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省域尺度的物质流核算年份为1997、2000、2003、2006、2010和2013年,所需的基础数据为相应年份的分省统计数据。
化石能源包括原煤、石油、天然气,其开采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各省原煤开采量数据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各省统计年鉴。黑色金属包括铁、锰等,其矿石数据来自于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矿业年鉴和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报。有色金属、工业矿物、建筑材料等矿石数据等来自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水资源数据包括地表水开采量、地下水开采量、水资源量,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国统计年鉴。
工程建设包括水利工程建设、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其基础数据来自中国水利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房屋建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化肥、农药施用量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废水排放和废水污染物(包括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等)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原煤开采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二者所剥离的岩石数量是不同的。我国露天煤矿平均剥采比为2~7m3/t,本书采用3.5m3/t。地下开采隐流计算采用隐流比率方法。铁矿石的隐流数据来源于中国矿业年鉴、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有色金属的隐流数据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其他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和原煤地下开采的隐流比率采用德国Wuppertal研究所物质流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表4–3)。
(二)缺失数据处理
本书收集了1997、2000、2003、2006、2010、2013年等6年的相关数据,有个别数据在某个年份缺失。为了保证计算的连续,采用两种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了估算。一种方法是根据历年变化趋势,对缺失年内插或外推获得。另一种方法是建立其与相关指标的统计关系,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土方量和石方量数据缺失1997年的数据,则利用1998年的数据建立土方量、石方量与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之间的统计关系,然后根据1997年的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推算得出1997年水利工程建设土方量和石方量数据。
(三)生态承载力测算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我国及各省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核算。本书采用的是其所计算的2004年各省生态承载力(表4–4)[55]:
表4-4 各省生态承载力与人均生态承载力
(据谢高地等,2011)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