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发生药害咋办?该如何补救?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使用农药不当就很容易引起药害,那么,大棚蔬菜发生药害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棚蔬菜发生药害的补救方法。
一、喷水洗药:若发现喷错药剂或发生药害后,应在药液未完全渗透或吸收到植物体内时,迅速喷淋清水,及时洗掉受害植株表面的残存药液。如果是酸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时可加入适量草木灰或0.1%的生石灰;碱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时可加入适量食醋。喷水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棚室通风,以利于有害气体排出。
二、浇水清毒:用一些药剂灌根或在地膜下使用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可适当浇水,以减少根部有害物质的积累,也可增加植株体内细胞中水分,使其新陈代谢速度加快,降低细胞中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
三、摘除受害枝叶:植株遭受药害后,对褪绿、变色的枝叶要及时摘除,以控制药剂在植株体内的渗透传导。
四、喷施缓解剂:一般喷施赤霉素溶液可以缓解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喷施0.2%的肥皂液可以缓解有机磷农药造成的药害,喷施0.5%的生石灰可以缓解铜制剂农药造成的药害。
五、补肥促苗:对发生药害的棚菜,可适量追施快速氮肥或喷施叶面肥,及时促苗复壮,减轻药害程度,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施药不增加大棚湿度,有哪些方法?
棚室蔬菜在出现药害症状后,都该如何应对?
根据田间病虫害、苗情正确选用药剂,掌握科学的用法。蔬菜作物苗期的耐药性明显较成株期弱,确需喷药,药液浓度一定要小。配药时切勿盲目将多种农药(杀菌剂、杀虫剂、激素等)与微肥混用喷施,随意提高用药量,必须采取“二次稀释法”。
a
施药时,选择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用药,高温30℃以上、湿度低于50%时不要施药。针对病虫害多时,尽量不要重复喷药,尤其是敏感药剂,极易发生点、片状药害。蔬菜药害如何诊断
1.施药后几天内田间秧苗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叶片干枯、斑点、心叶卷曲变小、落花落果等。
2.播种后苗出不全或烂芽,定植后根系不下扎或新根少,地上秧苗干枯不生长。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调查上茬施用农药的情况,如上茬使用多效唑和除草剂,下一茬种植西红柿等蔬菜,很可能造成植株矮化。玉米田使用西玛津除草剂后,往往对下茬油菜、豆类等作物产生药害。
b
3.表现症状是全棚发生,发病速度快,没有发病中心和发病过程,受害症状不典型,例如斑点不规则、大小不一,没有霉层和轮纹、**晕圈等。
掌握好用药时间。白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喷药后容易出现药液浓度变大的情况,尤其是中午的时候,风险非常高。我们应该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16点之后用药,能够减少药害的发生。另外,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阴雨天气来临之前要提前1~2天用药。
c
其次,药剂搭配要合理。当病虫害高发期时,需要多种药剂防治,我们可以选择混合加入多种药剂,以至于不同药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不但不能达到防治效果,还会导致药害的发生。
大棚内的湿度大,随春季气温升高、阴雨增多,病害蔓延迅速,特别是灰霉病和霜霉病,常需要喷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喷雾器施药容易加大大棚湿度,在防治病害的同时也加重了发病诱因,影响防治效果。目前,也有既能施药治病又不增加棚室湿度的方法:
1.使用弥雾机施药:弥雾机喷药用水少,产生的药液滴颗粒细小,扩散性好,容易均匀分布,可迅速分散并沾落到植株和棚室各处,杀虫杀菌效果好,且省工、省时、省药。
2.采用拌土施药:拌土施药是将农药与土壤以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后施于根际,对病害,特别是对幼苗期的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良好。
3.使用烟雾剂和粉尘剂:使用烟雾剂熏棚,农药覆盖面广,药效可以达到棚室的各个角落,特别适合于阴雨天或病害流行期。施药时间在傍晚较好,烟雾剂燃放后密闭棚室过夜,第二天早晨给大棚通风。粉尘剂可使用喷粉器或弥雾机施药,时间在早晨或傍晚,这样药粉易附着在蔬菜上。喷粉尘时,喷头向上,喷在蔬菜上面空间,让粉尘自然飘落。
一、大棚位置首先,在建立大棚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这个位置的问题,比如说建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这样的话排水会比较的好。如果本身地势就比较潮湿的话,在这种地方建大棚,自然里面湿气会比较重。 然后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盖膜的时间,比如说刚刚下过雨,或者说下过雪的话,湿气自然是很重的,最好等到这阵湿气散掉之后再盖膜。而且在大棚附近的话也一定要注意做好排水。
二、浇水方法
在大棚当中浇水的话一定要注意,如果浇水不适当,就会引起湿度过重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建议在晴天的时候进行浇水,浇水之后可以适当的松*,这样的话水可以很好的渗透下去。
三、通风
想要降低大棚内的湿度,通风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棚内的话,应该同时挂温度计和湿度计,这样的话可以随时监控数据。而且根据风向不同,通风口的方位也应该有所调整,要不然的话容易造成大棚内温度不均。
四、盖地膜
其实在冬天的时候盖上地膜是很好的,一个是可以保护*壤的温度,另外的话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的话就可以降低大棚内的湿度了。在小苗快要出来的时候可以在地膜上面钻一个洞,让小苗长出来,另外浇水的话可以在膜下用软管的形式来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