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废弃物主要有哪些?如何循环利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在生产活动中被创新、组装、集成,形成了一些资源重复利用、再利用、转化利用的综合集成技术和模式,催生、带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哪么,种植业生产过程有哪些废弃物?如何循环利用呢?主要模式根据笔者服务“三农"的实践认识和体会,下面由#品味凉州#?为大家做一解答。
首先,循环如何理解?循环是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材料的过程。此处农业(种植)循环利用主要指种植业生产过程的循环,包括重复利用、再利用、转化利用等形式。
其次,废弃物有哪些?其实在农业生产中还是蛮多的,从种子到作物成熟收获期间所有投入生产过程中被废弃的生产资料及包装袋和作物成熟后废弃的不能产生直接经济利益的生物体,具体讲有废种子及包装袋、废农药及包装袋(瓶、箱)、化肥及包装袋、地膜及包装袋、作物秸杆、穗轴、壳皮、果芯、收获产生的粉尘等。
然后,废弃物如何循环?主要是重新进入工农业生产过程,有些是原材料直接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有些通过加工成为新材料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有些通过加工成为新材料进入工业生产过程。如:秸秆高茬收害直接还田(肥料化),玉米芯、棉籽壳做食用菌基料和饲喂家畜(资源化),醇用型甜高粱秸秆加工乙醇(能源化)等。
最后,循环利用模式有哪些?主要有“种+种”循环模式、“种+养”循环模式、“种+养+工”循环模式。即肥料化、资源化、能源化。
总之,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循环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被创新,必将带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该如何利用?
近年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引进适合北方饲养的抗逆性强、肉质好的辽丹黑猪,采用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的生态养殖、种植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猪草鱼稻结合型生态养猪新模式。
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生态工程模式就是利用清水将猪圈内的粪尿冲刷干净,并通过地下管道排入净化池沟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水资源的一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一级净化植物为水葫芦。
水葫芦为喜肥植物,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净化污水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吸收猪粪尿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养分。
水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分解了水中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如铜、铅等重金属),对水质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这个净化过程称之为一级净化。
在净化水的同时,水葫芦得到快速生长和繁殖,并成为生猪的良好青饲料。
给生猪饲喂水葫芦,不仅提供给猪只生长必需的营养,还大量地节省了粮食饲料,为养殖减少了经济支出,因此,这一过程称为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二级净化植物为细绿萍。
细绿萍也是耐肥水生植物,通过对水中有机成分的吸收达到自身的生长;同时,也对水质实现了净化,这个净化过程称为水的二级净化。
同时,细绿萍也是猪的良好青饲料,用于生猪饲养。
此次与上一次的原理基本相同,被称为水资源的三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三级净化生物为鱼蟹。
经二级净化的水被排入鱼、蟹池。
此时,水中已存在大量的浮游动植物,这些大都是鱼、蟹生长的良好饵料。
同时,通过鱼、蟹吃掉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也实现了对水质的净化。
可见,此次实现了鱼、蟹饲养和水质净化,因此被称为水的三级净化和四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四级净化生物为水稻田。经三级净化的水已达到农田用水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样的水被排放到养殖区周边的有机水稻田中,供有机水稻种植使用,实现了水的四级净化和五次利用。
在平原低洼盐碱地建立水生植物猪场。以猪粪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太阳能为动力、水生植物为核心,发展养殖生产,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高效率、无污染生产。
该工艺模式主要特点:充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谐技术、物质与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技术,实行立体生产和无废物生产。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人们对这种关系巧妙地加以利用,也可以使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生物的生产能力。
我国在种植业方面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轮作倒茬、间套混作方式,就是建立在对作物种间互抑或互利关系的深刻认识上,从而顺应物情,趋利避害。如陈訏推荐桑树下种苎麻,由于桑根深,苎根浅,“并不相妨”,而且给苎麻施肥时,桑亦获得肥料,对两者都有好处。贾思勰提倡槐树籽和大麻籽混播,不但在槐树苗长大前增加生产物,而且可以利用大麻直立生长的特点,迫使槐树也直立生长。楮树籽和大麻籽混播,到了冬天可以利用大麻植株为楮树苗保暖。
在畜牧业方面,利用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农作物秸秆糠秕饲畜,畜产品除供人类食用外,其粪溺皮毛骨羽用于肥田,还利用畜力耕作,这已是基于农牧互养关系的多层次的循环利用,虽然是属于比较低级的形式。稻田养鱼,鱼吃杂草,鱼屎肥田,鱼稻两利,亦属此列。在池塘养鱼中,我国古代普遍实行草鱼、鲢鱼等鱼类混养。古人指出混养的好处是,“草鱼食草,鲢则食草鱼之矢(屎),鲢食矢而近其尾,则草鱼畏痒而游,草游,鲢又随觅之。凡鱼游则尾动,定则否,故鲢草两相逐而易肥。”(《广志绎》)这是对某些鱼类共生优势的利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