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嫁接砧木?
(1)砧木种子的采集和处理砧木就是实生繁殖供嫁接用的苗木。砧木应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对栽培地区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次,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第三,与嫁接品种有良好的亲和力。实践证明,普通杏、辽杏、西伯利亚杏、山桃、毛桃、榆叶梅、李、梅等都能与杏品种嫁接成活,但成活后的反应不一。目前生产中,多用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三个种类作砧木。
采种母树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种子应充分成熟。采集后,应及时洗净核面残存的果汁、果肉等,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严防在强光下曝晒而降低种子生活力。晾干后的种子应放在通风良好、冷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杏核核壳较厚且坚硬,吸水很慢,因此在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两种:①低温沙藏层积催芽。选择通风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宽1米,深0.8米左右,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的沟。先在沟底铺10厘米厚的湿沙。种子在沙藏前应用清水浸泡2~3天,沙藏时将其以1∶3的比例与湿度为60%的湿沙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触地即散为标准。然后,将种沙混合物铺在沟内,直到距地面10厘米处,同时插一束秸秆,以防种子因通透不良而发霉。再覆湿沙至地面,最后培一个20厘米高的土堆,以防雨雪流入。沙藏一般从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历时100天左右。沟内温度保持在0~5℃。若播种前,有70%的种子裂嘴露白,即可进行播种。若播种前15天左右,种子尚未裂嘴,可将种子从沟内取出,放在温室内或向阳的地方,每天上下翻动,并保持一定湿度,早晚盖上草帘,直到70%左右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②春播前快速催芽。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杏核倒入80℃左右的热水中,不断搅拌,约10分钟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两昼夜,再捞出与2~3倍的湿沙或湿锯末混合,置25~30℃条件下催芽,待70%以上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2)选地和整地杏苗对肥水反应敏感,苗圃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黏性土壤不宜培育杏苗;苗圃地还应具有排水和灌溉条件,能得到充足的日照。另外,连作会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使苗木染上立枯病,所以应避免重茬地。
播种前应注意土壤墒情,若墒情不好,应先灌水,补足墒情。水渗后,深翻地并整平,做成宽1米、长10米的畦,畦埂高10~15厘米,宽20厘米。畦内播4行,第一、第二行间距20厘米;2、3行间距40厘米;3、4行间距20厘米。寒冷地区常用垄作,垄面宽25厘米,垄高20厘米,垄距为60~80厘米。在播种前,应结合深翻,每667米2地施入3000千克土杂肥或农家肥作底肥。(3)播种根据时间的不同,播种可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是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用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进行播种。若用地膜覆盖,则出苗早,且苗木生长快。春播的优点是节省种子,出苗整齐。秋播是在土壤上冻前播种。秋播用的种子不用经催芽处理,只需在播种前将种核冷水浸泡3~5天即可。秋播第二年出苗早,比春播省工,可避开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但出苗不如春播整齐,且秋播要求土壤墒情好。还要注意播种后浇一次水,以利种子在苗圃地内越冬。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播种时间。
根据播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点播和条播。点播即沿行每隔5~7厘米播一粒种子,深度为3~5厘米。条播即沿行开3~5厘米深的沟,然后撒入种子,距离为5厘米左右。点播的种子出苗整齐,但播种时费力费工,它适用于在面积较小的苗圃地育苗;条播适宜大面积育苗,其播种效率高。(4)苗圃地的管理苗圃地在播种后,应注意除草、间苗、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春播的苗木,在幼苗迅速生长季节,播后2周,应注意土壤墒情,防止早春干旱影响苗木生长。一般2周左右灌1次水。当苗高达到80~100厘米,距地面15~20厘米处的粗度可达0.8~1.0厘米时,即可用作芽接。
桂花嫁接一般用枝接而不用芽接。常用的枝接方法有切接、腹接、皮接、劈接和靠接5种。
一.切接法:此法应用较为广泛。嫁接时在距地面5~7厘米处将砧木剪断,选择树皮较平滑的一侧,稍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2~3厘米;接穗可在选用嫁接枝条的下端削成2~3厘米长的斜削面,并在其反面再斜削成约1厘米的短削面,同时保留1~2对芽,横截枝条,使其成为断离的完整接穗。注意,接穗不是先剪成一段一段的再削,而是先在基部削好削面后再行剪断,这样既便于手持接穗枝条,安全操作,又便于选择穗芽,保证嫁接苗质量。接穗削好后,随即将共长削面紧贴砧木的切伤面,妥善插入砧木的切口之中。插入时操作要轻,务必使砧木和接穗两个切削面的形成层密切结合。尤其应注意将砧木与接穗的切削面上绿色皮层与白色木质部之间的一条界线相互对剂,使形成层自然吻合,这是成活的关键。如接穗比砧木细,则应将插穗插在砧木的一侧,至少有一侧的形成层能密切结合。
插穗插入后,即将砧木切开的部分包被在接穗外面,用塑料薄膜带绑扎固定,同时封闭砧木切口和接穗顶端,防止水分蒸发。绑扎时应小心,勿使接合处有丝毫移动,防止形成层离位,影/响嫁接成活。
二.腹接法:此法应用也较广,它是一种不截砧冠的枝接方法。嫁接时在离砧木根颈部3~5厘米范围内,以20°~30°的倾斜角,斜切入砧木,深达砧木直径的1/3~1/2;然后将接穗枝条下端两侧各削成长1~2厘米的斜削面,保留1~2对芽,横截断离成接穗,随即将断离的削好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内,对齐砧木一侧的形成层,用塑料薄膜带绑扎整个的结合部。
腹接法的优点在于:嫁接时对砧木要求不严格,一般不能用作切接的砧木均可作为腹接的砧木;;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嫁接部位低,容易培土,有利成活。由于腹接法比切接法具有更多的优点,目前各地已开始推广应用腹接法繁殖桂花苗木。
它有如下优点:①嫁接可行时间较长,自休眠期到生长发育期长达半年,均可进行嫁接。②砧木利用率高,一次接活,当年还可以再进行嫁接。
三.皮接法:近年来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于桂花生长季节树液流动时期进行,便于砧木能削离树皮。方法如下:先在接穗下芽的背面1~2厘米处,削一2~3厘米长的斜面,再在斜面背后尖端削长0.6厘米左右的小斜面。另在砧木离地面1~2厘米处剪断砧干,用快刀削平断面。选在砧木皮光滑的地方,由上向下垂直划一刀,深达木质部,长约1.5厘米,顺刀口用刀尖向左右挑开皮层,把接穗接入切口。如接穗太粗不易插入,也可在砧木上切一个3厘米左右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切口,便于把接穗插入。插时马耳形的斜面要向内紧贴,并要轻轻地插入,使接穗削面和砧木密接。插接穗后,用塑料薄膜带绑缚固定。
四.劈接法:劈接又名割接,一般仅在较粗的桂花砧木上嫁接或在高接换种时应用。嫁接时将砧木在一定高度处锯断,削平切面;然后用劈接刀在砧木切面中央垂直下劈,劈成深4~5厘米的切口;再以刀背的先端接入切口,使其张开。接穗选用2年长、长约10厘米、带有3~4个节位的枝条,将其两面削成相等楔形,然后将2~4个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使两者的形成层相互密切结合,并用塑料薄膜带绑扎牢固,同时用薄膜带封盖切面和接穗顶端。劈接与切接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劈接接穗的两个削面等长;劈接砧木的切口从断面中央劈入。
劈接法能使砧木与接穗夹合牢固,成活机会增多;但劈接的切伤面较大,必须特别注意包严伤口,以免影响成活。
五.靠接法:靠接又名诱接,它的特点是砧木和接穗在嫁接的过程中各有自己的根系,均不脱离母体,只有在成活后才各自断离。各地园林部门和花卉专业户培育盆栽四季桂时,经常采用本法。
靠接的具体做法是:5~6月间,将作为接穗的母本枝条和作为砧木的母本枝条(可以双方都是盆栽苗,或至少砧木一方为盆栽苗),在相应高度,各削去长5~10厘米,深及干径1/3~1/2的两个靠接斜口,对准皮层使它们互相结合,并用塑料薄膜带绑扎好。待接活后,将接穗自接合部以下剪去,而砧木自接合部以上剪去,即成一个独立的新植株。
由于靠接法的砧木和接穗双方均不离开母体,所以嫁接成活十分有把握。但要求砧木和接穗两者枝条的粗度十分接近;同时,由于靠接的嫁接口不可能像其他嫁接法那样任意降低高度,可以从原接穗部分萌出新根,因此砧木和接穗不亲和带来的“小脚”、“大脚”或断离现象较易发生,在培育中应注意克服或纠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5154.html