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内蒙古灌区是怎样的?

北魏时期,黄河在内蒙古地区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大致沿今乌加河的流路,南支大体和今日黄河一致,这个基本形势到道光年间发生了变化,北支受西面乌兰布和沙漠的侵袭,逐渐堙废,成为今日内蒙河套灌区的总排水干渠。南支则逐步变为今日的黄河。南北支之间的地形,是西南高而东北低。北支堙废和南支的扩大,为这一地区引黄灌溉创造了条件。根据清政府的政策,内蒙河套一带是划归蒙古部落游牧,禁止汉人垦种的。后来随着汉蒙民族关系的日渐融洽,山西、陕西一带的贫苦农民到河套来逃荒耕垦的日渐增多。道光八年(1828)废除了禁止汉人进入河套的禁令后,来内蒙开荒的人日多一日,从而加速了内蒙古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形式,就是修渠引黄灌溉,到清朝末年,内蒙已修了大量的渠道,大型的渠道有8条,当时称为八大渠。八大渠的分布,从黄河上游起,依次是永济渠,刚目渠、丰济渠、沙河渠、义和河套八大渠的分布渠、通济渠、长胜渠、塔布渠。自西南而东北,灌溉今杭锦后旗、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农田5000余顷。这些渠道中,由王同春一人独资开挖的有义和、丰济、沙河三大渠,由他集资合挖的有刚济渠、新皂火渠二条,参与指导开挖的有永济渠、通济渠、长济渠、塔布渠、杨家河等五条。因此他被人们视为内蒙古河套的开渠大王。到清末,内蒙古河套引黄灌溉的面积达到一万多顷。出现了沟渠密布,阡陌相望的生动景象,从而奠定了今日河套水利灌溉的基础。

内蒙古灌区是怎样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