精神,以优美的环境营造怡人的氛围。校园环境的建设我们以新校区得天独厚的地貌条件和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和创作背景,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基础,以环境育人为目的。一片绿地的种植,一处花园的设计,一条道路的规划,一道文化景观的构思都与泰山文化紧密结合。我们先后建成了带有“泰山徽”标志的泰山广场;建成了体现时代精神,象征生命科学DNA大型雕塑和著名的世界医药科技界十大名人雕塑的文化广场;种植了有一百多种中草药的药用植物园;种植了体现南丁格尔精神,象征白衣天使形象的白玉兰园;还种植了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的“雷锋林”。每到春季,满园的中草药花卉争相斗艳,一片江南风光。校园环境的每一处设计构思,都蕴含着一定的精神追求,是学校形象和精神的最直观、最实在、最具体的体现,对师生员工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积极营造和培育人文环境。大学精神,不仅需要自然环境孕育,历史传统的熏陶,还需要人文环境的浸润和培植。理想的人文环境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通过组织人文知识讲座,举办泰山文化书画展,泰山百景摄影展,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及各种社团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以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师生的思想境界。通过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已内化为坚实的校园精神,使全体师生切实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身心愉悦,精神充实,有成就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论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bai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点低、认识差,大学人文教育有很大局限性。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只是在小学经历的映像不深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初中和高中都在中考及高考的逼迫下而把这类课当做考试科目来学习,看报道说由于就业压力越来愈重,学习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孩思想课面临危机!不过他们放弃道德培养后换来的就业率是否可靠呢?反正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就业,我也庆幸我小学时学过几年道德课,不然这论文没法写了。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一优遮百丑”;惨痛的应试教育往后,在高中对于理科生来说,差不多进入了人文素质培养的真空阶段!怎天只为了高考那两天的效果而放弃思考其余事情的时间,这样的教育,对我们以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富强有多大推进在此先不谈了;但是它对学生以后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毁灭性打击的!在此教育情况下学生常常无暇深刻的去想除了高考以外的事这就导致了高考以后一些同学感到迷茫、徘徊、害怕。当真正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时,对大学生活的强烈不适应,感到很迷茫!开始对高中只读书不生活的环境的留念。这是很可笑的,就像一个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每天由他人安排,与外界脱离,当他们真正刑满释放时,又想回去。所以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奇怪,在高中时一心想上大学,到大学后又开始想回到高中时代去。因为学生在人文素质太低了!过多的去考虑“事”而不考虑“人”。使学生现在换上“恐人综合症”,对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徘徊到害怕!这就促使他大学很可能主观回到高中阶段,又开始以应试为目标的学习,以此来逃避这样的生活,跟可怕的是肯定会出现许多在大学阶段无作为的人,他们由于迷茫困惑及懒惰,会采取既不学习文化,也不学习生活的人,怎天睡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正在变成“少年养老院”。谈何建设国家,创造价值。这就是从小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之害!
刚刚说了,高考过来的学生都有“恐人综合症”,这就使大学人文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他的为以前落后的人文培养买单;另一方面,他得在4年里培养一个具有高于普通公民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呵呵,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嫌。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大学生如果都不能有良好的素质,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那些一天为生活奔波只求三餐温饱的人注意素质呢?所以说这个任务重,但还是必须完成的。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多了,但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方面泛泛而谈。说的观念往往和我们见的不一样。当然,有总比没有好,至少给我写这篇论文借以反思“人文”的机会。大学即有学校的气氛,又有社会的气氛,学校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人文宣传必不可少。只有校园有一个强烈的人文气氛才能使大学逃出高考之前的“人文”缺失。所以大学不能将人文教育摆在课堂上,要让他充满校园。有人会说,大学是个社会,社会才是培养我们人文素质最好的老师;但是社会培养的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拜金主义、虚情假意、势力浮夸···········也许这样的人文离校后能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但这样是社会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社会。弊端不断被主流大学生不断强化,那社会谈何进步。
3.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基本上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无德无才,废品;无德有才,危险品;即有德又有才才是珍贵品。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社会落后价值、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人文素质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便更好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丰富和拓展“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以人为本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人”作为人文素质培养主体的基本要求、和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总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人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一般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 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人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他人对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人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人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 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有关,与他们控制自己的需要、兴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关。做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努力的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